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学术论文】全信息情感理论——一种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假说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671.6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8卷第2期 智能系统学报 Vol.8 No.2 2013年4月 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pr.2013 D0I:10.3969/i.issn.16734785.201207031 网络出版t地址:htp://www.cnki.net/kcma/detail/23.1538.TP.20130227.0924.001.html 全信息情感理论 种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假说 浦江 (徐州工程学院信电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探究人类心智活动的核心机理为需求认知情感的交互.吸取全信息理论、情绪动机信息理论、马斯洛需求 层次论和PAD三维情绪模型等研究成果,定义主体的先验信息和情绪、后验信息和情绪、实得信息和情绪以及期望 信息和情绪,对信息的认知机理、情绪的生成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信息情绪交互机理模型,导出信息情绪交互定理, 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假说一全信息情感理论,并建立全信息情感理论的基础和框架体系。 关键词:全信息理论;情绪动机-信息理论;PD三维情绪模型;全信息情感理论;认知情感交互机理 中图分类号:TP18:TN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785(2013)02010508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emotional theory- a hypothesis of cognitive-emotional interaction mechanism PU Jia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uzhou 221008,China) Abstract:This research study explored the core mechanism of the human mind activities,i.e.demand,cognitive and emotional interaction.By extract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including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theory,emotional motives-information theory,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and PAD three-dimensional emotion model,etc.,the priori information and emotion,posteriori information and emotion,real information and emotion, and expectation information and emotion of the subject were defined.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motion were analyzed,based on which establishing the information-emotion interaction mechanism model,and then the information-emotion interaction theorem was output,deriving the information-emo- tion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proposing a hypothesis about cognitive-emotional interaction mechanism-Compre- hensive Information Emotional Theory as a result.This paper attempted to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and framework of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Emotional Theory. Keywords: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theory;emotional motives-information theory;PAD three-dimensional emo- tion model;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emotional theory;cognitive-emotional interaction mechanism 人类不仅要认识客观世界,还要认识自己的主 笔者在文献[2]中提出了全信息情感学,它将 观世界,包括人的认知和情感活动,在相当长的时期 全信息理论、知识理论、智能理论、认知心理学和情 内,人们对认知和情感的研究是独立进行的.但近期 感理论融合一体.