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注】此忘天地,遗万物,外不察乎宇宙, 内不觉其一身,故能旷然无累,与物俱往,而无所 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 不应也。【四】【注】虽未都忘,犹能忘其彼此。【五】 尽矣,不可以加矣【三】。 【注】虽未能忘彼此,犹能忘彼此之是非也。【六】 【注】无是非乃全也。【疏】夫有非有是,流俗之 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 鄙情:无是无非,达人之通鉴。故知彼我彰而至道 封也【四】。其次以为有封 隐,是非息而妙理全矣。【七】【注】道亏则情有所 焉,而未始有是非也【五】。 偏而爱有所成,未能忘爱释私,玄同彼我也。【八】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注】有之与无,斯不能知,乃至。【疏】夫道无 【六】。 增减,物有亏成。是以物爱既成,谓道为损,而道 实无亏也。【九】【注】夫声不可胜举也。故吹管操 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之成 弦,虽有繁手,遗声多矣。而执钥鸣弦者,欲以彰 【七】。果且有成与亏乎哉? 声也,彰声而声遗,不彰声而声全。故欲成而亏之 果且无成与亏乎哉【八】? 者,昭文之鼓琴也:不成而无亏者,昭文之不鼓琴 也。【疏】姓昭,名文,古之善鼓琴者也。夫昭氏 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 鼓琴,虽云巧妙,而鼓商则丧角,挥宫则失征,未 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 若置而不鼓,则五音自全。【一0】【注】几,尽也。 也【九】。昭文之鼓琴也, 夫三子者,皆欲辩非己所明以明之,故知尽虑穷, 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 形劳神倦,或枝策假寐,或据梧而暝。【疏】师旷, 也,《徐注:德充符“庄语 字子野,晋平公乐师,甚知音律。策,打鼓杖也, 惠子云:今子外乎子之神, 亦言击节枝也。梧,琴也。昭文已能鼓琴,何容二 劳乎子之形,倚树而吟,据 人共同一伎?况检典籍,无惠子善琴之文。而言据 梧而暝。”,可见梧非如成 梧者,只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说,犹隐几者也。昭文 玄英所谓琴。》三子之知几 善能鼓琴,师旷妙知音律,惠施好谈名理。而三子 乎【一0】,皆其盛者也, 之性,禀自天然,各以己能明示于世。 故载之未年。 【一一】【注】赖其盛,故能久,不尔早困也。【释 【一一】唯其好之也,以异 只是他們各執所好,以炫耀異於别 人,他們以各自的所好欲彰顯於他 文】故载之末年,崔云:书之于今也。【一二】【注】 于彼【一二】,其好之也, 言此三子,唯独好其所明,自以殊于众人。【一三】 欲以明之【一三】。 人。別人并非明白其所好者却要炫 【注】明示众人,欲使同乎我之所好。【一四】【注】 耀欲使别人同期所好,叹其所能, 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竞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 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 所以終身迷於「堅白之說」的偏執。 也。【一五】【注】昭文之子又乃终文之绪,亦卒不 之昧终【一四】。 成。 而昭文的兒子又以昭文所迷惑,以 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注】 致终身無所成就。 昭文之子又乃终文之绪,终身无 成【一五】。 若是這樣可以說是有成就,雖然我 沒什麼成就,也可以說是有成就 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 了。如果這樣還不能算有成就,萬 也【一六】。若是而不可谓 物和我都沒什麼成就了。所以迷亂 成乎?物与我无成也【一 人心的炫耀,是聖人所摒棄的。為 七】。是故滑疑之耀,圣人 的就是不要故執己見而寄寓在各 之所图也。为是不用《智, 物的用處上,這就叫作「以明」。 1313 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 尽矣,不可以加矣【三】。 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 封也【四】。其次以为有封 焉,而未始有是非也【五】。