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Key words: QIAN Mu; Yi Zhuan; Conf ucianism in the pre- Qin period; cosmology 、绪言 (一)就传授源流而言 钱穆先生字宾四,1895年出生于江苏无锡 子夏为孔门高弟,又为战国初魏文侯国师,若 尝自言幼孤失学,弱冠之龄即在乡镇小学以教读孔子作《十翼》,何以在魏国未见流传?此由近人 维生。当时新文化运动正蕴酿开展,传统儒学被挖掘战国末魏襄王墓只见《周易》上下经,未见什十 视为旧文化、旧思想而遭逢全面的清算与批判。翼》可证,此其一。《论语》所呈现的孔子思想与 生当其时的钱先生并未盲从附和,反而在多方探《系辞传》中的思想不合,此其二。孟子、荀子均不 求后,深觉全盘西化并非正途,乃转由传统旧籍汲讲述《易经》此其三。秦人焚书,以《易》为卜筮之 取养分,以重振中华文化精神,进而维系儒学命书,故不烧。若孔子作《十翼》,则《易》为儒家书 脉。(序二,第4页)山 籍,岂能幸存?此其四。《史记》叙述史实,上起黄 《汉书·艺文志》盛赞《易》为五经之源,而对帝,而未言及《系辞》下第二章伏羲神农制作之 《周易》经传的研究,也正是钱先生重建新儒学的事,可证太史公不以《系辞》为孔子所作,此其五 重要内涵之一。他自1929年开始发表研究成果:又太史公《自序》引《系辞》称《易大传》②,并未视 是年6月发表《易经研究》(第1.13页)(第171为经书,也未言其为孔子语,此其六。 189页)、《论十翼非孔子作》①,1942年发表 二)就字句文意而言 《论太极图与先天图之传授》(第8·13页) 1944年发表《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第25 《论语》记载孔子学《易》有“加我数年五十以 36页)(第1-21页)(第256-282)(第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一句,若根据《鲁论语》,“易 252-274页);1955年发表《王弼郭象注易老庄字当作“亦”,则无孔子学《易》之事,此其一。《论 用理字条录》(第35-156页);1982年发表《朱语》有“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句,而《艮卦 子之易学》(第1·52页)10。在研究态度上是从 从·象传》也有此语。若《十翼》为孔子作,则《论语》 全面宏观到细微深入的发掘在研究步骤上是从不应误作“曾子曰”,此其二。《系辞》中屡见“子 文献辨正到形上思想的厘析,可见其用力之勤!日”语,可证为弟子记述孔子之言,而非孔子亲 以下本文便针对钱先生在《易传》方面的发见与主 张,说明于后 ①钱穆先生于1928年夏天应苏州青年会学术演 讲会所讲《易经研究》之一部分,先刊于《苏中校刊》第 二、辨伪以求真 17、18合期,后亦收录在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 论《十翼》非孔子作 刊》7集83.84期合刊中。本文又分别收录于《古史辨》 第三册,第89-94页,台北明伦出版社,1970年;黄沛荣 史学研究以求真为基础,而求真须以辨伪为先生编《易学论著选集》第383-388页,台北长安出版 手段。古籍的辨伪,早自汉代刘向、刘歆父子辑校社,1985年;黄寿祺、张善文编《周易研究论文集》第 群书时便己展开,历经魏晋南北朝的蕴酿,唐宋时 辑,第179-183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②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二章《易传及其哲学 的发展,直至明代胡应麟搜集归纳前贤考辨伪书“称《十翼》之类的解《易》著作为《易传》或《传》始于汉 之法,并著于《四部正讹》卷末,为清儒提供辨伪途初。汉初的经师,有时将自己解释《周易》的著作,亦称 径,也促进辨伪工作的进行。 之为《易传》……东汉经师为了区别所谓孔子所作之《易 钱先生钻研史学成就斐然,有泰斗之誉(第七传》和一般经师的著述,采《易纬》说,称战国以来的解 章钱穆与宋明理学,第272页),自不外于此 《易》著作为《十翼》。”又“《系辞》所以又称之为《易大 传》,因为此传是通论《周易》之大义,不是如《彖》、《象》 学术洪流。他在《论十翼非孔子作》中,提出十项那样,逐句解经。第4647页,蓝灯文化事业股份有限 证据,论证孔子并未亲撰《十翼》!今试为归纳如公司1991年9月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w.cnki.netKey words : QIAN Mu ; Yi Zhuan ; Confucianism in t he pre - Qin period ; cosmology 一、绪言 钱穆先生字宾四 ,1895 年出生于江苏无锡。 