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岁一直到80岁不等的男人交谈,也就是说,他们有的1936年就当上了主教,有的是1945 年,而有的直到1980年才任主教,因此建构他们的宗教场域状态是极为不同的。在本世纪 的30年代,贵族的儿子会成为莫兹地方( Meaux)的主教,并会要求其教区的信徒们依照 半封建式的贵族统治传统亲吻他的指环:而今天,他则可能成为圣丹尼区( Saint denis)的 赤色主教”,即一名激进的神职人员,积极地捍卫被压迫的穷苦人民的利益。贵族式的高 傲、疏远、孤立,脱离了“中等”、“小”、平常之类的人群,也就是脱离中产阶级、小资产 阶级,并因此脱离了一切的陈腐贫乏、庸俗琐屑和稀松平常。同样的这种高傲、疏远,在它 们发挥作用的情境已经面目全非的情况下,会产生截然相反的行为 415]问:有些人用“结构产生惯习,惯习决定实践,实践再生产结构”这样的公式化 语言来归纳您学说的特征( Bidet979:203:又见 Jenkins1982, Gorder1980, Giroux1982 7),也就是说,在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直接决定了社会策略。您上面的论述已经驳斥了这种 决定论色彩浓厚的图式。确实,与某个既定位置相联系的种种决定因素,总是要通过早年获 得的、积极发挥作用的性情倾向的多层过滤,通过社会空间里这一位置的结构史,才对行动 者的社会轨迹和个人阅历轨迹产生影响 答:我们设想用惯习观克服的,正是这种循环论证的机械模式( Boudieu1980d,1988c, 1990a)。同时,我也能理解这样的错误解释:既然性情倾向本身是由社会决定的,那么好像 可以说我在某种意义上是个极端决定论者。的确,那种既考虑了位置的效应,又考虑了性情 倾向的效应的分析,确实可能被理解为具有难以克服的决定论论调。惯习这个概念,揭示的 是社会行动者既不是受外在因素决定的一个个物质粒子,也不是只受内在理性引导的一些微 小的单子( monad),实施某种遵照完美理性设想的内在行动纲领。社会行动者是历史的产 物,这个历史是整个社会场域的历史,是特定子场域中某个生活道路中积累经验的历史。举 个例子来说吧,要想弄清楚在一定的局势中(比如说,1969年的五月风暴),或是在任何日 常的学术情境里,甲教授或是乙教授会怎么做,我们就不仅必须知道,他在学术空间里占据 着什么样的位置,还要知道他是从社会空间的哪个原点出发的,又是怎么获得目前的位置的, 因为他获得这个位置的方式,就深深地铭刻在他的惯习之中。换句话说,在这些通过社会和 历史建构而成的感知和评价范畴的基础上,社会行动者将积极主动地去决定那个决定他们的 情境。你甚至可以这么说,只有当我们说社会行动者是决定自身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同时说 社会行动者是被决定的。话说回来,这种(自我)决定的原则是由感知和评价的各种范畴提 供的,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范畴本身又是由制约它们的建构过程的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 所决定的 说了这些,你就可以用这样的分析路数,很好地从性情倾向里解脱出来,与它保持距离 冷静地进行观察。斯多噶派的先贤们曾经这么说:我们能够决定的,并不是第一反应,而只 是第二反应。控制惯习的第一倾向是很困难的,可是反思性的分析告诉我们,情境强加给我 们的力量有一部分正是我们赋予它的,我们可以去改变对情境的感知理解,从而改变我们对 它的反应。这使我们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通过位置和性情倾向之间的直接契合关系 而发生作用的决定机制,进行监督和控制 说到底,只有借助无意识,在与无意识的契合中,决定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让 决定机制不受限制地自由驰骋,就不能让性情倾向任意发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行动者有 意识地自觉把握了他们与自身性情倾向的关系,五动者。才能获得某种“主体”之类的位置。 借助自觉意识,行动者可以经过反复思量,让他们的性情倾向“发作”,或是相反压制住这 些性情倾向。或者,按照17世纪哲人们提出的方法,可以让两种性情倾向彼此对立、争斗 莱布尼茨就曾提出,你不能像笛卡尔宣称的那样,以理智作武器,来和激情作战,只能是用 “有偏向的意愿”( volontees obliques),即在其他激情力量的协助下,抗击激情。