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期 浦江:全信息情感理论 一一种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假说 ·107· 期望信息的概念[6 事物的情绪体验,用E(X;R)表示 1)先验信息:个体R关于事物X的“先验信息” 2)后验情绪:个体关于事物X的“后验情绪”是 是指个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 指个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后所获得的关于该事物 事物的信息.先验信息即与事物本身的运动状态及 的情绪体验,用E,(X:R)表示. 其变化方式有关,也与个体的主观因素有关,用 3)感受情绪:个体关于事物X的“感受情绪”是 I.(X;R)表示. 指个体由于观察了该事物而实际获得的净情绪,用 2)后验信息:是指个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后 △E(X;R)表示.感受情绪、先验情绪和后验情绪的 所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它与本次观察的环境、 关系为 方式和目的有关,用I(X:R)表示。 △E(X;R)=E.(X;R)-E.(X;R).(3) 3)实得信息:是指个体由于观察了该事物而实 4)期望情绪:为了实现个体的目标与愿望,满 际获得的该事物的净信息,用△I(X:R)表示.实得 足个体的需求,在认知过程中对事物所期望获得的 信息、先验信息和后验信息的关系为 情绪信息和体验,用E.(X;R)来表示.期望情绪具 AI(X;R)=I(X;R)-I(X;R). 有全信息特征,即 4)期望信息:为了实现个体的目标与愿望,在认 En(X;R)=F'(Eam,E。em,E.peg) 知过程中对事物期望获得的信息(或称为需求信息), 2.2信息情绪等效假设 用I(X:R)来表示.期望信息具有全信息特征,即: 在研究信息与情绪的交互作用时必须考虑信息 In(X;R)F(Inmm,Inmom,Inpmng). 量和情绪量之间的关系问题,通常人们有一种常识, 对事物有研究的人往往获得了丰富的先验信 某事物相对于主体来讲,信息偏差越大产生的情绪 息,而没有研究人的先验信息就很少,因此它们在观 量或者情感量也就越大,情绪量与信息偏差成正比; 测同一事物时的期望信息和实得信息差别会很大. 反之,如果一个人情绪偏差较大,其获得的信息量就 2.1.2情绪的全信息假设 较大.据此提出一个基本的假设:信息情绪等效.在 人类的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 主体的全信息空间和情绪空间中,存在着相互映射 的需要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属于认识论 的现象,或称为镜像的对称性,这是研究信息与情绪 范畴,相对认识主体而存在.因此,同认识论信息类 交互机理中的一个基本假设, 似,不论是情绪还是情感都存在着体验的形式化表 现,体验所表示的内容,以及形式、内容所体现出的 3认知-情感的交互机理 效用和价值.这种表示方法即能反映认知过程对情 认知与情感的交互机理十分复杂,已引起了人 绪和情感的影响,也能反映情绪、情感对认知过程的 们的关注,也是近期研究的一个热点5.将其分 反作用. 为2个层次:信息与情绪交互机理和知识与情感交 引入情绪变量E,按照全信息的概念,情绪的全 互机理来研究,本文主要讨论信息与情绪的交互机 信息形式可表示为 理,其他内容将在另文讨论, △E。=F'(△Ewn,△Em,△Eeg) 3.1信息的认知机理 依据PAD三维情绪模型,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 现代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 △Em由PAD三维模型的激活度来表征;其内在含义 认知机理(信息层面)遵循“对比参照-累加更新”法 △Em由PAD三维模型的愉悦度来表征;情绪的效用 则.在认知构建过程中,个体参照已有的信息和经 价值△E,s由PAD三维模型的优势度来表征,即 验,对比当前接受的刺激(感知),判断事物的各项 △E。=F'(△Em,△Em,△Epae)= 属性特征,当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存储在认知系统中, F'(△E。,△E。,△Ea). (2) 则依据已有的经验,对事物进行判断(对比参照)和 F'为情绪个性运算符.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 处理.如果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原有认知系统中没有 感个性和感情空间,即使大家对事物信息感知相同, 的,就会将这一认知添加到认知系统中而形成“新 由于情感个性差异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表现。 的认知经验”(累加更新),分类和聚类是常用的算 为了建立个体的情绪模型,引入先验情绪、后验 法.在定位事物属性的同时完成了认知系统的进一 情绪、感受情绪和期望情绪的概念。 步扩充建构,认知的建构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吸 1)先验情绪:个体R关于事物X的“先验情绪” 取、淘汰、更新的过程, 是指个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 实得信息、先验信息、后验信息具有全信息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