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千禧年春,狂晖先生重访剑桥,约请为《读书》杂志写一专 栏。便决意实现这个计划,取名《政法笔记》。当时我在哈佛法学 院兼课,往往是讲到什么题目,就写什么;只是注意不说一般读 者不会感兴趣的太技术性的内容,专为美国学生准备的背景资料 也不谈。文章多数刊载在《读书》,少数在《南方周末》、《万象》 及香港《信报》,也有未及发表的,共二十五篇。因杂志体例的限 制,发表时略去了参考书目,个别文句标点亦有变动。现在全部 恢复原状,连同参考书目,俾便检索。结尾两篇原非“笔记”,稍 作交代:《不上书架的书》是应《南方周末》刘小磊先生之邀作的。 有学生读了,说要把文章谈论的那四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找 来“学习学习”。这让我非常高兴:当老师的幸福,莫过于看到学 生读书上进(虽然他成材与否,不归我的功劳或失败;师生之间, 除非谈恋爱做夫妻,我以为不应有任何实际利益的考虑)。所以附 上供读者参考。《大选2000》讲的是美国大选期间此地发生的真实 故事,因为跟本书的主旨有些关系,或可刺激读者独立思考问题, 就一块收了。书名“政法”,常有学生问起,说感觉老派陌生。其 实这两个字是地道的官方术语,如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设政法委 员会,主管全国及各省市的政法工作。北京、上海等地有政法学 院(大学),为政法战线培养人才。这校名本来十分得体,译成英 文,却作“政治学与法律学院”(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未免误导老外。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往往是不易准确 4改法笔记 蜚鞋靴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