尝自言幼孤失学 ,弱冠之龄即在乡镇小学以教读 维生。当时新文化运动正蕴酿开展 ,传统儒学被 视为旧文化、旧思想而遭逢全面的清算与批判。 生当其时的钱先生并未盲从附和 ,反而在多方探 求后 ,深觉全盘西化并非正途 ,乃转由传统旧籍汲 取养分 ,以重振中华文化精神 ,进而维系儒学命 脉。(序二 ,第 4 页) [1 ] 《汉书 ·艺文志》盛赞《易》为五经之源 ,而对 《周易》经传的研究 ,也正是钱先生重建新儒学的 重要内涵之一。他自 1929 年开始发表研究成果 : 是年 6 月发表《易经研究》(第 1 - 13 页) [2 ] (第 171 - 189 页) [3 ] 、《论十翼非孔子作》①; 1942 年发表 《论太极图与先天图之传授》(第 8 - 13 页) [4 ] ; 1944 年发表《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第 25 - 36 页) [5 ] (第 1 - 21 页) [6 ] (第 256 - 282) [7 ] (第 252 - 274 页) [8 ] ;1955 年发表《王弼郭象注易老庄 用理字条录》(第 35 - 156 页) [9 ] ;1982 年发表《朱 子之易学》(第 1 - 52 页) [10 ] 。在研究态度上是从 全面宏观到细微深入的发掘 ,在研究步骤上是从 文献辨正到形上思想的厘析 ,可见其用力之勤 ! 以下本文便针对钱先生在《易传》方面的发见与主 张 ,说明于后 : 二、辨伪以求真 : 论《十翼》非孔子作 史学研究以求真为基础 ,而求真须以辨伪为 手段。古籍的辨伪 ,早自汉代刘向、刘歆父子辑校 群书时便已展开 ,历经魏晋南北朝的蕴酿 ,唐宋时 的发展 ,直至明代胡应麟搜集归纳前贤考辨伪书 之法 ,并著于《四部正讹》卷末 ,为清儒提供辨伪途 径 ,也促进辨伪工作的进行。 钱先生钻研史学成就斐然 ,有泰斗之誉(第七 章 钱穆与宋明理学 ,第 272 页) [11 ] ,自不外于此一 学术洪流。他在《论十翼非孔子作》中 ,提出十项 证据 ,论证孔子并未亲撰《十翼》! 今试为归纳如 下 : (一) 就传授源流而言 : 子夏为孔门高弟 ,又为战国初魏文侯国师 ,若 孔子作《十翼》,何以在魏国未见流传 ? 此由近人 挖掘战国末魏襄王墓只见《周易》上下经 ,未见《十 翼》可证 ,此其一。《论语》所呈现的孔子思想与 《系辞传》中的思想不合 ,此其二。孟子、荀子均不 讲述《易经》,此其三。秦人焚书 ,以《易》为卜筮之 书 ,故不烧。若孔子作《十翼》,则《易》为儒家书 籍 ,岂能幸存 ? 此其四。《史记》叙述史实 ,上起黄 帝 ,而未言及《系辞》下第二章伏羲、神农制作之 事 ,可证太史公不以《系辞》为孔子所作 ,此其五。 又太史公《自序》引《系辞》称《易大传》②,并未视 为经书 ,也未言其为孔子语 ,此其六。 (二) 就字句文意而言 : 《论语》记载孔子学《易》,有“加我数年五十以 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一句 ,若根据《鲁论语》“, 易” 字当作“亦”,则无孔子学《易》之事 ,此其一。《论 语》有“曾子曰‘: 君子思不出其位’”一句 ,而《艮卦 ·象传》也有此语。若《十翼》为孔子作 ,则《论语》 不应误作“曾子曰”,此其二。《系辞》中屡见“子 曰”一语 ,可证为弟子记述孔子之言 ,而非孔子亲 37 ① ② 钱穆先生于 1928 年夏天应苏州青年会学术演 讲会所讲《易经研究》之一部分 ,先刊于《苏中校刊》第 17、18 合期 ,后亦收录在《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 刊》7 集 83. 84 期合刊中。本文又分别收录于《古史辨》 第三册 ,第 89 - 94 页 ,台北明伦出版社 ,1970 年 ;黄沛荣 先生编《易学论著选集》,第 383 - 388 页 ,台北长安出版 社 ,1985 年 ;黄寿祺、张善文编《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一 辑 ,第 179 - 183 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二章《易传及其哲学》: “称《十翼》之类的解《易》著作为《易传》或《传》,始于汉 初。汉初的经师 ,有时将自己解释《周易》的著作 ,亦称 之为《易传》……东汉经师为了区别所谓孔子所作之《易 传》和一般经师的著述 ,采《易纬》说 ,称战国以来的解 《易》著作为《十翼》。”又“《系辞》所以又称之为《易大 传》,因为此传是通论《周易》之大义 ,不是如《彖》、《象》 那样 ,逐句解经。”第 46 - 47 页 ,蓝灯文化事业股份有限 公司 ,1991 年 9 月。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