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律失常 179 室肌细胞,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如心肌缺血、药物、电解质素乱、儿茶酚胺增多等均可导致 自律性异常增高而形成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前者为正常节律点的自律性异常,后者为异常节律点形 成。自律性异常可引起两种类型心律失常,一类是由于窦房结频率诚慢或冲动被阻滞时,异位冲动夺 获心室,称为被动性异位心律(逸薄或逸搏心律):另一类是异位自律点频率超过窦房结频率而主导 心脏节律,称为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或自主性心动过速)。 触发活动(triggere dactivity)是指心房、心室与希氏束-浦肯野组织在动作电位后产生的除极活动 又称为后除极(after depolarization)。后除极包括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前者发生于动作电位2相 或3相,主要与内向钙电流(I。)有关,后者发生于动作电位4相,主要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时 的时相性波动有关。若后除极的振幅增高并达到值,便可引起一次澈动,持续的反复激动即形成快 速型心律失常。它可见于局部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肌缺血再灌注、低血钾、高血钙和洋地黄中毒时。 (二)冲动传导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包括折返激动、传导阻滞和异常传导等。 折返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最常见发生机制。折返形成与维持的三个必备条件是折返环路、单向 传导阻滞和缓慢传导。心脏两个或多个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期各不相同,包括传导速度快而不应期 长的快径(B径)和传导速度慢而不应期短的慢径(α径),快径与慢径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环;其中 一条通道发生单向传导阻滞,另一条通道传导缓慢,使原先发生阻滞的通道有足够时间恢复兴奋性 原先阻滞的通道再次激动,从而完成一次折返激动,冲动在环内反复循环,产生持续而快速的心律失 常(图332)。折返机制形成的心动过速的特征是发作呈突发突止,且常由期前收缩诱发,也易被期 前收缩或快速程序刺激终止。 逆行P液 逆行微 c 图332房室结内折返示意图 图示房室结内aα与B路径,a路径传导速度慢,不应期短:B路径传导速度快,不应期长。实 B路径有足够时间 .PR 冲动传导至某处心肌时,如适逢生理性不应期,可形成生理性阻滞或干扰现象。传导障碍由非生 理性不应期所致者,称为病理性传导阻滞。异常传导主要是传导途径异常,房室旁道是最常见的异常 途径。窦性或房性冲动经房室旁道传导引起心室预激,房室旁道和正常房室传导途径之间折返则形 成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的诊断】 (一)病史 心律失常的诊断应从详尽采集病史开始,让病人客观描述发生症状时的感受。病史通常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