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进口,但农产品商品贸易量、出口量大幅度增加,1952年出口1亿美元,1986年达26亿美 元,1953~1978年渔产品从12万~89万t,出口从0~22万t。以色列1970年以前,要求 粮食自给,财政负担很重,以后根据市场特点,重点发展可供出口的五大商品:水果、蔬菜、 花卉、棉花和柑橘。农产品出口值达88亿美元,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 第四,推广高价值作物或畜禽:中国台湾地区1952年农、牧、林、渔产值比为69%、 16%、6%、9%,1991年变为46%、30%、1.%、23%。大力发展园艺作物,产值从9.8% 增至43%。日本也提倡多样化生产,1955年水稻、畜牧、蔬菜、果树产值之比为52%、11 %、9%、6%,1985年变为33%、27%、18%、8%,可见畜牧、蔬菜大幅度增加。日本专 业经营发展,1985年从事专业经营的农户达81%,其商品率超过95%。 第五,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中国台湾地区199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为1095亿新台 币,相当于农业产值的75%。出口种类由20世纪50年代的米、糖等传统产品转为加工水 产品、猪肉、冷冻菜等。日本农业产值只占2%,而在产品加工、流通等相关产业产值达10%, 食物消费中80%为加工食品或家庭外食品。 第六,农户兼业化:在人多地少条件下,农村发展非农的第二、三产业,农户实行兼业 化是东方型农作的重要特点。中国台湾地区兼业户占90%(农业收入只占农户总收的14%)。 1994年日本16%为专业农户,而84%农户为兼业农户,其中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占 14%,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占70%。 第七,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制于小农经营:当前,东方型农业均苦于规模太小,限 制了生产的发展,甚至导致农业萎缩。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中国台湾地区,都千方百计企 图扩大规模,例如,通过农工商一体化将小农经营逐步改变为企业经营、推行合作社、设置 专业区、中国台湾地区推行农地重划合并(每块农田由0.01~0.25hm)、委托经营、实行产 供销结合、科技推广与行政结合等措施,但农户的耕地面积仅增加1倍左右,仍是小农经济。 近来,又因WTO开放市场的规定,稻米生产受到威胁,农业前景堪忧。 四、现代化商品农作制 从传统农作制转变为现代商品农作制,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这种农作制的特点是:① 农业己实现了或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小规模的牛耕己变成大规模的机械操作,劳动生产率大 幅度提高。②从闭合式自给经济转化为开放式商品经济,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并逐步走 向全球化。农民收入高,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甚小或均衡。③粗放农业多数已升级为集约农业, 专业化程度高,已由劳动集约转为资金集约、技术集约、投入多、科技含量高、产出率也高。 ④重视资源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着眼于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商品集约农作制主要分布于发达国家,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在局部地区或行业中实 行现代商品集约农作制。 一)牧场制(Ranching) 前述的游牧制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干旱半干旱的辽阔地区,其主人是当地的土著居民。牧 场制侧不同,它主要在西半球草原,是随着近代欧洲移民的迁入而形成的,包括北美大陆西 部山区、从巴西到阿根廷的南美高原、澳大利亚北部和新西兰的大部分以及南非高原等地。 牧场有自己的土地和永久性的住宅。其产品如肉、毛、皮革等主要是出口,饲养的家畜通常 是运输到另一地点育肥和屠宰。其中,南美和新西兰气候比较湿润,北美西部、澳大利亚内 地则较干旱。 农作制特点:①规模大,如澳大利亚绵羊站,大牧场平均规模达8000hm。②牲畜食 料的来源主要是自然草地,作物种植与人工草地比重甚低。③商品性经营。牛肉、羊毛是主 要产品,依靠国际市场,特别是依靠美国东部和西欧对牛肉和羊毛的需求。④粗放生产。在 现代商品农作制中,牧场制是唯一属于粗放的一种。靠天养畜,生产效率低,载畜量低。如 巴西牛群管理粗放,一头牛需5~15hm2草地,平均屠宰年龄为4~6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