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事情。” 在后半生他为婚姻问题而争斗的中间,也有过一段美好的、也是悲 剧性的爱的插曲:卡夫卡与密伦娜的爱情。密伦娜是一位二十五岁的少 妇,她是在布拉格长大的前捷克人,性格爽朗、热情、泼辣,富有正义 感,思想激进,倾向苏联。他十分赞赏卡夫卡的小说。1920年初,她打 算用捷克语翻译卡夫卡的作品,为此征求卡夫卡的意见,结果她一见钟 情,不久就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卡夫卡对密伦娜的幽会要求总是怀 着“恐惧”感。而密伦娜却是个典型西方式的开放性的女性,停留在书 信中的爱情她是受不了的。半年多以后,双方基本上友好地断绝了通信。 到了晚年,在病入膏肓的情况下,卡夫卡才与一位二十岁的名叫多 拉·迪曼特的姑娘产生了爱情。1923年7月,即卡夫卡逝世前不到一年 在外地疗养时认识的。由于多拉对卡夫卡一见钟情,并且非常热情、真 诚地照料着他,深深打动了卡夫卡的心,不久他们就同居了,多拉最终 成了他真正的生活伴侣。卡夫卡曾写信给她的父亲,要求父亲同意他与 多拉的结合,父亲拒绝了卡夫卡的要求。但多拉一直陪伴他到死,成为 最后一个在坟墓上哭悼卡夫卡的人。尽管如此,按照当时的西方习俗也 不能算正式夫妻。 卡夫卡对他在婚姻、爱情问题上的屡屡失败显然感慨多端。1922年 1月29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喜欢正在爱恋的人。但我自己不能爱,我离得太远,我被驱逐 的确,在别人唾手可得的东西,在他便成了问题,一切都是“可望 而不可即”,这就是他的境遇,他的命运 德国研究卡夫卡的专家巩特尔·安德尔斯对卡夫卡有一段很好的评 价,他说:“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不入帮会- 18 - 事情。” 在后半生他为婚姻问题而争斗的中间,也有过一段美好的、也是悲 剧性的爱的插曲:卡夫卡与密伦娜的爱情。密伦娜是一位二十五岁的少 妇,她是在布拉格长大的前捷克人,性格爽朗、热情、泼辣,富有正义 感,思想激进,倾向苏联。他十分赞赏卡夫卡的小说。1920 年初,她打 算用捷克语翻译卡夫卡的作品,为此征求卡夫卡的意见,结果她一见钟 情,不久就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卡夫卡对密伦娜的幽会要求总是怀 着“恐惧”感。而密伦娜却是个典型西方式的开放性的女性,停留在书 信中的爱情她是受不了的。半年多以后,双方基本上友好地断绝了通信。 到了晚年,在病入膏肓的情况下,卡夫卡才与一位二十岁的名叫多 拉·迪曼特的姑娘产生了爱情。1923 年 7 月,即卡夫卡逝世前不到一年 在外地疗养时认识的。由于多拉对卡夫卡一见钟情,并且非常热情、真 诚地照料着他,深深打动了卡夫卡的心,不久他们就同居了,多拉最终 成了他真正的生活伴侣。卡夫卡曾写信给她的父亲,要求父亲同意他与 多拉的结合,父亲拒绝了卡夫卡的要求。但多拉一直陪伴他到死,成为 最后一个在坟墓上哭悼卡夫卡的人。尽管如此,按照当时的西方习俗也 不能算正式夫妻。 卡夫卡对他在婚姻、爱情问题上的屡屡失败显然感慨多端。1922 年 1 月 29 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喜欢正在爱恋的人。但我自己不能爱,我离得太远,我被驱逐 了。” 的确,在别人唾手可得的东西,在他便成了问题,一切都是“可望 而不可即”,这就是他的境遇,他的命运。 德国研究卡夫卡的专家巩特尔·安德尔斯对卡夫卡有一段很好的评 价,他说:“作为犹太人 ,他在基督徒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不入帮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