但是,只 有明确地澄清了上面的过程,才可能管理一个人的性情倾向,管理不是由个人选择的作为各岁一直到 80 岁不等的男人交谈,也就是说,他们有的 1936 年就当上了主教,有的是 1945 年,而有的直到 1980 年才任主教,因此建构他们的宗教场域状态是极为不同的。在本世纪 的 30 年代,贵族的儿子会成为莫兹地方(Meaux)的主教,并会要求其教区的信徒们依照 半封建式的贵族统治传统亲吻他的指环;而今天,他则可能成为圣丹尼区(Saint Denis)的 “赤色主教”,即一名激进的神职人员,积极地捍卫被压迫的穷苦人民的利益。贵族式的高 傲、疏远、孤立,脱离了“中等”、“小”、平常之类的人群,也就是脱离中产阶级、小资产 阶级,并因此脱离了一切的陈腐贫乏、庸俗琐屑和稀松平常。同样的这种高傲、疏远,在它 们发挥作用的情境已经面目全非的情况下,会产生截然相反的行为。 [4.15]问:有些人用“结构产生惯习,惯习决定实践,实践再生产结构”这样的公式化 语言来归纳您学说的特征(Bidet1979:203;又见 Jenkins 1982,Gorder 1980,Giroux 1982: 7),也就是说,在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直接决定了社会策略。您上面的论述已经驳斥了这种 决定论色彩浓厚的图式。确实,与某个既定位置相联系的种种决定因素,总是要通过早年获 得的、积极发挥作用的性情倾向的多层过滤,通过社会空间里这一位置的结构史,才对行动 者的社会轨迹和个人阅历轨迹产生影响。 答:我们设想用惯习观克服的,正是这种循环论证的机械模式(Boudieu 1980d,1988c, 1990a)。同时,我也能理解这样的错误解释:既然性情倾向本身是由社会决定的,那么好像 可以说我在某种意义上是个极端决定论者。的确,那种既考虑了位置的效应,又考虑了性情 倾向的效应的分析,确实可能被理解为具有难以克服的决定论论调。惯习这个概念,揭示的 是社会行动者既不是受外在因素决定的一个个物质粒子,也不是只受内在理性引导的一些微 小的单子(monad),实施某种遵照完美理性设想的内在行动纲领。社会行动者是历史的产 物,这个历史是整个社会场域的历史,是特定子场域中某个生活道路中积累经验的历史。举 个例子来说吧,要想弄清楚在一定的局势中(比如说,1969 年的五月风暴),或是在任何日 常的学术情境里,甲教授或是乙教授会怎么做,我们就不仅必须知道,他在学术空间里占据 着什么样的位置,还要知道他是从社会空间的哪个原点出发的,又是怎么获得目前的位置的, 因为他获得这个位置的方式,就深深地铭刻在他的惯习之中。换句话说,在这些通过社会和 历史建构而成的感知和评价范畴的基础上,社会行动者将积极主动地去决定那个决定他们的 情境。你甚至可以这么说,只有当我们说社会行动者是决定自身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同时说 社会行动者是被决定的。话说回来,这种(自我)决定的原则是由感知和评价的各种范畴提 供的,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范畴本身又是由制约它们的建构过程的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 所决定的。 说了这些,你就可以用这样的分析路数,很好地从性情倾向里解脱出来,与它保持距离, 冷静地进行观察。斯多噶派的先贤们曾经这么说:我们能够决定的,并不是第一反应,而只 是第二反应。控制惯习的第一倾向是很困难的,可是反思性的分析告诉我们,情境强加给我 们的力量有一部分正是我们赋予它的,我们可以去改变对情境的感知理解,从而改变我们对 它的反应。这使我们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通过位置和性情倾向之间的直接契合关系 而发生作用的决定机制,进行监督和控制。 说到底,只有借助无意识,在与无意识的契合中,决定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让 决定机制不受限制地自由驰骋,就不能让性情倾向任意发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行动者有 意识地自觉把握了他们与自身性情倾向的关系,五动者。才能获得某种“主体”之类的位置。 借助自觉意识,行动者可以经过反复思量,让他们的性情倾向“发作”,或是相反压制住这 些性情倾向。或者,按照 17 世纪哲人们提出的方法,可以让两种性情倾向彼此对立、争斗。 莱布尼茨就曾提出,你不能像笛卡尔宣称的那样,以理智作武器,来和激情作战,只能是用 “有偏向的意愿”(volontées obliques),即在其他激情力量的协助下,抗击激情。但是,只 有明确地澄清了上面的过程,才可能管理一个人的性情倾向,管理不是由个人选择的作为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