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 临时代办安东诺夫(S.F.Antonov)还约见陈毅,递交一份准备在10日发表的塔斯社声明。 声明稿写道:中印边界冲突是“可悲的”,西方某些集团企图利用这一事件,在赫鲁晓夫访美前 夕使国际局势复杂化。苏联不能不对这次事件表示遗憾,希望中印双方考虑相互的利益,解决 发生的误会。陈毅当即表示希望苏方暂缓发表这个声明,指出中印边界冲突不一定会对赫鲁晓 夫访美带来消极影响。中国还把周恩来9月8日致尼赫鲁信的副本交给安东诺夫。9月8日晚,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面告安东诺夫,中国方面己公布了周恩来的信,请苏联政府考虑这封信的态 度和立场,不要发表塔斯社的声明。①然而,苏联政府并没有考虑中国方面的意见,并将原定 10日发表的声明提前于9日发表。 1959年9月9日塔斯社声明发表的当天,苏联政府宣布赫鲁晓夫准备访问美国,并将同艾 森豪威尔总统在戴维营进行会谈。对于这一声明,尼赫鲁在9月11日表示:“考虑到方方面面, 对苏联政府而言,这个声明是公正的和不同寻常的。”因为这是苏联领导人第一次明确表示,要 和平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和非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纠纷。②10月23日中印在拉达克再次发生边界 冲突后,《真理报》同时发表了中国和印度有关冲突的政策声明。10月30日,苏联外交部副部 长佐林(Valerine Zolin)在安理会会议上呼吁印度接受中国的三点建议;赫鲁晓夫在10月30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对中印边界冲突表示遗憾和痛心,希望尼赫鲁接受停火,同中国谈判 和平解决问题。12月22日,苏联报纸打破惯例,第一次首先发表了印度对中国的照会,并没有 等中国方面做出相应的反应。③ 对塔斯社的声明和苏联的立场,中共中央9月13日致函苏共中央,批评苏联政府“在重要 的原则问题上采取迁就和妥协的立场”,指出塔斯社的声明向全世界表明中苏两国在中印边界冲 突问题上的分歧,这就使得印度资产阶级和英美帝国主义者感到兴高采烈,因为他们正想方设 法在中苏两国中间打入楔子④。在致苏共中央的另外一封信中,中共中央强调,尼赫鲁政府的内 外政策在反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相信,如果对尼赫鲁和印度政府采取无原则的妥协和 让步,这不仅不能使他们的立场变得更好,相反,如果中国对他们日益进攻的立场不进行抵制 并谴责他们,那只能鼓励他们的暴行。那样做不仅对中印友谊是不利的,同样也不利于使尼赫 鲁和印度政府有所改进,只能进一步使他们倒向西方。”中共中央的这封信还猛烈批评苏联对中 印边界冲突的政策,认为9月9日塔斯社的声明是赫鲁晓夫“偏祖印度反动派”,是“为了讨好 美帝国主义”而“送给艾森豪威尔的见面礼”。⑤ 中印边界问题成为1959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期间同中国领导人发生激烈争论的一个主要问 题,其结果对中苏关系产生了严重的损害⑥。从1959年年底到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之前, 中印边界问题成为中苏之间激烈争论的一个关键问题,其中既包含国家利益的冲突,同时更体 现了中苏两党在涉及意识形态的重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首先,中共认为,中印边界问题的症结在于印度和尼赫鲁的反动政策,使中共领导人坚信 ①参见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第228页。 2 Shri Ram Sharma,IndicUSSR Relations.1947-71:From Ambivalence to Steadfastness,p.37. 3 Arthur Stein,India and the Soviet Union:The Nehru Era,p.119. CC CCP Letter to the CC CPSU,13 September 1959,TsKhSD,f.5,op.30,d.246,see M.Y. Prozumenschikov,op.cit.,p.251. ⑤人民日报编辑部、红旗杂志编辑部:《苏共领导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人民日报》1963年9月6 日。 ©参见戴超武《1959年10月中苏会谈》(《中共党史资料》2003年第1期)。 ·6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临时代办安东诺夫 (S. F. Antonov) 还约见陈毅 , 递交一份准备在 10 日发表的塔斯社声明。 声明稿写道 : 中印边界冲突是“可悲的”, 西方某些集团企图利用这一事件 , 在赫鲁晓夫访美前 夕使国际局势复杂化。