文献[36]中提出了全信息情感理 大量认知科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 论的有关概念、定义和模型,本文对已建立的全信息 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并存在着复杂的内在 情感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的梳理,试图建立其基础框 联系.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有必要提出一个全新的 架,为建立统一的认知情感理论奠定基础。 概念框架来描述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1理论依据 收稿日期:2012-07-22.网络出版日期:2013-02-27. 1.1全信息理论 基金项目:江苏省救育厅资助项目(JSG120):江苏省现代救育技术 资助项目(2010-R-17275). 全信息理论是由我国著名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教 通信作者:浦江.E-mail:pujiang@xzit.edu.cm. 授提出的,全信息是主体关于某事物认识论层

·106 智能系统学报 第8卷 次信息,包括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文献 地表达和量化人类情绪和情感,是情感计算研究的 [7]对各类信息(包括概率信息、偶发信息、模糊信 基础。 息和确定型信息)进行描述,分别用信息的肯定度、 人的需求、认知、情感和行为是一个复杂的整 逻辑真实度和效用度对信息的形式(语法)、内容 体,全信息理论主要从信息的角度研究人类的智能 (语义)和效用(语用)进行度量 规律,提出了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机理:西米诺 1.2情绪的动机信息理论 夫的情绪理论比较简单,建立了情绪-需求-信息的 情绪的动机一信息理论的代表人物西米诺夫(P. 关系,为研究情绪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和方向.但西 V.Siminov),提出了著名的西米诺夫定理:E= 米诺夫没有对信息、需要的性质和它们的内在联系 -N(I。-I),情绪(E)等于期望信息(I)和后验信 进行深人的动力学分析;全信息情感理论将依据全 息(I)之差与需要(N)的乘积.当得到的后验信息 信息理论和情绪的动机-信息理论,结合马斯洛的需 等于或超过了所需要的期望信息时,人们的需要得 求层次理论和PAD三维情绪模型,提出了在需求推 到预期的满足,便会产生良好稳定的情绪;如果得到 动下的认知情感交互机理,建立了需求、信息和情 的后验信息小于所期望的信息,没有达到人们的需 绪的数量关系,并认为需求预期和情感体验是否吻 求预期,则会产生不良情绪 合是产生新的需求动机的关键, 1.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全信息情感理论的基本假设 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 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 2.1信息、情绪的全信息假设 提出,该理论认为:主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 2.1.1信息的全信息假设 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 在全信息理论中,本体论信息是事物本身所表现 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马斯洛将需求 的原始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与个体无关;认识论信 分为5个层次,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 息是个体依据自身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包括过去的经 升,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验)对事物所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包 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前2类为本能需求, 括事物所处状态的形式、意义和效用(对主体而言),事 后3类为社会需求 物的形式信息(结构)称为语法信息,事物的意义信息 人们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变化性以及从低层次 (功能)称为语义信息,事物的效用信息(价值)称为语 向高层次需求演化的特征,它在主观上通常以需要、 用信息,其整体称为全信息通常用符号△In、△Im、 动机、愿望、信念等形式而被人所体验, △I和△。分别表示语法、语义、语用信息和全信息 1.4PAD三维情绪模型 的增量,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情感的维度观认为情绪或情感具有基本维度和 △I。=F(△Im,△Im,△Iw). (1) 两极性,近代科学心理学之父Wilhem Wundt最早明 即全信息为△I、△Im、△Is的某种运算,F为认 确地提出情感的三维学说,认为情绪情感有3个维 知个性运算符,可以是确定的、随机的、模糊的或未 度组成,每个维度的幅度变化都存在2种相互对立 确知运算 的状态.PAD三维模型是由Mehrabian和Russell于 如个体在对某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形成了概念, 1974年提出的,该模型认为情感具有愉悦度、激活 在定义概念时必须对事物的结构形态、功能含义和 度和优势度3个维度,愉悦度(pleasure-displeasure) 价值效用进行描述,这就是事物的全信息.