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郑华:国际谈判中的伦理道德研究:以中美关系解冻的系列谈判为例 迫使苏联重返《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Strategic Ams L m itation Talks,.简称SALT)的谈判桌的 重要一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不辞辛苦,万里迢迢飞赴中国进行客场谈判, 但其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骄纵情绪在谈判中依然有所体现。在尼克松访华这个问题上,基辛格一 直有一种优越感。他认为是中方先发出的邀请,而且中方会从中美首脑外交中获得巨大的政治收 益—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五极”中的一极;苏联将在同中国的对抗中 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①。周恩来觉察到基辛格的这种优越感,巧妙地运用美国媒体有可能曝光基 辛格秘密访华和多位民主党议员积极申请访华签证两件事实,打压了基辛格的骄纵情绪。 另一方面,北美早期移民在拓荒、西进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形成了 “实用”的哲学。实用主义作为美国的本土和官方哲学对其内政和外交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 响②。基辛格曾经说:实用主义是美国精神”,它培养了美国人的求实作风和进取心。美国的 领导是宫僚实用主义型领导集团③。尼克松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仍本着实用”的 原则。在谈判中,基辛格表面上表示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高唱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和 平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并无心同周恩来探讨这些原则的正义性与合法性,而试图运用“普遍 联系”的原则来解决越南停战问题。基辛格刻意规避同周恩来进行关于“原则”和“正义”的 探讨,而是以就事论事的实用主义态度,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 当周恩来指责美国的强权政治和侵略行径给越南人民造成的伤害时,无异于在论证中国传统 文化中王霸之辨”、“义利之辨”的哲学理念。事实上,中国人的伦理与价值观念不是源于信 仰,而是源于以儒家为主的各种学说,其本质是一种为人处事之道④。儒家学派提倡王道,反对 霸道,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 者,中心悦而诚服也⑤。同时,儒家学派亦认为义利为人之所两有,义为上,利为下,倡导以 义克利,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古老的王霸之辨、义利之辨留给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就 是以德服人,重义轻利。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拥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代封建王朝 的统治者都以天朝大国”自居,称前来朝贡的使团为“蛮夷”。有学者甚至指出,1971年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时,中方派出章文晋等四名官员和飞机领航员前往巴基斯坦迎接基辛格一行的 场面无异于在上演古老朝贡体系的繁文缛节@。但自近代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 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滋生了一种倍受西方世界凌辱的“受害者心理” (victimn mentality)⑦。这种“大国心态”与受害者心理”相结合的文化情结使得新中国领导人 有强烈的主权观,并对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运动寄予深切同情。20世纪以来,马 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深远影响,以及中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进 行社会革命过程中的深切体验,使得中国外交中有非常明确的道义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 家的独立和主权、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实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支援被压迫人民革命,等等®。 正是基于对国际行为正义性与合法性的认知,中国要求美国无条件地从台湾、印度支那、朝鲜半 岛和日本全部撤军;并且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斗争。 三、伦理道德与谈判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谈判是谈判诸方之间利益的让渡与交换。谈判者在明悉对方所需和己方所 1 Briefing Book for HAK Secret V isit to China,Source:NSC Files,Box 850,Foler 4 ②郑华: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因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可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③王晓德:镁国文化与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55-70页。 ④章百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困惑》,困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3期。 ⑤猛子·公孙丑上》。 Raymond Cohen,Negotiating across Culmres:Intemational Comm unication in an.Washingion D.C.: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Press,1997,p.152 ⑦钱皓:龙文化、大国心态、中美关系对中国受害者心理’的历史与理论考释》,国际观察》2005年第2期。 国章百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困惑》,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3期。 