孔子研究2007年第3期 达倜易正义》总结卦序时提出了一个卦变原则,即“非覆即变”。我们看第一组履》、 嫌慊兼》、復复》三者的卦象,儸肟嫌謙湜变,而缣谦肟復复》乎没有什么关联,但是有 点也许是我们所忽略的,过去在研究孔颖达所言“非覆即变时,往往只是将其定义在对 通行本卦序的解释之上,所以,只注意了将一个卦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而忽略了卦自身 的组成。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相叠加而成,而八卦的产生则明显早于六十四卦,特别是帛书 的出土,出现了新的八卦叠加方式,我们更应注意将每一个别卦不再简单地视为一个整 体,而是发掘其内卦与外卦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孔颖达所言,会发现《谦》 与復复湜内卦作覆。再看第二组倔》、陨》嗌》,缬损肟《益》的关系不言自明,而 腓与嗌腓则是内外两卦相覆,为上雷下风,缢谥为上风下雷。剩下的就是关 键的第三组了我们先将最后一卦定义为焕》,那么睏》、併》、焕》卦中,咽》与 併潲关系是一卦而覆,在通行本中,两者相邻,而焕与併测是我们所言的内外两 卦相覆,涣是上风下水,併测是上水下风。这与第二组的变化不谋而合。而如果第 九卦是馔》,以上变化则无法成立,所以,笔者认为此处当是焕》,今本《系辞传》之 僎错误的 由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这九卦的顺序符合通行本卦序,而)篇文字中的“占曰 说明通行本卦序极有可能也与占筮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笔者大胆推测不同的卦序可 能代表了倜易潲转变历程。在婤易》十四卦诞生之初,应当是类似于帛书《易经》 的卦序,这时的易肭容与功能是以占卜为主,后来随着关于碉易》行思想的出现, 特别是在孔子时代,夫子重视道德修养,主张:“易我後亓祝卜矣!我觀亓德義耳也。在 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体现德行修养的新卦序,即我们今日所见的通行本卦序。这样的卦 序内涵上是“德占并举的,即如同我们在帛书易传》中所见的内容那样,而单纯保留 占卜意义的卦序则演变成为了西汉的“纳甲筮法 氿三爻,今本: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帛书:不恒亓德,或承之羞,貞間 仁二三子胂关于恒》九三爻的解释是:“[卦]:不恒亓德,國或承之忧,贞蔺 孔子曰:此言小人知善而弗为,攻进而无止,损几则择矣,能[无蔺乎?”和篇也有关 于这一爻的解释:“子曰:恒之九三曰:不恒亓德,或承之羞,贞[蔺J。子曰不恒亓德,言 亓德行之无恒也。德行无道,则亲疏无;亲疏无,则必将口口口口口口蔺,故曰不恒亓 德,或[承之羞,贞蔺。”对照这两段文字来看,前者用现实的例证解释什么是“不恒其德”, 后者则直接阐明了“不恒其德'的结果。我们再看一下今本中的解释,像传》:“不恒 其德’,无所容也。孔颖达疏曰:“无所容'者,谓不恒之人,所往之处,皆不纳之,故无 所容'也。更早的王弼的解读则是:“处三阳之中,居下体之上,处上体之下,上不至尊,下 不至卑,中不在体体在乎恒,而分无所定,无恒者也。德行无恒,自相违错,不可致诘,故 域承之羞也。施德于斯,物莫之纳,鄙贱甚矣,故曰侦贞吝'也。氅者认为从这些解释 18 9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达《周易正义 》总结卦序时提出了一个卦变原则 ,即“非覆即变 ”。