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字。编者陈独秀看了以后大发感慨:“这试题不是现代学校试 验国文题目,仍然是古代科场策问的老套头”,“我想全班学生总 有一大半不知道这题目问的是什么”,“今天才晓得中学学生多半 作文还不能通顺的缘故。这班国文教习,真是‘误人子弟, 了”.⑤这里,实际上已经发出了中小学国文教育必须改革的呼声。 而刘半农的《应用文之教授》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新青年》同人 所提出的一个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的方案。在文章里刘半农特 意列表将“昔之所重而今当痛改者”与“昔之所轻而今当注意 者”做了对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昔之旧国文教育以“墓仿古 人”、“依附古人(即所谓‘文以载道及·代圣人立言”也” 为宗旨,而今之新国文教育则强调“以自身为主体而以古人 (或他人)之说为参证,且不主一家言”。这可以说是抓住了要害 的。刘文还用十分平实的语言提出了新国文教育的目标:“只求 在短时间内,使学生人人能看通人应看之书,及其职业上所必看 之书:人人能作通人应作之文及其职业上所必作之文”,他强 调在这一目标背后贯穿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刘文对选文 标准、讲授方法、作文要求、出题与批改原则,都提出了具体的 意见。其要点是:“凡文笔自然与语言之辞气相近者选;矫揉 造作者,不选”,“极意模仿古人者,不选”,“故为深刻怪僻之文 以欺世骇俗者,亦不选”,“凡思想过于顽固不合现代生活,或 迷信鬼神不脱神权时代之气息者,均不选”;“作文要有独立之 精神,阔大的眼光勿落前人窠臼,勿主一家言,勿作道学语及 禅语”,“以记事明畅,说理透彻,为习文第一趣旨”等。不难看 出,这一改革方案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自觉地将前述文学革命 的启蒙精神与理念贯穿、落实于国文教育之中。后来陈独秀曾专 门著文讨论“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其实文学革命与作为教育 革命的一个方面的国文教育改革,都是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有机组成部分的,它们之间的相通也是必然的。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a再四化中个略教整1o4 Tlouse.All字。编者陈独秀看了以后大发感慨 :“这试题, 不是现代学校试 验国文题目, 仍然是古代科场策问的老套头” , “我想全班学生总 有一大半不知道这题目问的是什么” , “今天才晓得中学学生多半 作文还不能通顺的缘故。这班国文教习, 真是 `误人子弟 ……' 了” 。 13这里 , 实际上已经发出了中小学国文教育必须改革的呼声。 而刘半农的 《应用文之教授》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 《新青年》 同人 所提出的一个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的方案 。在文章里, 刘半农特 意列表将 “昔之所重而今当痛改者” 与 “昔之所轻而今当注意 者” 做了对比 , 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昔之旧国文教育以 “摹仿古 人” 、 “依附古人 (即所谓 `文以载道' 及 `代圣人立言' 也)” 为宗旨, 而今之新国文教育则强调 “以自身为主体, 而以古人 (或他人)之说为参证 , 且不主一家言”。这可以说是抓住了要害 的。刘文还用十分平实的语言提出了新国文教育的目标:“只求 在短时间内 , 使学生人人能看通人应看之书 , 及其职业上所必看 之书;人人能作通人应作之文, 及其职业上所必作之文” , 他强 调在这一目标背后贯穿了一种 “实事求是” 的精神。刘文对选文 标准、 讲授方法、 作文要求、 出题与批改原则, 都提出了具体的 意见 。其要点是 :“凡文笔自然, 与语言之辞气相近者选;矫揉 造作者 , 不选” , “极意模仿古人者 , 不选” , “故为深刻怪僻之文 以欺世骇俗者, 亦不选” , “凡思想过于顽固, 不合现代生活, 或 迷信鬼神, 不脱神权时代之气息者 , 均不选” ;“作文要有独立之 精神, 阔大的眼光, 勿落前人窠臼, 勿主一家言 , 勿作道学语及 禅 语” , “以记事明畅 , 说理透彻 , 为习文第一趣旨” 等。不难看 出, 这一改革方案的基本指导思 想就是自觉地将前述文学革命 的启蒙精神与理念贯穿、 落实于国文教育之中。后来陈独秀曾专 门著文讨论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 14其实, 文学革命与作为教育 革命的一个方面的国文教育改革, 都是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有机组成部分的, 它们之间的相通也是必然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 4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