每个人由 表示个体情感状态的正负特性:激活度(arousal- 于认知个性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全信息描述可能差 nonarousal)表示个体的神经生理激活水平;优势度 别很大,感性的人往往更多地关注于结构形态,理性 (dominance-submissiveness)表示个体对情景和他人 的人可能关注功能含义多一些,而面向实际的人可 的控制状态,该模型简称为情感的PAD三维模型. 能更注重于价值效用,这就是F作用;当人的认知 研究表明,可以通过PAD3个维度的值来代表 个性还不成熟时,F表现为不确定性的运算,而当认 具体的情绪和情感.例如,Mehrabian等利用这3个 知个性成熟时,F表现为基本确定性运算. 维度可解释其他42种情感量表中的绝大部分变异, 认知科学研究表明:个体对事物(包括事件、活 而且这3个维度并不限于描述情感的主观体验,它 动等)认知信息的差别主要来源于个体对事物所包 与情感的外部表现、生理唤醒具有较好的映射关系, 含各类信息的体验不同,为了建立事物的信息认知 文献[12]的研究表明,PAD三维情绪模型可以充分 模型,引入个体的先验信息、后验信息、实得信息和

第2期 浦江:全信息情感理论 一一种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假说 ·107· 期望信息的概念[6 事物的情绪体验,用E(X;R)表示 1)先验信息:个体R关于事物X的“先验信息” 2)后验情绪:个体关于事物X的“后验情绪”是 是指个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 指个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后所获得的关于该事物 事物的信息.先验信息即与事物本身的运动状态及 的情绪体验,用E,(X:R)表示. 其变化方式有关,也与个体的主观因素有关,用 3)感受情绪:个体关于事物X的“感受情绪”是 I.(X;R)表示. 指个体由于观察了该事物而实际获得的净情绪,用 2)后验信息:是指个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后 △E(X;R)表示.感受情绪、先验情绪和后验情绪的 所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它与本次观察的环境、 关系为 方式和目的有关,用I(X:R)表示。 △E(X;R)=E.(X;R)-E.(X;R).(3) 3)实得信息:是指个体由于观察了该事物而实 4)期望情绪:为了实现个体的目标与愿望,满 际获得的该事物的净信息,用△I(X:R)表示.实得 足个体的需求,在认知过程中对事物所期望获得的 信息、先验信息和后验信息的关系为 情绪信息和体验,用E.(X;R)来表示.期望情绪具 AI(X;R)=I(X;R)-I(X;R). 有全信息特征,即 4)期望信息:为了实现个体的目标与愿望,在认 En(X;R)=F'(Eam,E。em,E.peg) 知过程中对事物期望获得的信息(或称为需求信息), 2.2信息情绪等效假设 用I(X:R)来表示.期望信息具有全信息特征,即: 在研究信息与情绪的交互作用时必须考虑信息 In(X;R)F(Inmm,Inmom,Inpmng). 量和情绪量之间的关系问题,通常人们有一种常识, 对事物有研究的人往往获得了丰富的先验信 某事物相对于主体来讲,信息偏差越大产生的情绪 息,而没有研究人的先验信息就很少,因此它们在观 量或者情感量也就越大,情绪量与信息偏差成正比; 测同一事物时的期望信息和实得信息差别会很大. 反之,如果一个人情绪偏差较大,其获得的信息量就 2.1.2情绪的全信息假设 较大.据此提出一个基本的假设:信息情绪等效.在 人类的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 主体的全信息空间和情绪空间中,存在着相互映射 的需要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属于认识论 的现象,或称为镜像的对称性,这是研究信息与情绪 范畴,相对认识主体而存在.因此,同认识论信息类 交互机理中的一个基本假设, 似,不论是情绪还是情感都存在着体验的形式化表 现,体验所表示的内容,以及形式、内容所体现出的 3认知-情感的交互机理 效用和价值.这种表示方法即能反映认知过程对情 认知与情感的交互机理十分复杂,已引起了人 绪和情感的影响,也能反映情绪、情感对认知过程的 们的关注,也是近期研究的一个热点5.将其分 反作用. 为2个层次:信息与情绪交互机理和知识与情感交 引入情绪变量E,按照全信息的概念,情绪的全 互机理来研究,本文主要讨论信息与情绪的交互机 信息形式可表示为 理,其他内容将在另文讨论, △E。=F'(△Ewn,△Em,△Eeg) 3.1信息的认知机理 依据PAD三维情绪模型,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 现代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 △Em由PAD三维模型的激活度来表征;其内在含义 认知机理(信息层面)遵循“对比参照-累加更新”法 △Em由PAD三维模型的愉悦度来表征;情绪的效用 则.在认知构建过程中,个体参照已有的信息和经 价值△E,s由PAD三维模型的优势度来表征,即 验,对比当前接受的刺激(感知),判断事物的各项 △E。=F'(△Em,△Em,△Epae)= 属性特征,当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存储在认知系统中, F'(△E。,△E。,△Ea). (2) 则依据已有的经验,对事物进行判断(对比参照)和 F'为情绪个性运算符.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 处理.如果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原有认知系统中没有 感个性和感情空间,即使大家对事物信息感知相同, 的,就会将这一认知添加到认知系统中而形成“新 由于情感个性差异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表现。 的认知经验”(累加更新),分类和聚类是常用的算 为了建立个体的情绪模型,引入先验情绪、后验 法.在定位事物属性的同时完成了认知系统的进一 情绪、感受情绪和期望情绪的概念。 步扩充建构,认知的建构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吸 1)先验情绪:个体R关于事物X的“先验情绪” 取、淘汰、更新的过程, 是指个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 实得信息、先验信息、后验信息具有全信息特