我们看第一组《履 》、 《谦 》、《复 》三者的卦象 ,《履 》与《谦 》是变 ,而《谦 》与《复 》似乎没有什么关联 ,但是有一 点也许是我们所忽略的 ,过去在研究孔颖达所言“非覆即变 ”时 ,往往只是将其定义在对 通行本卦序的解释之上 ,所以 ,只注意了将一个卦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 ,而忽略了卦自身 的组成。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相叠加而成 ,而八卦的产生则明显早于六十四卦 ,特别是帛书 的出土 ,出现了新的八卦叠加方式 ,我们更应注意将每一个别卦不再简单地视为一个整 体 ,而是发掘其内卦与外卦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出发 ,重新审视孔颖达所言 ,会发现《谦 》 与《复 》是内卦作覆。再看第二组《恒 》、《损 》、《益 》,《损 》与《益 》的关系不言自明 ,而 《恒 》卦与《益 》卦则是内外两卦相覆 ,《恒 》为上雷下风 ,《益 》为上风下雷。剩下的就是关 键的第三组了 ,我们先将最后一卦定义为《涣 》,那么《困 》、《井 》、《涣 》三卦中 ,《困 》与 《井 》的关系是一卦而覆 ,在通行本中 ,两者相邻 ,而《涣 》与《井 》则是我们所言的内外两 卦相覆 ,《涣 》是上风下水 ,《井 》则是上水下风。这与第二组的变化不谋而合。而如果第 九卦是《巽 》,以上变化则无法成立 ,所以 ,笔者认为此处当是《涣 》卦 ,今本《系辞传 》之 《巽 》是错误的。 由以上分析 ,我们发现 ,这九卦的顺序符合通行本卦序 ,而《衷 》篇文字中的“占曰 ”, 说明通行本卦序极有可能也与占筮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 ,笔者大胆推测不同的卦序可 能代表了《周易 》的转变历程。在《周易 》六十四卦诞生之初 ,应当是类似于帛书《易经 》 的卦序 ,这时的《周易 》内容与功能是以占卜为主 ,后来随着关于《周易 》德行思想的出现 , 特别是在孔子时代 ,夫子重视道德修养 ,主张 :“易我後亓祝卜矣 ! 我觀亓德義耳也。”在 这样的背景下 ,出现了体现德行修养的新卦序 ,即我们今日所见的通行本卦序。这样的卦 序内涵上是“德占并举 ”的 ,即如同我们在帛书《易传 》之中所见的内容那样 ,而单纯保留 占卜意义的卦序则演变成为了西汉的“纳甲筮法 ”。 《恒 》九三爻 ,今本 :不恒其德 ,或承之羞 ,贞吝。帛书 :不恒亓德 ,或承之羞 ,貞閵。 《二三子 》中关于《恒 》卦九三爻的解释是 :“[卦 ]曰 :不恒亓德 , [或 ]承之忧 ,贞蔺。 孔子曰 :此言小人知善而弗为 ,攻进而无止 ,损几则 □择矣 ,能 [无蔺乎 ?”《缪和 》篇也有关 于这一爻的解释 :“子曰 :恒之九三曰 :不恒亓德 ,或承之羞 ,贞 [蔺 ]。子曰 :不恒亓德 ,言 亓德行之无恒也。德行无道 ,则亲疏无 ;亲疏无 , [则 ]必将 □□□□□□蔺 ,故曰不恒亓 德 ,或 [承之羞 ,贞蔺。”对照这两段文字来看 ,前者用现实的例证解释什么是“不恒其德 ”, 后者则直接阐明了“不恒其德 ”的结果。我们再看一下今本中的解释 ,《象传 》曰 :“‘不恒 其德 ’,无所容也。”孔颖达疏曰 :“‘无所容 ’者 ,谓不恒之人 ,所往之处 ,皆不纳之 ,故‘无 所容 ’也。”更早的王弼的解读则是 :“处三阳之中 ,居下体之上 ,处上体之下 ,上不至尊 ,下 不至卑 ,中不在体 ,体在乎恒 ,而分无所定 ,无恒者也。德行无恒 ,自相违错 ,不可致诘 ,故 ‘或承之羞 ’也。施德于斯 ,物莫之纳 ,鄙贱甚矣 ,故曰‘贞吝 ’也。”笔者认为从这些解释 · 81 · 孔子研究 2007年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