苏联不能不对这次事件表示遗憾 , 希望中印双方考虑相互的利益 , 解决 发生的误会。陈毅当即表示希望苏方暂缓发表这个声明 , 指出中印边界冲突不一定会对赫鲁晓 夫访美带来消极影响。中国还把周恩来 9 月 8 日致尼赫鲁信的副本交给安东诺夫。9 月 8 日晚 ,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面告安东诺夫 , 中国方面已公布了周恩来的信 , 请苏联政府考虑这封信的态 度和立场 , 不要发表塔斯社的声明。① 然而 , 苏联政府并没有考虑中国方面的意见 , 并将原定 10 日发表的声明提前于 9 日发表。 1959 年 9 月 9 日塔斯社声明发表的当天 , 苏联政府宣布赫鲁晓夫准备访问美国 , 并将同艾 森豪威尔总统在戴维营进行会谈。对于这一声明 , 尼赫鲁在 9 月 11 日表示 : “考虑到方方面面 , 对苏联政府而言 , 这个声明是公正的和不同寻常的。”因为这是苏联领导人第一次明确表示 , 要 和平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和非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纠纷。② 10 月 23 日中印在拉达克再次发生边界 冲突后 ,《真理报》同时发表了中国和印度有关冲突的政策声明。10 月 30 日 , 苏联外交部副部 长佐林 (Valerine Zolin) 在安理会会议上呼吁印度接受中国的三点建议 ; 赫鲁晓夫在 10 月 30 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 , 对中印边界冲突表示遗憾和痛心 , 希望尼赫鲁接受停火 , 同中国谈判 和平解决问题。12 月 22 日 , 苏联报纸打破惯例 , 第一次首先发表了印度对中国的照会 , 并没有 等中国方面做出相应的反应。③ 对塔斯社的声明和苏联的立场 , 中共中央 9 月 13 日致函苏共中央 , 批评苏联政府“在重要 的原则问题上采取迁就和妥协的立场”, 指出塔斯社的声明向全世界表明中苏两国在中印边界冲 突问题上的分歧 , 这就使得印度资产阶级和英美帝国主义者感到兴高采烈 , 因为他们正想方设 法在中苏两国中间打入楔子 ④。在致苏共中央的另外一封信中 , 中共中央强调 , 尼赫鲁政府的内 外政策在反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我们相信 , 如果对尼赫鲁和印度政府采取无原则的妥协和 让步 , 这不仅不能使他们的立场变得更好 , 相反 , 如果中国对他们日益进攻的立场不进行抵制 并谴责他们 , 那只能鼓励他们的暴行。那样做不仅对中印友谊是不利的 , 同样也不利于使尼赫 鲁和印度政府有所改进 , 只能进一步使他们倒向西方。”中共中央的这封信还猛烈批评苏联对中 印边界冲突的政策 , 认为 9 月 9 日塔斯社的声明是赫鲁晓夫“偏袒印度反动派”, 是“为了讨好 美帝国主义”而“送给艾森豪威尔的见面礼”。⑤ 中印边界问题成为 1959 年 10 月赫鲁晓夫访华期间同中国领导人发生激烈争论的一个主要问 题 , 其结果对中苏关系产生了严重的损害 ⑥。从 1959 年年底到 1962 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之前 , 中印边界问题成为中苏之间激烈争论的一个关键问题 , 其中既包含国家利益的冲突 , 同时更体 现了中苏两党在涉及意识形态的重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首先 , 中共认为 , 中印边界问题的症结在于印度和尼赫鲁的反动政策 , 使中共领导人坚信 ·67 ·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参见戴超武《1959 年 10 月中苏会谈》(《中共党史资料》2003 年第 1 期) 。 人民日报编辑部、红旗杂志编辑部 :《苏共领导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人民日报》1963 年 9 月 6 日。 CC CCP Letter to the CC CPSU , 13 September 1959 , TsKhSD , f. 5 , op. 30 , d. 246 , see M. Y. Prozumenschikov , op. cit. , p. 251. Arthur Stein , India and the Soviet Union : The Nehru Era , p. 119. Shri Ram Sharma , India2USS R Relations , 1947 —71 : From A mbivalence to S teadf astness , p. 37. 参见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 2 卷第 228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