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疏 《禹本纪》与此同。(会贞按:《史记·大宛传赞》称《禹本纪》。梁玉绳《史记志疑》日,《困 学纪闻》云,《三礼义宗》引《禹受地记》,王逸注《离骚》引《禹大传》,岂即太史公所谓《禹本纪》 者欤?余因考郭璞《山海经》注,亦引《禹大传》,《汉·艺文志》有《大A0》三十七篇。师古曰 〓,古禹字。《列子·汤问》篇引《大禹》,疑皆一书而异其篇目耳。守敬按:《山海经》郭《注》 去嵩高五万里,盖天地之中也,见《禹本纪》。当郦氏时,《禹本纪》未必存,盖据郭书。又按《初 学记》五引《河图括地象》曰,昆仑者,地之中也。《水经》从《禹本纪》而省作地之中,盖参以《河 图》说欤?)高诱称,河出昆山,伏流地中万三千里,禹导而通之,出积石山。(会贞按:诱是涿人 见《易水》篇。《隋志》《淮南子》二十一卷,高诱《注》。此《淮南·口形训》注文。今本《注》 昆山作昆仑,积石详本篇二卷。)按《山海经》,自昆仑至积石一千(戴删一字。会贞按:黄本有一 字,各本同,戴乃臆改。以后凡首称一千、或一百、或一十者,戴并删一字。其武断实甚,特揭于 此,后不复出。)七百四十里,(守敬按:此郦氏就《西次三经》总计之文。即今本《山海经》历数 之,凡二千一百里。然《续博物志》三引《山海经》,与《注》同。《释迦方志》引书云云亦同。则 此无讹文,当是今本《山海经》所叙里数有误字。)自积石出陇西郡至洛,准地志可五千余里。(守 敬按:后魏陇西郡治襄武,在积石之东。言至洛者,洛阳为当时都城,嵩高即在其东南也。准地志 句,郦氏据典籍约计之辞。按《续汉志》,陇西郡在洛阳西南二千二百二十里。后汉郡治狄道,在襄 武西北百余里。稽《图》,魏陇西郡西去积石约千余里。合观之,是自积石至洛不过三千余里,此五 千当三千之误。)又按《穆天子传》,天子自昆仑山入于宗周,(朱昆下有仑字。赵同,戴无。守敬按 《大典》本、黄本并无仑字,《穆天子传》中,昆仑凡六见,无单称昆山者,然注上引高说,变称昆 山,此盖亦变称之非,必脫仑字也。《传》记穆王至昆仑事,在卷一二,朝于宗周之庙乃里西士云云 在卷四,比郦氏隐括《传》文,谓自昆仑入于宗周也乃里西土之数。(守敬按:郭璞《注》,里 谓计其道里也。)自宗周囗水以西,北至于河宗之邦,(全以北字属上,云:据本传则羡文也,依沉 炳巽本删。赵、戴删同。守敬按:本传无北字,盖脱《传》下文称南至于某处,北至于某处,可证。 故洪颐煊据此《注》以补《传》,不当删。《史记赵世家,正义》,河宗在龙门河之上流,岚胜二 州之地也。)阳纤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河首/四里,(守敬按:《穆天子传》,自阳纤 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郦氏就传合并言之。)合七手四百里。(守敬按:此句郦氏总计语。)《外 国图》(守敬按:《后汉书·东夷传》注、《文选·郭璞《游仙诗》注、《类聚》八十九、《通典》边 防门,并引《外国图》《寰宇记·四夷部》屡引《外国图》,俱不言何时人撰。《史记·始皇本纪·正 义》称吴人《外国图》,此《外国图》称大晋,则为晋人之书,是《外国图》有二矣。观后文引《支 僧载外国事》云,据,晋言十里也。