·108· 智能系统学报 第8卷 征,认知个体获得了实得信息之后,经过某种运算就 语义信息 获得了全信息,即 3.2情绪的生成机理 △L.=F(△I(X;R))= 现代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情绪的产生受 F(I(X;R)-I.(X;R)). (4) 到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3种因素的影响, 比较式(1)、(4),得: 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人类情 △Im=△I(X;R)= 绪的生成机制仍然遵循“对比参照-累加更新”法则, Im(X;R)-Iom(X;R), 情绪建构是主体参照已有的情绪经验,对比当前接 △Ien=△len(X;R)= 受的刺激,依据已有的情绪体验,对认知事物的各项 Imm(X;R)-I(X;R), 属性特征与人的期望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和处 △Ixg=△Iw(X;R)= 理,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 Iag(X;R)-1mg(X;R). 实得情绪、先验情绪、后验情绪和期望情绪都具 引入时间序列t(i=1,2,…,n),经过i次认知 有全信息特征,个体获得实得情绪之后,经过某种运 后,变为: 算就获得了全情绪,即 AIm (X,ti;R)=Im(X,ti;R)-Iomm(X,ti;R), △E。=F'(△E(X;R))= Alm(X,ti;R)Ism(X,ti;R)-Iomm(X,tiiR), F'(E (X;R)-E(X;R)). (7) AIpme(X,t:iR)=I(Xt:iR)-Ipme(X,t:;R). 比较式(2)、(7),得: 简写成: △En=△Em(X;R)= m=△nm+n, E。m(X;R)-E。(X;R), fm=△rn+rn, (5) △E.m=△Em(X;R)= Lxg=△rg+g Ensm(X;R)-E。m(X;R), 式中: △Eg=△Epg(X;R)= ine=F(,a,…,), E.pe(X;R)-E.md(X;R). im=F(n,2n…,6m, 依据PAD三维情绪模型和全信息情绪模型的 %=fg(e,w,…,1bg), 关系可得 i=1,2,…,n. (6) △E。=△En=Eawm(X;R)-E。m(X;R)= Fm(,。品,,m)表示对先验信息的形 E.(X;R)-E。.(X;R), 式化表征的一种运算,简称形式化计算,主要指人对 △E。=△Em=E。m(X;R)-E。m(X;R)= 事物所发出的刺激信号进行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如 E.p(X;R)-E。(X;R), 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等方面的感知(外 △E:=△Es=Em(X:R)-E(K;R)= 在结构和表象分类、识别、转换、比较等)· E。a(X;R)-E。a(X;R). Fm(1,2,…,n)表示对先验信息的 由于场景(或情境)的不同,每一次认知都会留 内容化含义的一种运算,主要指对事物内在的功能 下不同的情绪体验.引人时间序列,经过次情绪体 所进行的分析、判断、推理等理性认知. 验后,式(7)为 同理,F(,a,,16s)表示对先验信 △E.(X,t;R)=E。.(X,t;R)-E。n(X,t;R), 息的效用化价值的一种运算(是事物或事件的变化与 △E,(X,t;R)=E。p(X,t;R)-E。p(X,t;R), 目标、愿望、需求之间的关系、价值判断等). AEa(X,ti;R)=Ea(x,ti;R)-Ea(X,ti;R). FFaF分别为信息的形式化、内容化和 简写为 效用化运算算子,它们既可以是确定性的运算,也可 △E=E.-E, 以是随机、模糊或未确知运算。 △E=Eip-E 需要指出的是,式(5)表示的属于全信息的同 △E=Ed-Ea,i=1,2,…,n. (8) 类计算,由于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具有不 式中: 同的量化标准,它们之间无法进行交叉运算,这种同 E.=F(E,E,…,E), 类运算就是人们的常规思维方式(线性思维),文献 Ep=F(E,E,…,Ep), [16]描述了一种全信息的生成方法,它们以语法信 Ed=F(E,Ei,…,Ea). 息为基础,通过某种转换(或运算)生成语用信息和 i=1,2,…,n (9)

第2期 浦江:全信息情感理论一一种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假说 ·109· F(E:,E:,,E)表示对先验情绪的形式化 是随机、模糊或未确知的运算, 表征的一种运算,主要指对情绪的外在表现(即感性情 3.3以理性认知为主的信息情绪交互机理分析 绪,如表情、肢体语言等)进行的控制及修饰等; 为了揭示信息情绪的交互机理,可以先从一些 F(E,,E。,…,E。p)表示对先验情绪的内容化含义 特定的信息情绪交互方式中找出具有一般性的规 (即理性情绪)的一种运算,主要指对情绪的内在感受 律.如果一个人比较感性,它在信息情绪交互作用中 进行控制等F(E。ad,E。…,E。)表示对先验情绪的 往往以感性认知为主;如果一个人比较理性,在信息 效用化价值的一种运算 情绪交互作用中以理性认知为主,图1以理性认知为 F、F和分别为情绪的形式化、内容化和效 主的信息情绪交互机理模型. 