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周边格局变化与战略调整 朝鲜半岛问题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在东海、南海海域的领土争端被视为地区安全隐 患。"这些因素都导致东亚成员对于安全领域公共利益的需求不断加强。 在公共利益需求上升的同时,中美两国在地区公共领域的相互兼容性越来越 低。主导权竞争导致东亚地区各种合作机制和规则之间相互掣肘,区域公共利益 的供给效率明显下降。美国从接触逐渐转向遏制发展的对华政策和中美两国在 处理地区事务上相斥程度的提高是地区合作陷入困境的根源。它使亚太地区的博 弈关系陷入如下局面:美国通过在一定程度上纵容和推动周边国家与中国之间矛 盾的深化,使这些国家对美国主导的亚太军事联盟体系和经济合作机制产生更强 的心理需求和依赖;一些东亚国家利用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在与中国的地区经 济合作过程中索要高价;同时,这些国家又可以通过与中国在经济合作领域的谈 判意向和进程来向美国施加压力,试图从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中获得更多收益。 在竞争和相斥的东亚二元格局下,中美邻的战略博弈使地区公共领域的制度 安排与合作议题渐渐发展成为服务于大国权力竞争和小国从中渔利的战略工 具,而逐步丧失共同合作解决公共问题、促进地区公共福利的初衷和功效。美 国力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重要政治意图之一在于通过主导“亚 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议程瓦解中国和东盟多年努力建立的“东盟10+X”合作框 架,破坏目前东亚地区经济领域以中国为中心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和规则。美国 意图通过主导TP,取代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多边合作体系,将安全、经济 两大体系共同整合于美国的管理之下。TPP无论最终是否能够签署,它对于中国 主推的东亚合作都具有明显的消减作用。在钓鱼岛争端长期化的背景下,中日 韩合作的谈判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降低政治对抗性而保留的经济平台,同时也是 日本在TPP谈判中向美国施压的筹码。在大国竞争的胶着局势下,东盟国家也试 图以共同体形式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力求重新获得东亚合作的 驾驶员地位。各方都意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经济合作机制和框架,以致不同机 制和框架之间相互竞争,甚至彼此拆台。中美在处理东亚地区公共事务上相斥程 [1 Joshua P. R The U.S.-Japan Security Alliance, Ase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Asian Survey,ol.45,No.3.2005,pp.414-436 2]李巍:“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制度过剩与经济整合的困境”,《当代亚太》,2011年第 4期,第5-32页:王明国:“制度复杂性与东亚一体化研究”,《当代亚太》,2013年第1期,第4-32页。 臼3]周方银:“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当代亚太》,2012年第5期,第 4-32页。 4]李向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因崛起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因际经济评论》,2012 年第2期,第17~27页:宋伟:“试论美国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限度”,《当代亚太》,2010 年第5期,第5-21页 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2期37朝鲜半岛问题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在东海、南海海域的领土争端被视为地区安全隐 患。[1] 这些因素都导致东亚成员对于安全领域公共利益的需求不断加强。 在公共利益需求上升的同时,中美两国在地区公共领域的相互兼容性越来越 低。主导权竞争导致东亚地区各种合作机制和规则之间相互掣肘,区域公共利益 的供给效率明显下降。[2] 美国从接触逐渐转向遏制发展的对华政策和中美两国在 处理地区事务上相斥程度的提高是地区合作陷入困境的根源。它使亚太地区的博 弈关系陷入如下局面:美国通过在一定程度上纵容和推动周边国家与中国之间矛 盾的深化,使这些国家对美国主导的亚太军事联盟体系和经济合作机制产生更强 的心理需求和依赖;一些东亚国家利用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在与中国的地区经 济合作过程中索要高价;同时,这些国家又可以通过与中国在经济合作领域的谈 判意向和进程来向美国施加压力,试图从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中获得更多收益。 在竞争和相斥的东亚二元格局下,中美邻的战略博弈使地区公共领域的制度 安排与合作议题渐渐发展成为服务于大国权力竞争和小国从中渔利的战略工 具,[3] 而逐步丧失共同合作解决公共问题、促进地区公共福利的初衷和功效。美 国力推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重要政治意图之一在于通过主导“亚 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议程瓦解中国和东盟多年努力建立的“东盟10+X”合作框 架,破坏目前东亚地区经济领域以中国为中心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和规则。美国 意图通过主导TPP,取代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多边合作体系,将安全、经济 两大体系共同整合于美国的管理之下。TPP无论最终是否能够签署,它对于中国 主推的东亚合作都具有明显的消减作用。[4] 在钓鱼岛争端长期化的背景下,中日 韩合作的谈判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降低政治对抗性而保留的经济平台,同时也是 日本在TPP谈判中向美国施压的筹码。在大国竞争的胶着局势下,东盟国家也试 图以共同体形式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力求重新获得东亚合作的 驾驶员地位。各方都意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经济合作机制和框架,以致不同机 制和框架之间相互竞争,甚至彼此拆台。中美在处理东亚地区公共事务上相斥程 [1] Joshua P. Rowan, “The U.S.-Japan Security Alliance, Ase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Asian Survey, Vol. 45, No. 3, 2005, pp.414-436. [2] 李巍:“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制度过剩与经济整合的困境”,《当代亚太》,2011年第 4期,第5~32页;王明国:“制度复杂性与东亚一体化研究”,《当代亚太》,2013年第1期,第4~32页。 [3] 周方银:“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当代亚太》,2012年第5期,第 4~32页。 [4] 李向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国际经济评论》,2012 年第2期,第17~27页;宋伟:“试论美国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限度”,《当代亚太》,2010 年第5期,第5~21页。 国际经济评论/2014 年/第 2 期 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周边格局变化与战略调整 3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