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人们所传诵,其中的“闹”字确实好,它使人想到鲜花怒放,甚至想到蜂飞蝶舞.总之,一切生 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的联想和想象都会被调动起来,用以丰富诗的意境。无怪乎清末文论家王国维赞 叹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间词话》) 现代作品同样讲求形象生动。例如: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 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钩勒, 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老舍《内蒙风光》) 文中写到的草原上的白色羊群,人们很容易平平淡淡地直说,而作家却把这形象地比喻为“绿毯绣 上了白色的大花”。下面写到辽阔的草原,人们也容易用“一望无边”一类词语描写,作家却写作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样描写,使人浮想联翩,像被带入了那如诗如画的内蒙大草原。 不只是景色描写要求形象生动,就是表示一般叙事的词语人们也追求做到这一点。例如: (2)不能这样一句对一句地叮当下去了,祝同康先自软了下来,叹了一口气。(蒋子龙《赤 橙黄绿青蓝紫》】 (3)孩子们的妈才收早工进家,前脚张罗给我们沏红糖茶,后手急忙从柜子里找出藏着 的柿饼、核桃:一边点火做饭 ,一边把几个月来当队干部的丈夫受气、受累,大儿 子的对象,小姑娘的老师,以及娘家母、舅舅、表叔.三亲六邻家里屋外的事 嘟噜一嘟噜地往外端。(黄宗英《大雁情》) (4)但是,被查处的50多个违法毁林者中,都是平民,问题性质严重的干部和他们的子 女,全都安然无事。群众感叹说:“抓了穿草鞋的,放了穿皮鞋的。”(《文摘报) (5)上去不坐“铁交椅”下来不坐“冷板凳”武钢解决干部能上难下问题(《人民日 报》) (6)少寄贺卡多留绿色(《每周文摘》) 例(2)“叮当”,象声词,这里活用作动词,表示激烈的争吵。例(3)“嘟鸣”量词,常用于连成 一簇的东西,如葡萄,这里表示话语多。例(4)“穿草鞋的”、“穿皮鞋的”,分别指平民和干部、 领导子女。例(5)“铁交椅”、“冷板凳”,分别指职务不会变动和不受重视,不被重用。例(6)“绿 色”,指用作造纸原料的树木。以上这些词语形象生动,给人的感受真切而深刻。 (五)和谐匀称 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构成音乐性的因素不少,如押韵、协调平仄、运用联绵词等等,但 是节奏的和谐匀称是基本要求,对于非韵文来说,主要就是要求做到这一点。 汉语的节奏是怎样的?陆志韦先生说:“汉语有这么一种特性:我们听一段话或是念一段白话 文,老是会觉得句子里的字(音节)会两个两个、四个四个地结合起来”。(《汉语的并立四字格》) 确实如此。我们从四个字的成语或其他四字词组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不论其语法结构关系从哪 里分开,都可以两字一顿。例如“我为人人”(中间的竖线是对词组的语法切分,下同)和“人人 为我”,从语法结构关系来分,前者是1+3,后者是2+2:可是说的时候,这些都不管,统统从中间人们所传诵,其中的“闹”字确实好,它使人想到鲜花怒放,甚至想到蜂飞蝶舞.总之,一切生 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的联想和想象都会被调动起来,用以丰富诗的意境。无怪乎清末文论家王国维赞 叹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间词话》) 现代作品同样讲求形象生动。例如: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 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钩勒, 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老舍《内蒙风光》) 文中写到的草原上的白色羊群,人们很容易平平淡淡地直说,而作家却把这形象地比喻为“绿毯绣 上了白色的大花”。下面写到辽阔的草原,人们也容易用“一望无边”一类词语描写,作家却写作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样描写,使人浮想联翩,像被带入了那如诗如画的内蒙大草原。 不只是景色描写要求形象生动,就是表示一般叙事的词语人们也追求做到这一点。例如: (2)不能这样一句对一句地叮当下去了,祝同康先自软了下来,叹了一口气。(蒋子龙《赤 橙黄绿青蓝紫》) (3)孩子们的妈才收早工进家,前脚张罗给我们沏红糖茶,后手急忙从柜子里找出藏着 的柿饼、核桃;一边点火做饭,一边把几个月来当队干部的丈夫受气、受累,大儿 子的对象,小姑娘的老师,以及娘家母、舅舅、表叔.三亲六邻家里屋外的事一 嘟噜一嘟噜地往外端。(黄宗英《大雁情》) (4)但是,被查处的 50 多个违法毁林者中,都是平民,问题性质严重的干部和他们的子 女,全都安然无事。群众感叹说:“抓了穿草鞋的,放了穿皮鞋的。”(《文摘报》)) (5)上去不坐“铁交椅” 下来不坐“冷板凳” 武钢解决干部能上难下问题(《人民日 报》) (6)少寄贺卡 多留绿色(《每周文摘》) 例(2)“叮当”,象声词,这里活用作动词,表示激烈的争吵。例(3)“嘟噜”,量词,常用于连成 一簇的东西,如葡萄,这里表示话语多。例(4)“穿草鞋的”、“穿皮鞋的”,分别指平民和干部、 领导子女。例(5)“铁交椅”、“冷板凳”,分别指职务不会变动和不受重视,不被重用。例(6)“绿 色”,指用作造纸原料的树木。以上这些词语形象生动,给人的感受真切而深刻。 (五)和谐匀称 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构成音乐性的因素不少,如押韵、协调平仄、运用联绵词等等,但 是节奏的和谐匀称是基本要求,对于非韵文来说,主要就是要求做到这一点。 汉语的节奏是怎样的?陆志韦先生说:“汉语有这么一种特性:我们听一段话或是念一段白话 文,老是会觉得句子里的字(音节)会两个两个、四个四个地结合起来”。(《汉语的并立四字格》) 确实如此。我们从四个字的成语或其他四字词组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不论其语法结构关系从哪 里分开,都可以两字一顿。例如“我|为人人”(中间的竖线是对词组的语法切分,下同)和“人人| 为我”,从语法结构关系来分,前者是 1+3,后者是 2+2;可是说的时候,这些都不管,统统从中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