用化运算算子,它们既可以是确定性的运算,也可以 期卑信息1 行为B 情绪E 全信息 F E 优势度 语用比较 语用信息处理 1。w N 单 E 单 认唤醒 语义比较 Y 语义信息处理 行 N E 语法比段 Y 生理唤醒 语法信息处理 I 感知觉 自然、社会的客观事物或精神世界的抽象事物 图1以理性认知为主的信息情绪交互机理模型 Fig.1 Information-emotion interaction mechanism model for rational cognition 从信息的角度出发构建情绪模型,根据著名的 △Ea=-(ims-rms). (12) 西米诺夫原理5],情绪与信息的关系为 am和me分别为第i次期望信息分解的 E=-N(I-I). (10) 语法信息量、语义信息量和语用信息量;m、Im和 式中:E为生成的情绪,N为需求系数,受生理、安全 上分别为第i次后验信息分解的语法信息量、语 需要的控制,它们直接影响对信息的敏感度.N随着 义信息量和语用信息量;△E、△E、△E:分别为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不断发生变化,【指主体所期 第次后验情绪的激活度、愉悦度和优势度的增量. 望获得的信息,I。为实得信息.引入全信息概念得 根据式(8)得 △E。=-N(F(Iawa-Iam, 1m-1m,lm%-1g). E.=E.+△E=E。-N(Im-m), 假设个体的认知个性和情绪个性相似,即存在: Eip Eop AEp Eop N(m-I), F-F. Ead=Eod +AEa =Eod-N(I pone-Ii pene ) 根据式(2),则有: (13) △E。=-N(Lm-1m), 将式(5)、(6)、(9)代入后得 △Ep=-N(Lam-Im), E。=F'(E,E,…,E)+ △Ea=-N(1a%-1g)· (11) NFm(,,…,1)+ 引人时间序列,经过次情绪体验后有 N'△ie-VIi (14) △E.=-N(m-1), 同理得 △Eg=-N(Ltm-Lm), Ep=F(E,E,…,E)+

110. 智能系统学报 第8卷 Nf(n,2,…,6m)+ 计算出主体的期望信息I。,即 N△1n-N'ltam; (15) im=1m+△E:./N, Ea=F(Ed,Ei,…,Ed)+ in=fm+△E6/N Fms(s,f,…,s)+ Iig=Ig+△Ea/N NAlie -N'le meei (16) 同理,如果已知期望信息和后验情绪信息,就能 式(12)~(16)称为信息-情绪交互的第一定 够推测出主体的后验信息: 理,它全面揭示了以理性认知为主的信息情绪交互 1n=m-△E./N, 中主体第次认知后所获得的后验情绪与期望信 In=im-△Eip/N, 息、增量信息、先验情绪和先验信息之间的关系。 Ims=Ims-△Ea/N, 后验全情绪为 以上依据信息与情绪交互机理推导出的重要结 Es =F'(Esn,Esp,Ead) (17) 论,将在心理状态识别和理解(mind-reading)中有着 后验全信息为 广泛的应用.因为只有把握心理状态形成机理,才能 1=F(Tm,Lm,Iims). (18) 更有效地识别和理解7. 行为B定义为 从式(12)还可以看出: B=X(T,E ) (19) 当rm>m时,△E.>0;1m>1a时, 式中:X为个体的行为个性特征. △En>0;%>时,△Ed>0.这是研究好奇 由此可见,从式(10)~(19),在假设个体的认 心的重要依据. 知个性和情绪个性相似的情况下,揭示了以理性认 3.4以感性认知为主的信息情绪交互机理分析 知为主的信息情绪交互的内在机理,这是理论研究 图2以感性认知为主的信息情绪交互机理模 的一个重要成果. 型,此模型主要满足认知主体的情绪和情感。 由式(12)可得一个重要推论:如果能测量出主 体观察事物所获得的后验信息和情绪信息,就能够 期望情感E, 行为B 情绪E 全信息 F F E E一 优势度 用 语用信息处理 IN 单 E.r 单 认知唤醒 情 E6, 文要 Y 语义信息处理H 行 N 绪 E 生理唤醒 之法比 Y 语法信息处理 N 感觉 自然、社会的客观事物或精神世界的抽象事物 图2以感性认知为主的信息情绪交互机理模型 Fig.2 Information-emotion interaction mechanism model for emotional cognition 根据信息情绪等效假设: 情绪需要的变化而变化,E。为后验情绪量,I为情绪 I=-N'(E。-E). (20) 驱动所产生的信息量.引入时间序列,经过次情绪 式中:E。为期望情绪量,N'为情绪需求系数,受情绪 体验后得 需要的控制,它们直接影响对情绪的敏感度.N'随着 △1e=-N(E。-Ea)

第2期 浦江:全信息情感理论 一一种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假说 ·111· △im=-N(Eip-Ep), (21) 需求层次论等研究成果,定义主体的先验信息和情 △is=-N(Ed-Ed). 绪、后验信息和情绪、实得信息和情绪以及期望信息 式中:△rm、△I和△Iims分别为第i次情绪体 和情绪,对信息的认知机理、情绪的生成机理进行分 验获得的后验信息的语法信息量、语义信息量和语 析,提出信息情绪交互机理模型,导出了信息情绪交 用信息量的增量;E、En和E分别为第i次后验 互定理(即第一、第二定理),揭示了人类丰富而复杂 情绪的激活度、愉悦度和优势度;E.、E。p、E分 的信息情绪交互及其变化规律,全信息情感理论是一 别为第次期望情绪的激活度、愉悦度和优势度, 种新的关于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假说, 式(21)称为信息情绪交互的第二定理,它全面 在研究中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讨论了在共 揭示了以感性认知为主的信息情绪交互中主体获 振教学形成机制中的初步应用,取得了阶段性研究 得的后验信息的增量与主体所得到的后验情绪量与 成果.此外,依据上述理论,还可以解释人的个性形 期望情绪量之间的关系。 成机制、兴趣和爱好的产生以及上瘾的形成机理等, 同理,当E。>E.时,m>0;E。