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代序5 “有”,否定许慎“从月”之说是对的,但把有视为会意则误。有为 会意,甲骨文作又该如何解释?累增字本来是“六书”之外的特殊 现象,形声说和会意说都无法显示它们的特点。许慎对其中一部分 别出会意兼形声说,实属无奈。从文字形义堆积的层次来看,会意 兼形声只是文字发展的结果,不能视为同“六书”平行的造字方 法。况且,会意兼形声也不能概括全部累增字。 考察古文字中的初文增声字和初文足意字,我们不难发现,古 文字的研究颇多疏漏之处。 《说文·九上·P部》:“卩,瑞信也…象相合之形。”甲骨文作 ,象人屈膝长跪之形,说明许慎说形释义均失误。但人人都在 批评许慎,对卩的认识却又仅仅知道个“象人屈膝长跪之形”。“象 人屈膝长跪之形”只是卩的造意。它的实义是什么?它的后出字是 什么?它的本义和“瑞信”义有何关系?批评者均避而不谈。《说 文·九上·卩部》:“知,胫头卩也。从卩,泰声。”P和却古音同归 质部,卩为精纽,厀为清纽,声音完全相通,可见却是个初文增声 字,其初文正是卩,甲骨文是以人屈膝长跪的形象表示“胫头卩” 义。下为“胫头阝”,引伸可泛指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也指 物体相连的各段。古代的瑞信是分一物为两段,使用时要将两段合 在一起对验,这是瑞信称卩的原因。这说明许慎误以引伸义为本 义,同时也说明卩是节的源字,节是卩的孳乳字。刻字后世作膝, 从肉,黍声,则是变累增字为形声字。 人屈膝长跪又是俯就顺从的形象,卩的第二个意义就是俯就顺 从。《说文·五下·自部》:“即,即食也。从自,卩声。”甲骨文作 鹅,与小篆结构相同。有些学者还没有弄清卩的实义,又匆忙地 利用许慎的训释否定许慎,认为“·即’象人就食”。其实许慎所谓 “即食”,只是分析造意,他是以即训卩,以食训皀,说明许慎完全 明白,卩和即同义。在古文献中,即的常用义圳就训从,与卩的形 义完全相合。民以食为天,能使人类共同俯就顺从的对象,莫过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