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80 第三篇环系统疾病 对诊断有用的线索。病史询问包括:①发作诱因和频度,起止方式,发作时症状和体征:②既往是否有 类似心律失常发作史,以及家族成员中是否有类似发作史;③是否有已知心脏疾病病史;④是否有 起心脏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如甲亢:⑤是否有服药史,尤其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和影响电解质的 药物:⑥是吞有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史等 (二)体格检查 除检查心率与节律外,某些心脏体征有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例如,完全性房室阻滞或房室分突 时心律规则,因P℉间期不同,第一心音强度亦随之变化,若心房收缩与房室瓣关闭同时发生,颈静脉 可见巨大a波(cannon wave)。左束支阻滞可伴随第二心音反常分裂。 (三)心电图检查 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应记录12或18导联心电图,并记录清楚显 示P波导联的心电图长条以备分析,通常选择V,或Ⅱ导联。心电图分析原则:①根据P波形态特征 确定其节律,判断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律还是异位心律;②测定PP或RR间期,计算心房率或心室率有 无心动过速或过缓,以及心律不齐:③测定PR间期和QT间期,判断有无延长或缩短;④比较PP间期 和RR间期,寻找心房律和心室律的关系。 (四)长时间心电图记录 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 monitoring)由美国生物物理学博士Norman J..Holter于1957年始创,l961 年用于临床。其检查使用一种小型便携式记录器,连续记录病人24一2小时的心电图,病人日常丁 作与活动均不受限制。其主要用于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检查,包括了解心悸与晕厥等症状的发生是 否与心律失常有关、明确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发作与日常活动的关系以及昼夜分布特征、协助评价抗 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起搏器或植人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er defibrillator,ICD)的疗效 以及是否出现功能障碍等。 事件记录器()适用于间歇发作且不频繁的心律失常诊断,可记录发生心律失常方 其前后的心电图,通过直接回放或经有线或无线网络实时传输心电图至医院。植人式循环心电记录 仪(implantable loop records,LRs)埋植于病人皮下,可自行启动、检测和记录心律失常,其电池寿命达 36个月,主要用于发作不频繁、原因未明且疑心律失常所致的晕既病人:其缺点是有创伤,费用昂贵 目前一些新型便携的动态心电图仪器使用3G或4G无线网络实时记录病人心电信息,并通过云端数 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理论上可以无限期长时间记录心电信息 (五)运动试验 病人在运动时出现心悸症状,可作运动试验协助诊断。但应注意,正常人讲行运动试验,亦可为 生期前收缩和心动过速,如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和房性心动过速等。运动试验常用于评估与 儿茶酚胺有关的心律失常如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并评估心律失常危险性,协助判断预后 等。但运动试验诊断心律失常的敏感性不如动态心电图。 (六)食管心电生理检查 解剖上左心房后壁毗邻食管,将食管电极经鼻腔送入食管的心房水平,可记录心房和心客电活动 食管心电图),并能进行心房快速起搏或程序电刺激,常用于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如是否有 在房室结双径路。食管心电图还能清晰地识别心房与心室电活动,确定房室电活动的关系,鉴别室性 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经食管快速起搏心房可使预激图形更为清晰,有助 于明确不典型预激综合征病人。应用电刺激诱发与终止心动过速还可用于协助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 疗效、评估窦房结功能、终止药物无效的某些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管电生理检查简单易行、安 全性高(图333) (七)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是将几根多电极导管经静脉和(或)动脉置于心腔内的不同部位,辅以8~12 通道以上多导生理仪同步记录各部位电活动,包括右心房、右心室、希氏束、冠状静脉窦(反映左心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