>E时, 这些还都需要心理学家去研究和论证,全信息情感 Im>0;Ed>Ed时,上m>0,这在某种程度上表 理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示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内涵, 参考文献: 4全信息情感理论在共振教学形成 [1]刘烨,付秋芳,傅小兰.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J].科学 机制中的应用 通报,2009,54:2783-2796 LIU Ye,FU Qiufang,FU Xiaolan.The interaction between 共振教学是指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包括教 cognition and emotion J].Chinese Sci Bull,2009,54: 师、学生、内容、媒体等)在时空维度上,通过整体或 2783-2796. 局部相互作用,在整体上才能观察到的一些新现象: [2]浦江.人工情感与全信息情感学[M]/全国计算机新科 师生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同步发展,在需求、认知和 技与计算机教育论文集.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情感上实现互动同步,呈现出理想和谐的教学状态. 2007:338-341 从教育传播理论角度来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PU Jiang.The artificial emotion with full information emo- 发出教学信息的速度和进程与学生接受这些信息的 tional learning M]//National Computer New Technology 速度和进程接近或相同时,教学中传输的信息量达 and Computer Education Proceedings.Chengdu:Southwest 到最大值,产生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最显著。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2007:338-341. [3]PU Jiang.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motion-intelli- 共振教学是一种和谐的教学状态,是师生心智 的美好共振.因此全面揭示共振教学形成机制,对于 gence model based on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theory [C]//The 2010 Inter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E- 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保 lectronic and Computer Science.Zibo,China,2010:1779- 证全体师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和发展的动力,具有 1783. 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4]PU Jiang.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emotion theory- 全信息情感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需求、认知和情 an analysis on the framework[C]//The 2010 IEEE Interna- 感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重点关注3个过程: 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需求过程(需要动机愿望信念及其转换)、认知过程 (ICCIS2010).Shanghai,China,2010:303-307. (信息知识-智能策略-智慧及其转换)和情感过程 [5]PU Jiang.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emo- (情绪情感感情意志及其转换),需求认知情感行 tional theory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C]/ 为体验五位一体、循环互动是共振教学形成的核心 The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机理,详见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8-19]. Computional Intelligence.Wuhan,China,2010:287-290. [6]浦江.基于全信息理论的认知模型研究[J].徐州工程学 5结束语 院学报:自然科学报,2012,27(4):49-54. PU Jiang.Research of cognitive model based on comprehen- 赋予智能设备以类人的情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sive information theory[J].Journal of Xuzhou Institute of 工程,必须对一系列相关理论进行改造与创新,解决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2012,27(4):49- 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难题,需求、认知与情感交互 54. 机理是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本文吸取了全信息理 [7]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M].3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论、情绪动机-信息理论、PAD三维情感理论和马斯洛 出版社,2002:15-18