25 C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社会科学 2010年第 1期 郑 华 : 国际谈判中的伦理道德研究 : 以中美关系解冻的系列谈判为例 迫使苏联重返 《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 》 (Strategic A rm s Lim itation Talks, 简称 SALT) 的谈判桌的 重要一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不辞辛苦 , 万里迢迢飞赴中国进行客场谈判 , 但其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骄纵情绪在谈判中依然有所体现。在尼克松访华这个问题上 , 基辛格一 直有一种优越感。他认为是中方先发出的邀请 , 而且中方会从中美首脑外交中获得巨大的政治收 益 ———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 使中国成为 “五极 ”中的一极 ; 苏联将在同中国的对抗中 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①。周恩来觉察到基辛格的这种优越感 , 巧妙地运用美国媒体有可能曝光基 辛格秘密访华和多位民主党议员积极申请访华签证两件事实 , 打压了基辛格的骄纵情绪。 另一方面 , 北美早期移民在拓荒、西进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 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 , 形成了 “实用 ”的哲学。实用主义作为美国的本土和官方哲学对其内政和外交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 响 ②。基辛格曾经说 : 实用主义是 “美国精神 ”, 它培养了美国人的求实作风和进取心。美国的 领导是 “官僚 ———实用主义型领导集团 ”③。尼克松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仍本着 “实用 ”的 原则。在谈判中 , 基辛格表面上表示接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高唱 “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和 平的重要意义 ”, 但实际上并无心同周恩来探讨这些原则的正义性与合法性 , 而试图运用 “普遍 联系 ”的原则来解决越南停战问题。基辛格刻意规避同周恩来进行关于 “原则 ”和 “正义 ”的 探讨 , 而是以就事论事的实用主义态度 , 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 当周恩来指责美国的强权政治和侵略行径给越南人民造成的伤害时 , 无异于在论证中国传统 文化中 “王霸之辨 ”、“义利之辨 ”的哲学理念。事实上 , 中国人的伦理与价值观念不是源于信 仰 , 而是源于以儒家为主的各种学说 , 其本质是一种为人处事之道 ④。儒家学派提倡王道 , 反对 霸道 ; 支持正义战争 , 反对非正义战争 , 认为 “以力服人者 , 非心服也 , 力不赡也 ; 以德服人 者 , 中心悦而诚服也 ”⑤。同时 , 儒家学派亦认为义利为人之所两有 , 义为上 , 利为下 , 倡导以 义克利 , 先义后利 , 重义轻利。古老的王霸之辨、义利之辨留给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就 是以德服人 , 重义轻利。另一方面 , 中国是一个拥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 历代封建王朝 的统治者都以 “天朝大国 ”自居 , 称前来朝贡的使团为 “蛮夷 ”。有学者甚至指出 , 1971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时 , 中方派出章文晋等四名官员和飞机领航员前往巴基斯坦迎接基辛格一行的 场面无异于在上演古老朝贡体系的繁文缛节 ⑥。但自近代鸦片战争以来 , 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 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从而滋生了一种倍受西方世界凌辱的 “受害者心理 ” ( victim mentality) ⑦。这种 “大国心态 ”与 “受害者心理 ”相结合的文化情结使得新中国领导人 有强烈的主权观 , 并对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运动寄予深切同情。20世纪以来 , 马 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深远影响 , 以及中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进 行社会革命过程中的深切体验 , 使得中国外交中有非常明确的道义原则 : 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 家的独立和主权、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实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支援被压迫人民革命 , 等等 ⑧。 正是基于对国际行为正义性与合法性的认知 , 中国要求美国无条件地从台湾、印度支那、朝鲜半 岛和日本全部撤军 ; 并且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斗争。 三、伦理道德与谈判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 , 谈判是谈判诸方之间利益的让渡与交换。谈判者在明悉对方所需和己方所 25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Briefing Book for HAK Secret V isit to China, Source: NSC Files, Box 850, Folder 41 郑华 : 《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对华 ‘门户开放 ’政策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年第 2期。 王晓德 : 《美国文化与外交 》,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年版 , 第 55 - 70页。 章百家 :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困惑 》, 《国际政治研究 》2007年第 3期。 《孟子 ·公孙丑上 》。 Raymond Cohen,N egotiating across Cultures: International Comm unication in an InterdependentW orld, Washington D1 C1: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Press, 1997, p11521 钱皓 : 《龙文化、大国心态、中美关系 ———对中国 ‘受害者心理 ’的历史与理论考释 》, 《国际观察 》2005年第 2期。 章百家 :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困惑 》, 《国际政治研究 》2007年第 3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