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历史研究 控制,控制国大党内部,对左派进行打击,同时向美国要求援助,也向苏联要求援助,左右逢 源。印度政府不想解决问题。①1962年9月14日陈毅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华东组发言时强调: “大量事实说明我们同肯尼迪、赫鲁晓夫、尼赫鲁联合战线的斗争是躲不掉的,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我们的斗争又是有分寸的、有约束的,不能说己经斗过分了…现在我们的外交政策是正 确的,它有助于我们争取时间,克服暂时的困难。如果采取机会主义的政策,不仅会影响对外 斗争,而且也会影响国内局势。”② 在上述理论思想的指导下,1962年9月29日,中共八届十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外交政 策的指导方针,相信“国际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正在激烈的进行着”,因此中国外交长期的主要任 务就是,“坚决而彻底地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主要危险修正主义,坚决而彻底地反对教条 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③。至此,中国“革命外交”的特点 更加明显和突出。 1959年中印边界冲突、苏联的政策和中苏分歧 苏联对中印边界问题非常关注,1959年中印边界冲突的爆发无疑使苏联的处境极为复杂。 首先,在苏联领导人看来,中共一直把中印边界问题看作是国际范围的一场阶级斗争,因此试 图得到兄弟党的支持。而苏联并不同意中共的这个观点,并希望自己可以同印度保持友好的关 系。其次,苏联认为,中国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好战方式”,不仅同“和平共处”的政策背道 而驰,而且还可能影响中国处理其他有争议的边界问题,特别是中苏有争议的边界。1959年9 月8日,苏联外交部向苏共中央递交了一份题为《苏中边界问题》的详细报告,表明苏联决策 部门己意识到同中国可能产生的边界问题。最后,苏联领导人对中国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不向苏 联通报感到非常不满。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后,苏共领导人通过外交渠道告诉中共中央:社会 主义阵营各国以苏联为中心加强团结互助合作,交流经验,统一步调是非常重要的,是建成社 会主义最可靠的保证。希望中国对各社会主义国家迫切需要互助合作、统一步调的愿望能进一 步了解,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希望中国在这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团结与发展 的一个强大的因素。④中国也曾在1958年底向苏联承诺“今后不会草率从事”。 至于1959年中印边界冲突,苏联是在冲突爆发后“很长时间”后才收到中国方面的通报。 苏方认为,“中国同志承认并反复强调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世界舆论就会形成如下印象: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所采取的强硬路线和外交政策,是得到苏联同意的”⑤。因此,苏联领导人感 到有必要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表明苏联的立场,这一立场清楚地反映在塔斯社1959年9月9 日的声明中。1959年9月8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对中国的做法提出异议,认为中印边 界是山区,难以划出准确的边界线,并指责中方在冲突中造成印方的人员伤亡。苏联驻华使馆 ①《周恩来年谱》中卷,第317、322、324325、358359页。 ②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第188H89页注释1。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9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第429430页。 4M.Y.Prozumenschikov,The Sino-Indian Conflict,the Cuban Missile Crisis,and the Sino-Soviet Split,October 1962:New Evidence from the Russian Archives.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 lein,Issues89,参见刘晓《出使苏联八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第9293页。 5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USSR Embassy in China for 1958,TsKhSD,f.5,op.49,d.134,Il.84- 85,see M.Y.Prozumenschikov,op.cit.,p.255. ·66·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控制 , 控制国大党内部 , 对左派进行打击 , 同时向美国要求援助 , 也向苏联要求援助 , 左右逢 源。印度政府不想解决问题。① 1962 年 9 月 14 日陈毅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华东组发言时强调 : “大量事实说明我们同肯尼迪、赫鲁晓夫、尼赫鲁联合战线的斗争是躲不掉的 , 是非常必要的 , 但是我们的斗争又是有分寸的、有约束的 , 不能说已经斗过分了 ……现在我们的外交政策是正 确的 , 它有助于我们争取时间 , 克服暂时的困难。如果采取机会主义的政策 , 不仅会影响对外 斗争 , 而且也会影响国内局势。”② 在上述理论思想的指导下 , 1962 年 9 月 29 日 , 中共八届十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外交政 策的指导方针 , 相信“国际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正在激烈的进行着”, 因此中国外交长期的主要任 务就是 , “坚决而彻底地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主要危险修正主义 , 坚决而彻底地反对教条 主义 , 反对宗派主义 , 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③。至此 , 中国“革命外交”的特点 更加明显和突出。 三 1959 年中印边界冲突、苏联的政策和中苏分歧 苏联对中印边界问题非常关注 , 1959 年中印边界冲突的爆发无疑使苏联的处境极为复杂。 首先 , 在苏联领导人看来 , 中共一直把中印边界问题看作是国际范围的一场阶级斗争 , 因此试 图得到兄弟党的支持。而苏联并不同意中共的这个观点 , 并希望自己可以同印度保持友好的关 系。其次 , 苏联认为 , 中国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好战方式”, 不仅同“和平共处”的政策背道 而驰 , 而且还可能影响中国处理其他有争议的边界问题 , 特别是中苏有争议的边界。1959 年 9 月 8 日 , 苏联外交部向苏共中央递交了一份题为《苏中边界问题》的详细报告 , 表明苏联决策 部门已意识到同中国可能产生的边界问题。最后 , 苏联领导人对中国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不向苏 联通报感到非常不满。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后 , 苏共领导人通过外交渠道告诉中共中央 : 社会 主义阵营各国以苏联为中心加强团结互助合作 , 交流经验 , 统一步调是非常重要的 , 是建成社 会主义最可靠的保证。希望中国对各社会主义国家迫切需要互助合作、统一步调的愿望能进一 步了解 , 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希望中国在这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 , 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团结与发展 的一个强大的因素。④ 中国也曾在 1958 年底向苏联承诺“今后不会草率从事”。 至于 1959 年中印边界冲突 , 苏联是在冲突爆发后“很长时间”后才收到中国方面的通报。 苏方认为 ,“中国同志承认并反复强调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 , 世界舆论就会形成如下印象 :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所采取的强硬路线和外交政策 , 是得到苏联同意的”⑤。因此 , 苏联领导人感 到有必要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表明苏联的立场 , 这一立场清楚地反映在塔斯社 1959 年 9 月 9 日的声明中。1959 年 9 月 8 日 , 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 , 对中国的做法提出异议 , 认为中印边 界是山区 , 难以划出准确的边界线 , 并指责中方在冲突中造成印方的人员伤亡。苏联驻华使馆 ·66 · 历 史 研 究 ① ② ③ ④ ⑤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USSR Embassy in China for 1958 , TsKhSD , f. 5 , op. 49 , d. 134 , ll. 84 — 85 , see M. Y. Prozumenschikov , op. cit. , p. 255. 参见 M. Y. Prozumenschikov , The Sino2Indian Conflict ,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 and the Sino2Soviet Split , October 1962 : New Evidence from the Russian Archives. Cold W 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 ul2 letin , Issues 8 —9 ; 参见刘晓《出使苏联八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 1986 年) 第 92 —93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 9 集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64 年 , 第 429 —430 页。 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0 册第 188 —189 页注释 1。 《周恩来年谱》中卷 , 第 317、322、324 —325、358 —359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