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历史研究 面认为,“苏联领导人的声明在印度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支持了印度的立场”。在印度看来至关重 要的克什米尔问题上,苏联也明确支持印度的立场。1955年12月赫鲁晓夫公开表示,“克什米 尔是印度共和国的一个邦,这己经由克什米尔人民决定了”①。1962年6月,苏联在联合国安理 会动用否决权,支持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与此同时,印度也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 特别是在德国问题上支持苏联。1961年9月尼赫鲁访问苏联,在11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尼赫 鲁承认:“目前两个德国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任何试图改变边界的企图都将产生危险的后 果。”② 在上述政策指导下,赫鲁晓夫时期苏印关系发展迅速,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两国经贸关系上。 从1955年开始,苏联和印度之间的贸易额持续上升。1958年,印度从苏联的进口额是4560万 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1.8%;同年印度向苏联的出口额为4900万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 4.2%。1951年到1959年,印度和苏联之间的贸易增长了15倍。同时,苏联还向印度提供了大 量的经济援助。1959年9月12日,苏联宣布给予印度28亿卢比的第四笔贷款;9月28日,苏 联又宣布给予印度1.87亿卢比的第五笔贷款,这些贷款用于印度第三个五年计划③。1959年至 1962年,印度从苏联的进口增加了4倍,向苏联的出口增加了10倍。与此同时,苏联和印度的 军事合作关系也日益密切。1961年2月25日印度国防部长梅农(V.Krishna Menon)宣布,苏 联已经向印度提供了可以在北部边境修筑公路的设备。1961年4月,苏联向印度出售8架安12 型运输机,这种运输机可以向高度在17000英尺的地区投送作战人员和物资。印度当时希望在拉 达克地区使用这种飞机。印度此前还从苏联购入伊柳14型运输机和米4型直升机。1962年7 月,印度购得了米格-21型战斗机。④更为重要的是,从1961年2月开始,苏联与印度就和平利 用原子能问题进行谈判,并在1962年10月签订正式协议。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和印度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苏联对中印边界问题的反应,也直接影 响到中共中央对苏联整个外交政策的认识和判断。 二西藏叛乱、边界问题和中印关系的根本变化 中国对印度的政策,首先体现了中共中央在冷战背景下对待民族主义国家政策的变化,其 主要过程从“中间地带”理论的实践,发展到50年代中后期突出“革命外交”的基本思想⑤。 中共领导人最初希望印度共产党也能以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榜样,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共产党书记处总书记拉纳迪夫(B.T.Ranadive)致电祝贺。毛泽东 在回电中说:中国人民相信,依靠勇敢的印度共产党,依靠印度所有爱国者的团结和斗争,印 度肯定不会长期屈从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之下。毛泽东还强调,同解放了的中国一样, 1Jyotsna Bakshi,Russia and India:From Ideology to Geopolitics,1947-1998,p.10. 2 Indor Soviet Joint Statement,11 September 1961,Bimal Prasad,IndoSoviet Relations,1947-1972:A Documentary Study,p.222. 3 Bimal Prasad,Indo Soviet Relations.1947-1972:A Documentary Study,p.143. 4 Rajesh Rajagopalan,The Sino Indian Border Conflict of 1962:A Study of Indias Strategy and Diplomacy, pp.5455. 5Dai Chaowu,Indian Diplomatic Policy,Relations among Big Powers and the Sino-Indian Border Conflict of 1962,Social Sciences in China,Summer 2003. ·62·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面认为 ,“苏联领导人的声明在印度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支持了印度的立场”。在印度看来至关重 要的克什米尔问题上 , 苏联也明确支持印度的立场。1955 年 12 月赫鲁晓夫公开表示 , “克什米 尔是印度共和国的一个邦 , 这已经由克什米尔人民决定了”①。1962 年 6 月 , 苏联在联合国安理 会动用否决权 , 支持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与此同时 , 印度也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 特别是在德国问题上支持苏联。1961 年 9 月尼赫鲁访问苏联 , 在 11 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 , 尼赫 鲁承认 : “目前两个德国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 任何试图改变边界的企图都将产生危险的后 果。”② 在上述政策指导下 , 赫鲁晓夫时期苏印关系发展迅速 , 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两国经贸关系上。 从 1955 年开始 , 苏联和印度之间的贸易额持续上升。1958 年 , 印度从苏联的进口额是4 560万 美元 , 占其进口总额的 118 % ; 同年印度向苏联的出口额为4 900万美元 , 占其出口总额的 412 %。1951 年到 1959 年 , 印度和苏联之间的贸易增长了 15 倍。同时 , 苏联还向印度提供了大 量的经济援助。1959 年 9 月 12 日 , 苏联宣布给予印度 28 亿卢比的第四笔贷款 ; 9 月 28 日 , 苏 联又宣布给予印度 1187 亿卢比的第五笔贷款 , 这些贷款用于印度第三个五年计划 ③。1959 年至 1962 年 , 印度从苏联的进口增加了 4 倍 , 向苏联的出口增加了 10 倍。与此同时 , 苏联和印度的 军事合作关系也日益密切。1961 年 2 月 25 日印度国防部长梅农 (V. Krishna Menon) 宣布 , 苏 联已经向印度提供了可以在北部边境修筑公路的设备。1961 年 4 月 , 苏联向印度出售 8 架安212 型运输机 , 这种运输机可以向高度在17 000英尺的地区投送作战人员和物资。印度当时希望在拉 达克地区使用这种飞机。印度此前还从苏联购入伊柳214 型运输机和米24 型直升机。1962 年 7 月 , 印度购得了米格221 型战斗机。④ 更为重要的是 , 从 1961 年 2 月开始 , 苏联与印度就和平利 用原子能问题进行谈判 , 并在 1962 年 10 月签订正式协议。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和印度关系的发展 , 直接影响到苏联对中印边界问题的反应 , 也直接影 响到中共中央对苏联整个外交政策的认识和判断。 二 西藏叛乱、边界问题和中印关系的根本变化 中国对印度的政策 , 首先体现了中共中央在冷战背景下对待民族主义国家政策的变化 , 其 主要过程从“中间地带”理论的实践 , 发展到 50 年代中后期突出“革命外交”的基本思想 ⑤。 中共领导人最初希望印度共产党也能以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榜样 , 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印度共产党书记处总书记拉纳迪夫 (B. T. Ranadive) 致电祝贺。毛泽东 在回电中说 : 中国人民相信 , 依靠勇敢的印度共产党 , 依靠印度所有爱国者的团结和斗争 , 印 度肯定不会长期屈从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之下。毛泽东还强调 , 同解放了的中国一样 , ·62 · 历 史 研 究 ① ② ③ ④ ⑤ 参见 Dai Chaowu , Indian Diplomatic Policy , Relations among Big Powers and the Sino2Indian Border Conflict of 1962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Summer 2003。 Rajesh Rajagopalan , The Sino2Indian Border Conf lict of 1962 : A S tudy of Indiaπs S trategy and Diplomacy , pp. 54 —55. Bimal Prasad , Indo2Soviet Relations , 1947 —1972 : A Documentary S tudy , p. 143. Indo2Soviet Joint Statement , 11 September 1961 , Bimal Prasad , Indo2Soviet Relations , 1947 —1972 : A Documentary S tudy , p. 222. J yotsna Bakshi , Russia and India : From Ideology to Geopolitics , 1947 —1998 , p. 1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