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3-09-25光明乳业 无大证春 1、常温酸奶引发乳业革命,极大地替代传统液奶 1.1、口味和功效使酸奶在亚洲更受欢迎 日本、韩国这些后来兴起的乳品消费国主要以酸奶及乳酸菌饮料为主导 (70%、40%)。我们认为酸奶在亚洲应有更庞大的市场空间 1)酸奶具备天然口感优势:西方饮奶文化盛行千年,牛奶等同于米饭 等必需品,然而亚洲牛奶文化推广与饮料同步,同样作为饮品,纯牛奶的口 味不如饮料,因此亚洲人在口味上更偏好饮料化的乳品消费,酸奶口感天然 优于白奶,更易被接受。根据CMMS的调查,认为牛奶好喝的消费者不足 5%,而同样的调查显示,近40%消费者认为妤喝是选择酸奶的核心因素。 图1:消费者饮用白奶的诉求 图2:消费者饮用酸奶的诉求 择诉求 助睡眠 利于睡眠 保健 别人推荐 适合随时随地饮用 经济条件好 天然缘色 饮用方便 多种可谓 家中有小孩 有益于健康 补充营养 促进消化 0102030405060 資料来源:CMMS市场调研 资料来源:CMMS市场调研 2)酸奶适用于乳糖不耐受症患者:纯奶中的乳糖在肠内较其他糖类分 解缓慢,缺乏乳糖酶的人难以消化,一般会岀现腹胀、腹泻甚至呕吐。而经 发酵的酸奶,乳中的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适用于乳糖不耐症者食用。 饮奶历史的显著差距导致东西方消费者基因的不同,东方人普遍缺乏乳 糖酶,而西方人则不存在这一问题,这亦是制约东方国家乳制品消费量的因 素之一。根据某乳品公司的调研:中国乳糖酶缺乏者占比高达50%,其中乳 糖不耐受症患者占比14%。也即中国13亿人口中有将近65亿人口不适宜 饮用纯牛奶,其中患乳糖不耐受症的18亿群体基本无法饮用純牛奶。 丧2:中国乳糖不耐受症状患者情况 乳糖酶缺乏 年龄(岁) 例数 正常 发生率 乳糖吸收不良乳糖不耐受 2(30.0%)45(260%)7(4.0%) 56 50 9060(40.0%)42(280%)18(120%) 710 224 15173(326%)58(25.9%)15(6.7%) 11-1 84 (416%)42(292 18(125%) 15-17 793247(595%)39(494%)8(01%) 399 243(609%)|174(436%)69(173%) 41-70 107214(667%)143(44.5%)71(221%) 3-70 1490 749(502%)543(364%)206(138%) 资料来源:某乳品公司市场调研报告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2013-09-25 光明乳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6- 证券研究报告 1、常温酸奶引发乳业革命,极大地替代传统液奶 1.1、口味和功效使酸奶在亚洲更受欢迎 日本、韩国这些后来兴起的乳品消费国主要以酸奶及乳酸菌饮料为主导 (70%、40%)。我们认为酸奶在亚洲应有更庞大的市场空间: 1)酸奶具备天然口感优势:西方饮奶文化盛行千年,牛奶等同于米饭 等必需品,然而亚洲牛奶文化推广与饮料同步,同样作为饮品,纯牛奶的口 味不如饮料,因此亚洲人在口味上更偏好饮料化的乳品消费,酸奶口感天然 优于白奶,更易被接受。根据 CMMS 的调查,认为牛奶好喝的消费者不足 5%,而同样的调查显示,近 40%消费者认为好喝是选择酸奶的核心因素。 图 1:消费者饮用白奶的诉求 白奶的选择诉求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补充营养 有益于健康 家中有小孩 饮用方便 经济条件好 别人推荐 利于睡眠 好喝 资料来源:CMMS 市场调研 图 2:消费者饮用酸奶的诉求 酸奶的选择诉求 0 10 20 30 40 50 60 促进消化 营养丰富 调理肠胃 好喝 多种可谓 美容 天然绿色 解渴 适合随时随地饮用 保健 充饥 助睡眠 资料来源:CMMS 市场调研 2)酸奶适用于乳糖不耐受症患者:纯奶中的乳糖在肠内较其他糖类分 解缓慢,缺乏乳糖酶的人难以消化,一般会出现腹胀、腹泻甚至呕吐。而经 发酵的酸奶,乳中的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适用于乳糖不耐症者食用。 饮奶历史的显著差距导致东西方消费者基因的不同,东方人普遍缺乏乳 糖酶,而西方人则不存在这一问题,这亦是制约东方国家乳制品消费量的因 素之一。根据某乳品公司的调研:中国乳糖酶缺乏者占比高达 50%,其中乳 糖不耐受症患者占比 14%。也即中国 13 亿人口中有将近 6.5 亿人口不适宜 饮用纯牛奶,其中患乳糖不耐受症的 1.8 亿群体基本无法饮用纯牛奶。 表 2:中国乳糖不耐受症状患者情况 年龄(岁) 例数 正常 乳糖酶缺乏 发生率 乳糖吸收不良 乳糖不耐受 3-4 173 121 52(30.0%) 45 (26.0%) 7 (4.0%) 5-6 150 90 60(40.0%) 42(28.0%) 18 (12.0%) 7-10 224 151 73(32.6%) 58(25.9%) 15 (6.7%) 11-14 144 84 60(41.6%) 42(29.2%) 18 (12.5%) 15-17 79 32 47(59.5%) 39(49.4%) 8 (10.1%) 18-40 399 156 243(60.9%) 174(43.6%) 69 (17.3%) 41-70 321 107 214(66.7%) 143(44.5%) 71 (22.1%) 3-70 1490 701 749(50.2%) 543(36.4%) 206(13.8%) 资料来源:某乳品公司市场调研报告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