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这是一个难题。当前有一些国家或部分地区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实行 东方式的现代精致农作制的路子,它们是:日本、韩国、以色列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和部分 东南沿海地区,可供中国内地参考。 这些地区农业的共同背景是:人多耕地少,人均只0.06一0.13hm2,农户规模小(日本 1.4hm2/户、中国台湾地区1.06hm2/户、韩国1.27hm2/户),但已进入了现代农业行列, 机械化程度95%以上,基本实现了水利化、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信息化、农产品贸 易国际化,农民收入已基本上达到富裕化。 中国台湾地区:1994年耕地89万hm2,从事农业的劳动人口98万人,占总劳动人口 的11%。农业产值占6%(1988年)。农户户均收入2.1万美元。粮食作物有水稻、杂粮、薯 类和油料,以水稻为主,实行多熟制,单位面积产量高。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烟草、蚕 桑,园艺作物占农业总产值31%,有水果、蔬菜、花卉等,其中以香蕉、风梨、柑橘著称。 渔业发达,食用的动物蛋白质有40%来自渔业。存在问题是农地规模小、户均耕地1.06hm, 小农经营、效率低、农民与非农民所得尚有差距(1983年中国台湾地区农业人均为非农业人 均所得的71%),劳力老化,粮食自给率只有50%,肉奶自给率40%~30%,农业有日渐 衰败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台湾地区提出了精致农业的构想,其主要经验与对策是: 推动农业升级,发展精致农业。所谓精致农业就是指科技密集、品质优良、具内外市场潜力, 又能维护生态环境的农渔牧事业。诸如发展芦笋、花卉、香蕉、蘑菇、精致蔬菜、夏季蔬菜、 葡萄、洋香瓜等设施栽培与品质改良。发展网箱养鱼,提高牛奶、稻米品质。政府人幅度增 加农业的投入与农民补贴。 日本:人多地少,资源缺,山地占76%,降雨量1000~2000mm,人均耕地只有0.03hm (2000年),农业劳力占总劳力的3.8%,而且90%为兼业户。农林水产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2%(2000年)、规模小、户均耕地为1.4hm。农作制的方向是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商 品化、兼业化。2000年以兼业为特点的日本农户平均收入为8万美元,比东京都城市居民 收入(7万美元)还高。 韩国:2000年人口4707万人,耕地172万hm2,水稻占64%。农业劳力占全国劳力的 9.3%,户均耕地1.27hm2,农业比重由1962年的43%下降到1992年的7.7%。除大米外, 大部分饲料、肉类靠进口,农作结构总的趋向是减少水稻,增加蔬菜、水果、花卉和畜牧业。 从1971年起,开展新农村运动,效果显著。 以色列:又是另一种典型。地处地中海沿岸,年降雨量400~550mm,2000年人口61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农业劳力占全国总劳力2.6%。耕地33万hm,人均仅0.05hm, 人多地少,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9.8%(1986年)。它的农业体制甚为特殊,一种是基布兹(Kbuz) 即农业公社,另一种叫莫沙瓦(Moshava)是以户为主合作经营。农作制高度集约化、现代化、 科技化、节水灌溉化、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东方型现代农作制的特征如下: 第一,农业环境与生产条件的现代化与人控化。上述国家或地区均已进入现代农业行列。 日本已高度实现农业装备的现代化。每公顷耕地平均拥有农业机械动力10.5kW,为世界之 最。绝大多数已实现水利化、化学化(化肥430kghm)。以水稻为主的中国台湾地区机耕面 积达90%,机插水稻79%,机收84%,劳动生产率达4142kg粮食,为中国内地的2倍以 上。 第二,生产集约化、科技化。农业实行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政策。单位面积单产高。 以色列棉花1510kg/hm2,是世界上最高的,奶牛年产奶8287kg头,比世界平均高出29.3%, 滴灌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日本、韩国水稻单产在世界前列(2000年韩国与日本为6.7t/ hm)。中国台湾地区盛行多熟种植,1994年种植指数为142%。 第三,商品化、外向化:中国台湾地区90%饲料,其中50%粮食(主要是饲料粮)依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