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 《新青年》在2卷5号(1917年1月1日发行)上发表了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这篇发难文章,倡导以白话文“为将来文学必 用之利器”以后,在3卷1号(1917年3月1日发行)发表了一 条“国语研究会讨论进行”的消息,并公布了蔡元培领衔的《征 求会员》,宣称“同人等以为国民学校之教科书必改用白话文 体此断断乎无可疑者”,进一步把白话文作为国民教育的工具 并将白话文进入中学教科书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关系着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文学革命目标的落实《新青年》对此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3卷2号“通信”的编者附记中,陈独秀 提出:“白话文学之推行,有三要件。首有比较统一之国语。其 次则须创造国语文典。再其次国之闻人多以国语著书立说。兹事 非易,未可一蹴而几者。”这里还没有提到教科书的问题到3 卷3号就有读者来信建议商诸书局,“请其延聘长于国学而有新 文学思想之人,刻选自古至今之文,不论文言白话散文韵文,但 须确有可取,即采入书中”;同期发表的另一封读者来信则提出: “凡事破坏易而建设难。愿先生今后之论调当稍趋于积极的建 设一方面至学校课本宜如何编撰自修书籍宜如何厘定此 皆今日所急应研究者也,”⑤值得注意的是陈独秀在回答读者提 出的“建设”问题时,特意提出“鄙意欲创造新文学,‘国语研 究当与‘文学研究并重”,四陈独秀如此重视“国语研究”是 与前引他的推行白话文“三要件”直接相关的,这其实也是当时 相当多的学者的意见即是先要通过国语研究确立“统一之国 语”标准,再据此编成“国语文典”,再推广到具体写作实践中。 对这样一条建设与推行国语的思路,提出挑战的是胡适。他在发 表于《新青年》4卷4号(1918年4月15日发行)上的《建设的 421忠现线学充外第界ie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二) 《新青年》 在 2卷 5号 (1917年 1月 1日发行)上发表了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这篇发难文章, 倡导以白话文 “为将来文学必 用之利器” 以后, 在 3卷 1号 (1917 年 3 月 1 日发行)发表了一 条 “国语研究会讨论进行” 的消息 , 并公布了蔡元培领衔的 《征 求会员书》 , 宣称 “同人等以为国民学校之教科书必改用白话文 体, 此断断乎无可疑者” , 进一步把白话文作为国民教育的工具, 并将白话文进入中学教科书的问题 , 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关系着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的文学革命目标的落实, 《新青年》 对此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 3卷 2号 “通信” 的编者附记中 , 陈独秀 提出:“白话文学之推行 , 有三要件。首有比较统一之国语。其 次则须创造国语文典。再其次国之闻人多以国语著书立说。兹事 非易 , 未可一蹴而几者。” 这里还没有提到教科书的问题, 到 3 卷3 号就有读者来信建议商诸书局, “请其延聘长于国学而有新 文学思想之人, 刻选自古至今之文 , 不论文言白话散文韵文, 但 须确有可取, 即采入书中”;同期发表的另一封读者来信则提出: “凡事破坏易而建设难。愿先生今后之论调, 当稍趋于积极的建 设一方面……至学校课本宜如何编撰, 自修书籍宜如何厘定, 此 皆今日所急应研究者也 。” 15值得注意的是, 陈独秀在回答读者提 出的 “建设” 问题时 , 特意提出 “鄙意欲创造新文学 , `国语研 究' 当与 `文学研究' 并重”。 16陈独秀如此重视 “国语研究” 是 与前引他的推行白话文 “三要件” 直接相关的, 这其实也是当时 相当多的学者的意见, 即是先要通过国语研究确立 “统一之国 语” 标准, 再据此编成 “国语文典” , 再推广到具体写作实践中。 对这样一条建设与推行国语的思路 , 提出挑战的是胡适 。他在发 表于 《新青年》 4卷 4 号 (1918年 4 月 15 日发行)上的 《建设的 4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3·第三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