称晋与此条同,此岂《支僧载外国事》之图欤?)又云:从大 晋国正西七万里,得昆仑之墟,诸仙居之。(守敬按:《博物志》一引《河图括地象》,圣人、仙人之 所集。)数说不同。道阻且长,)朱阻作囗,赵同,戴改。)经记绵禠,(朱经作迳,《笺》日:疑当作 经记绵邈。赵改经云:按禠字不误。《易·讼卦》疏云,三见禠脱。盖禠有脱义,言纪记岁远禠脱耳。 《巨洋水注》云,遗文沿禠,其词例然也。戴改经同。)水陆路殊,径复不同,浅见末闻,非所详究, 不能不聊述闻见,以志差违也。(会贞按:以上博引诸书,释《经》去嵩高五万里之说。如高诱说《及 山海经》《穆天子传》,则不及五万里,如《外国图》则更过五万里,县殊实甚勃氏曲为解说,谓 经记绵禠,或等亥豕之讹,水陆路殊,复有迂直之异,故存而不论,然亦由未确知昆仑所在,遂不 敢质言之也。)其高万一千里。守敬按:此《河图括地象》文,引见王逸《离骚》注及《博物志》 《山海经》称,方八百里,高万仞。(守敬按:《海内西经》文。)郭景纯以为自上二千五百余里 〔守敬按:郭注《宛传》、《汉书·张骞传赞》引《禹本纪》文。)《淮南子》称,高万一千里百一十 四步二尺六寸。(赵据《淮南子》校改二尺作三尺,戴改同。守敬按:《囗形训》文,庄校《淮南子》 作二尺,《汉魏丛书》本及日本刻本并同。不知赵氏见何误本也。此引《山海经》注及《淮南子》为 《经》言昆仑之高作证证,而其说歧出,盖亦聊述闻见以志差违,与上文同。)河水(全移出其东北 陬五字于河水下相属,云此七字万无分作二句之理,旧乃妄割《注》文分配。) 《春秋说题辞》曰:河之为言荷也。〔守敬按:《广雅》,河,何也。何与荷同。)荷精分布,怀水经注疏 2 《禹本纪》与此同。(会贞按:《史记·大宛传赞》称《禹本纪》。梁玉绳《史记志疑》曰,《困 学纪闻》云,《三礼义宗》引《禹受地记》,王逸注《离骚》引《禹大传》,岂即太史公所谓《禹本纪》 者欤?余因考郭璞《山海经》注,亦引《禹大传》,《汉·艺文志》有《大A0》三十七篇。师古曰, 〓,古禹字。《列子·汤问》篇引《大禹》,疑皆一书而异其篇目耳。守敬按:《山海经》。郭《注》, 去嵩高五万里,盖天地之中也,见《禹本纪》。当郦氏时,《禹本纪》未必存,盖据郭书。又按《初 学记》五引《河图括地象》曰,昆仑者,地之中也。《水经》从《禹本纪》而省作地之中,盖参以《河 图》说欤?)高诱称,河出昆山,伏流地中万三千里,禹导而通之,出积石山。(会贞按:诱是涿人, 见《易水》篇。《隋志》《淮南子》二十一卷,高诱《注》。此《淮南·�形训》注文。今本《注》, 昆山作昆仑,积石详本篇二卷。)按《山海经》,自昆仑至积石一千(戴删一字。会贞按:黄本有一 字,各本同,戴乃臆改。以后凡首称一千、或一百、或一十者,戴并删一字。其武断实甚,特揭于 此,后不复出。)七百四十里,(守敬按:此郦氏就《西次三经》总计之文。即今本《山海经》历数 之,凡二千一百里。然《续博物志》三引《山海经》,与《注》同。《释迦方志》引书云云亦同。则 此无讹文,当是今本《山海经》所叙里数有误字。)自积石出陇西郡至洛,准地志可五千余里。(守 敬按:后魏陇西郡治襄武,在积石之东。言至洛者,洛阳为当时都城,嵩高即在其东南也。准地志 句,郦氏据典籍约计之辞。按《续汉志》,陇西郡在洛阳西南二千二百二十里。后汉郡治狄道,在襄 武西北百余里。稽《图》,魏陇西郡西去积石约千余里。