.112. 智能系统学报 第8卷 [8]钟义信.知识论:核心问题一信息知识智能的统一 [15]王志良.人工心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理论[J].电子学报,2001(4):526530 335-341. ZHONG Yixin.Knowledge theory:the nucleus J].Acta [16]钟义信.理解论:信息内容认知机理的假设[J].北京 Electronica Sinica,2001(4):526-530. 邮电大学学报,2008(3):1-8. [9]钟义信.机制主义:人工智能的统一理论[J].电子学 ZHONG Yixin.A hypothetic theory of information content 报,2006(2):317-321. understanding[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ZHONG Yixin.Mechanism:a unified theory of AI[J].Acta and Telecommuni Cations,2008(3):1-8. Electronica Sinica,2006(2):317-321. [17]王志良,郑思仪,王先梅,等.心理认知计算的研究现状 [10]钟义信.高等智能-机制主义-信息转换[J].北京邮电 及发展趋势[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1,24(2): 大学学报,2010(1):16. 215-225. ZHONG Yixin.Advanced intelligence-mechanism ap- WANG Zhiliang,ZHENG Siyi,WANG Xianmei,et al. proach-information conversion[J].Beijing:Journal of Bei-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ogitixe computing in ming 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2010(1): [J].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6. 2011,24(2):215-225. [11]钟义信.“信息知识论智能”生态意义下的知识内涵与 [18]PU Jiang.Group cognition model based on comprehensive 度量[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07,1(2):129137. information theory[C]//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 ZHONG Yixin.Knowledge connot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agement.Hong Kong,China,2012:408-415. significance of the information-the theory of knowledge- [19]浦江.基于全信息情感理论的师生教学共振形成机制 smart measur J].Computer Science and Exploration, 的研究[C]/2012第4届信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国际 2007,1(2):129-137. 学术会议.泰安,中国,2012:328-331. [12]刘烨,陶寐密,傅小兰.基于情绪图片的PAD情感状态 PU Jiang.Research of mechanism for teacher -students 模型分析[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9,5:753-758. teaching resonanc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LIU Ye,TAO Linmi,FU Xiaolan.PAD emotional state emotional theory C]//The 2nd Teaching Seminars on model based on emotional pictures[J].China Image and Higher Educ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Ta- Graphics,2009,5:753-758. ian,China,2012:328-331. [13]王志良,人工心理与人工情感[J].智能系统学报, 作者简介: 2006,1(1):3843. 浦江,男,1957年生,副教授,主要 WANG Zhiliang.Artificial psychology and artificial emo- 研究方向为信息理论、人工情感、网络 tion[J].CAAI Trans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2006, 计算等。 1(1):3843. [14]王志良.人工情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14-120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