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期 田志强等:含钒超细晶双相钢的细化机制 35. 体.从而可以判断,在780~800℃终轧之前已经发 和碳化物(或是马奥岛)的混合体,这些碳化物为两 生了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使得铁素体产生,在后续 相区奥氏体的形成提供大量形核点,为了说明退火 的变形过程中诱导产生的铁素体被拉长,未发生转 过程中铁素体十马氏体+贝氏体初始显微组织对晶 变的奥氏体在后续的冷却过程中转变成长条形的马 粒尺寸的影响,对初始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十珠光体 氏体和贝氏体,这有效地细化了初始显微组织,热轧 的试样和初始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十贝氏体十马氏体 组织中铁素体的晶粒尺寸为2m左右.热轧板经 的试样进行了对比退火实验,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 过66.%冷轧压下率的冷变形使钢中产生大量的 从图6(a、(b)可以看出,其他条件相同,700℃退 变形带,为显微组织的进一步细化提供了条件 火后,初始组织为铁素体十贝氏体十马氏体的钢中, 3.2两相区退火细化 基本完成了再结晶,晶粒较细小,且内部分布着大量 两相区退火过程中发生部分奥氏体化,奥氏体 细小弥散的碳化物,而初始组织为铁素体十珠光体 化是一个扩散过程,在奥氏体形核长大阶段是由碳 的试样中没有完成再结晶,且晶粒内部碳化物颗粒 的扩散速率控制的0-山.对于低碳钢而言,如果初 相对较粗大,分布也不弥散.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 始组织为铁素体十珠光体,在AG以前退火加热的 原因是马氏体和贝氏体初始组织的变形使得马氏体 过程中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而存在变形的马氏体和 和贝氏体组织中导入不均匀变形区,这有利于再结 贝氏体初始显微组织的钢在加热过程中,变形马氏 晶的发生.当温度达到750℃时,初始显微组织为 体会发生分解,形成碳化物,贝氏体本身就是铁素体 铁素体十贝氏体十马氏体试样的淬火组织中含有大 2 um 2 um 2 um 图6不同初始显微组织对晶粒细化的影响.(a)初始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十贝氏体十马氏体的试样在700℃时加热1mm后的淬火显微组 织:(b)初始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十珠光体的试样在700℃加热1mm后的淬火显微组织:(c)初始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十贝氏体十马氏体的 试样在750℃时加热1mn后的淬火显微组织;(d)初始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十珠光体的试样在750℃时加热1mm后的淬火显微组织 Fig6 Effect of initialm icmostnucture on gmin refnenent (a)quenched m icmstmucture of a sample w ith the nitialm icmstmuctre of FB+M at 700C for Imn (b)quenched micmstmucture of a smpl with the initialm icmostnictre ofF+P at 700C forlm in (c)quenched miemstmuctue of a samnple w ith the initalm iemstmucture ofFB+M at 750C for lmn (d)quenched m icmstnicture of a samnple with the nitialm icrostnctue of F+P at 750C for1m in第 1期 田志强等: 含钒超细晶双相钢的细化机制 体.从而可以判断‚在 780~800℃终轧之前已经发 生了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使得铁素体产生‚在后续 的变形过程中诱导产生的铁素体被拉长‚未发生转 变的奥氏体在后续的冷却过程中转变成长条形的马 氏体和贝氏体‚这有效地细化了初始显微组织‚热轧 组织中铁素体的晶粒尺寸为 2μm左右.热轧板经 过 66∙7%冷轧压下率的冷变形使钢中产生大量的 变形带‚为显微组织的进一步细化提供了条件. 图 6 不同初始显微组织对晶粒细化的影响.(a) 初始显微组织为铁素体 +贝氏体 +马氏体的试样在 700℃时加热 1min后的淬火显微组 织;(b) 初始显微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的试样在 700℃加热 1min后的淬火显微组织;(c) 初始显微组织为铁素体 +贝氏体 +马氏体的 试样在 750℃时加热 1min后的淬火显微组织;(d) 初始显微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的试样在 750℃时加热 1min后的淬火显微组织 Fig.6 Effectofinitialmicrostructureongrainrefinement:(a) quenchedmicrostructureofasamplewiththeinitialmicrostructureofF+B+M at 700℃ for1min;(b) quenchedmicrostructureofasamplewiththeinitialmicrostructureofF+Pat700℃ for1min;(c) quenchedmicrostructure ofasamplewiththeinitialmicrostructureofF+B+Mat750℃ for1min;(d) quenchedmicrostructureofasamplewiththeinitialmicrostructureof F+Pat750℃ for1min 3∙2 两相区退火细化 两相区退火过程中发生部分奥氏体化‚奥氏体 化是一个扩散过程‚在奥氏体形核长大阶段是由碳 的扩散速率控制的 [10--11].对于低碳钢而言‚如果初 始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在 Ac1 以前退火加热的 过程中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而存在变形的马氏体和 贝氏体初始显微组织的钢在加热过程中‚变形马氏 体会发生分解‚形成碳化物‚贝氏体本身就是铁素体 和碳化物 (或是马奥岛 )的混合体‚这些碳化物为两 相区奥氏体的形成提供大量形核点.为了说明退火 过程中铁素体 +马氏体 +贝氏体初始显微组织对晶 粒尺寸的影响‚对初始显微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 的试样和初始显微组织为铁素体 +贝氏体 +马氏体 的试样进行了对比退火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6所示. 从图 6(a)、(b)可以看出‚其他条件相同‚700℃退 火后‚初始组织为铁素体 +贝氏体 +马氏体的钢中‚ 基本完成了再结晶‚晶粒较细小‚且内部分布着大量 细小弥散的碳化物‚而初始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 的试样中没有完成再结晶‚且晶粒内部碳化物颗粒 相对较粗大‚分布也不弥散.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 原因是马氏体和贝氏体初始组织的变形使得马氏体 和贝氏体组织中导入不均匀变形区‚这有利于再结 晶的发生.当温度达到 750℃时‚初始显微组织为 铁素体 +贝氏体 +马氏体试样的淬火组织中含有大 ·3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