合观之,是自积石至洛不过三千余里,此五 千当三千之误。)又按《穆天子传》,天子自昆仑山入于宗周,(朱昆下有仑字。赵同,戴无。守敬按: 《大典》本、黄本并无仑字,《穆天子传》中,昆仑凡六见,无单称昆山者,然注上引高说,变称昆 山,此盖亦变称之非,必脱仑字也。《传》记穆王至昆仑事,在卷一二,朝于宗周之庙乃里西土云云, 在卷四,比郦氏隐括《传》文,谓自昆仑入于宗周也。)乃里西土之数。(守敬按:郭璞《注》,里, 谓计其道里也。)自宗周�水以西,北至于河宗之邦,(全以北字属上,云:据本传则羡文也,依沉 炳巽本删。赵、戴删同。守敬按:本传无北字,盖脱。《传》下文称南至于某处,北至于某处,可证。 故洪颐煊据此《注》以补《传》,不当删。《史记·赵世家·正义》,河宗在龙门河之上流,岚、胜二 州之地也。)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河首,四千里,(守敬按:《穆天子传》,自阳纡 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郦氏就传合并言之。)合七千四百里。(守敬按:此句郦氏总计语。)《外 国图》(守敬按:《后汉书·东夷传》注、《文选·郭璞〈游仙诗〉》注、《类聚》八十九、《通典》边 防门,并引《外国图》。《寰宇记·四夷部》屡引《外国图》,俱不言何时人撰。《史记·始皇本纪·正 义》称吴人《外国图》,此《外国图》称大晋,则为晋人之书,是《外国图》有二矣。观后文引《支 僧载外国事》云,据,晋言十里也。称晋与此条同,此岂《支僧载外国事》之图欤?)又云:从大 晋国正西七万里,得昆仑之墟,诸仙居之。(守敬按:《博物志》一引《河图括地象》,圣人、仙人之 所集。)数说不同。道阻且长,)朱阻作�,赵同,戴改。)经记绵褫,(朱经作迳,《笺》曰:疑当作 经记绵邈。赵改经云:按褫字不误。《易·讼卦》疏云,三见褫脱。盖褫有脱义,言纪记岁远褫脱耳。 《巨洋水注》云,遗文沿褫,其词例然也。戴改经同。)水陆路殊,径复不同,浅见末闻,非所详究, 不能不聊述闻见,以志差违也。(会贞按:以上博引诸书,释《经》去嵩高五万里之说。如高诱说《及 山海经》、《穆天子传》,则不及五万里,如《外国图》则更过五万里,县殊实甚 勃氏曲为解说,谓 经记绵褫,或等亥豕之讹,水陆路殊,复有迂直之异,故存而不论,然亦由未确知昆仑所在,遂不 敢质言之也。)其高万一千里。守敬按:此《河图括地象》文,引见王逸《离骚》注及《博物志》一。 《山海经》称,方八百里,高万仞。(守敬按:《海内西经》文。)郭景纯以为自上二千五百余里。 (守敬按:郭注《宛传》、《汉书·张骞传赞》引《禹本纪》文。)《淮南子》称,高万一千里百一十 四步二尺六寸。(赵据《淮南子》校改二尺作三尺,戴改同。守敬按:《�形训》文,庄校《淮南子》 作二尺,《汉魏丛书》本及日本刻本并同。不知赵氏见何误本也。此引《山海经》注及《淮南子》为 《经》言昆仑之高作证证,而其说歧出,盖亦聊述闻见以志差违,与上文同。)河水(全移出其东北 陬五字于河水下相属,云此七字万无分作二句之理,旧乃妄割《注》文分配。) 《春秋说题辞》曰:河之为言荷也。(守敬按:《广雅》,河,何也。何与荷同。)荷精分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