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六】。 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之成 【七】。果且有成与亏乎哉? 果且无成与亏乎哉【八】? 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 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 也【九】。昭文之鼓琴也, 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 也,《徐注:德充符“庄语 惠子云:今子外乎子之神, 劳乎子之形,倚树而吟,据 梧而暝。”,可见梧非如成 玄英所谓琴。》三子之知几 乎【一0】,皆其盛者也, 故载之末年。 【一一】唯其好之也,以异 于彼【一二】,其好之也, 欲以明之【一三】。 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 之昧终【一四】。 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注】 昭文之子又乃终文之绪,终身无 成【一五】。 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 也【一六】。若是而不可谓 成乎?物与我无成也【一 七】。是故滑疑之耀,圣人 之所图也。为是不用《智, 是宇宙的极致呢。不妥) 有人認為宇宙一開始萬物都不存 在。此乃至极之认识。 其次一等的人,認為一開始就有萬 物,只是萬物間並沒有去界定。再 次一等的人,認為萬物已經有所界 分,只是還沒存有是非之議。是非 之論被彰顯,道就有了虧損。 道之所以有虧損,是己私之愛所造 成的。果真道有成與虧嗎?果真道 沒有成與虧嗎? 有成與虧,就像昭文的彈琴。沒有 成與虧,就像昭文的不彈琴。昭文 的彈琴,師曠的舉杖擊節,惠子的 倚梧辯論,他們三個人的技能,幾 乎可以說登峰造極了,所以能載譽 於晚年。 只是他們各執所好,以炫耀異於別 人,他們以各自的所好欲彰顯於他 人。別人并非明白其所好者却要炫 耀欲使别人同期所好,叹其所能, 所以終身迷於「堅白之說」的偏執。 而昭文的兒子又以昭文所迷惑,以 致終身無所成就。 若是這樣可以說是有成就,雖然我 沒什麼成就,也可以說是有成就 了。如果這樣還不能算有成就,萬 物和我都沒什麼成就了。所以迷亂 人心的炫耀,是聖人所摒棄的。為 的就是不要故執己見而寄寓在各 物的用處上,這就叫作「以明」。 【三】【注】此忘天地,遗万物,外不察乎宇宙, 内不觉其一身,故能旷然无累,与物俱往,而无所 不应也。【四】【注】虽未都忘,犹能忘其彼此。【五】 【注】虽未能忘彼此,犹能忘彼此之是非也。【六】 【注】无是非乃全也。【疏】夫有非有是,流俗之 鄙情;无是无非,达人之通鉴。故知彼我彰而至道 隐,是非息而妙理全矣。【七】【注】道亏则情有所 偏而爱有所成,未能忘爱释私,玄同彼我也。【八】 【注】有之与无,斯不能知,乃至。【疏】夫道无 增减,物有亏成。是以物爱既成,谓道为损,而道 实无亏也。【九】【注】夫声不可胜举也。故吹管操 弦,虽有繁手,遗声多矣。而执钥鸣弦者,欲以彰 声也,彰声而声遗,不彰声而声全。故欲成而亏之 者,昭文之鼓琴也;不成而无亏者,昭文之不鼓琴 也。【疏】姓昭,名文,古之善鼓琴者也。夫昭氏 鼓琴,虽云巧妙,而鼓商则丧角,挥宫则失征,未 若置而不鼓,则五音自全。【一0】【注】几,尽也。 夫三子者,皆欲辩非己所明以明之,故知尽虑穷, 形劳神倦,或枝策假寐,或据梧而瞑。【疏】师旷, 字子野,晋平公乐师,甚知音律。策,打鼓杖也, 亦言击节枝也。梧,琴也。昭文已能鼓琴,何容二 人共同一伎?况检典籍,无惠子善琴之文。而言据 梧者,只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说,犹隐几者也。昭文 善能鼓琴,师旷妙知音律,惠施好谈名理。而三子 之性,禀自天然,各以己能明示于世。 【一一】【注】赖其盛,故能久,不尔早困也。【释 文】故载之末年,崔云:书之于今也。【一二】【注】 言此三子,唯独好其所明,自以殊于众人。【一三】 【注】明示众人,欲使同乎我之所好。【一四】【注】 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 也。【一五】【注】昭文之子又乃终文之绪,亦卒不 成。 【一六】【注】此三子虽求明于彼,彼竟不明,所 以终身无成。若三子而可谓成,则虽我之不成亦可 谓成也。【一七】【注】物皆自明而不明彼,若彼不 明,即谓不成,则万物皆相与无成矣。故圣人不显 此以耀彼,不舍己而逐物,从而任之,各宜其所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