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的病因】 心律失常的病因可分为贵传性和后天获得性。 遗传性心律失常多为基因突变导致的离子通道病,使得心肌细胞离子流发生异常。目前已经明 确的遗传性心律失常包括长QT间期综合征、短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 性心动过速、早期复极综合征等,部分心房颤动和预激综合征病人也具有基因突变位点。此外,进行 性心脏传导疾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和左室致密化不全等心肌病,以及特发性室颤 心律失常猝死综合征和婴儿不明原因猝死等也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上确定或者怀疑遗传性心律失 常疾病导致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或幸存者及其直系亲属,应加强离子通道病和心肌病基因检测与风险 评估。 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中,生理性因素如运动、情绪变化等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产生快速型心律 失常,或因睡眠等迷走神经兴奋而发生缓馒型心律失常;病理性因素又可分为心脏本身、全身性和其 他器官障碍的因素。心脏本身的因素主要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 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全身性因素包括药物毒性作用、各种原因的酸 碱平衡及电解质素乱,神经与体液调节功能失调等。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两者张力平衡时心电稳 定,而当平衡失调时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脏以外的其他器官在发生功能性或结构性改变时亦可诱 发心律失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重度感染、脑卒中等。此外,胸部手术(尤其是心脏手术)、麻 醉过程、心导管检查、各种心脏介入性治疗及药物与毒素(如河豚素)等均可诱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按发生部位分为室上性(包括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两大类;按发生 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心律失常两大类:按发生机制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两大类。本章主要依据心律失常发生部位与机制以及心率快慢进行综合分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①突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及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 交界区性、房室折返性、室性)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额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1.干扰及干扰性房室分离常为生理性。 2.心脏传导阻滞①突房阻滞:②房内阻滞;③房室阻滞(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阻滞);④室内 阻滞(左束支、右束支和分支阻滞)。 3.折返性心律 阵发性心动过速(常见房室结折返、房室折返和心室内折返)。 4.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三)冲动形成异常与冲动传导异常并存 反复心律和并行心律等。 (四)人工心山脏起搏参与的心律 包括DDD(R)和VVI(R)起搏器所具有的时间周期、起搏,感知与自身心律的相互影响等。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和(或)冲动传导异常 (一)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形成异常包括自律性异常和触发活动。 自律性异常是指具有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如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和希氏束潮肯野纤维系统等 因自主神经兴奋性改变或其内在病变,导致不适当的冲动发放:或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如心房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