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血液检查 教学目的:能够运用血液实验检查数据,为临床确立诊断提供诊断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为临床行 效的判断提供依据。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分类的正常值以及数量增减变化的临 意义。 2.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血沉测定,掌握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红细胞计数 (1)方法:了解电子血球计数法,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2)红细胞病理性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以减少为重点。 2.红细胞病理性改变 (1)红细胞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改变。 (2)红细胞形态的改变。 (3)红细胞结构的改变。 3.白细胞对数和分类 (1)方法、正常参考值及生理变化。 (2)各类白细胞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核改变的临床意义。 (4)异常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4.网织红细胞计数:染色原理、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5.红细胞压积测定: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6.红细胞三个平均值的计算。 7.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8.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1)方法、机理、正常值、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2)红细跑沉降率增快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重点: 1.各实验检查的正常值。 2.实验检查结果异常时的临床意义。 3.红细胞、白细胞形态异常改变时的意义。 4.血沉发生机理。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上述内容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实验教学 (1)油教师介绍血细胞计数仪等使用方法并进行示教。 (2)镜下示教、辨认血细胞正常、异常形态。 (3)病例讨论与分析,培养诊断分析和诊断思维能力,学生写出诊断分析报告。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光盘供理论与实验课教学使用。 2.教学投影胶片、挂图。 骨髓细胞学检查血 液 检 查 教学目的:能够运用血液实验检查数据,为临床确立诊断提供诊断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为临床疗 效的判断提供依据。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分类的正常值以及数量增减变化的临床 意义。 2.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血沉测定,掌握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红细胞计数 (1)方法:了解电子血球计数法,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2)红细胞病理性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以减少为重点)。 2.红细胞病理性改变 (1)红细胞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改变。 (2)红细胞形态的改变。 (3)红细胞结构的改变。 3.白细胞对数和分类 (1)方法、正常参考值及生理变化。 (2)各类白细胞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核改变的临床意义。 (4)异常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4.网织红细胞计数:染色原理、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5.红细胞压积测定: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6.红细胞三个平均值的计算。 7.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8.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1)方法、机理、正常值、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2)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重点: 1.各实验检查的正常值。 2.实验检查结果异常时的临床意义。 3.红细胞、白细胞形态异常改变时的意义。 4.血沉发生机理。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上述内容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实验教学 (1)由教师介绍血细胞计数仪等使用方法并进行示教。 (2)镜下示教、辨认血细胞正常、异常形态。 (3)病例讨论与分析,培养诊断分析和诊断思维能力,学生写出诊断分析报告。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光盘供理论与实验课教学使用。 2.教学投影胶片、挂图。 骨髓细胞学检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