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口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等,其共同特点都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切划”。其中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身利益[。这种民生的具体指向,进一步明确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 丰富了民生的时代内涵。为此,党和国家出台了不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 少政策措施,推动特色民生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等五大经济社会发 所居。 展目标,核心就是加强特色民生建设。直到今天 如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中央一直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继续推出强力措 以此作为事关民生、事关全局的大事紧抓不放,不施,这充分显示出中央改善民生的决心。 断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 综上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调节就业以及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实施积极的就义的民生建设中,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 业政策。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0进步,人们不仅解决了一般性的衣、食、住、行问 亿元,比2008年增长66.7%[3为保持就业形势题,而且正努力追求较高层次的物质生活、精神文 稳定,目前我国正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调整经化生活及社会政治生活,民生内容更加丰富,民生 济结构扩大就业、发挥劳动者与市场及政府促进就建设不断扩展。如今,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党和 业的合力、加强和改善就业公共服务等措施,更好政府工作的重要主线,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地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创造条件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党中央的高度重 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又如社会保视,有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协作,在全面建设 障,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制度,既是社会的“安全小康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中,民生必将得到全面改 网”,也是经济的调节器。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特善,民生水平及质量必将得到切实提升,以实现人 色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已逐步建立,各项社会保障覆民共同富裕幸福的目标。 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根据党的十 七大对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部署,将 参考文献]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 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夏征农,辞海以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 5116 系,力争2020年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②]⑤]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 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H的目版社,194.161-162 标。实现这一目标,关乎国运,惠及全民,造福当③]国务院办公厅调研室,为胜利实现“七五”计划 代,泽被子孙。 而奋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106、219. 在重点解决上述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6]8]9]袁秉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着 民生问题的同时,党中央还将科技、人口、生态环 的马克思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境、公共安全、公民政治参与等逐步纳入民生视 155 野,使之得到切实改善。可以说,党中央领导全国00耿志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 人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0 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多方面提出了民生经济、民生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问答编写组.“三个代 社会、民生文化、民生政治、民生生态、民生政府表”重要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 等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民生范畴进一步拓展 2003.40-41 民生理论也不断丰富。 2]唐晋.论剑: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式民生M]北 2010年,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研究制定 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3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对民生目标更是提出了304]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 全面要求,“十二五”规划堪称我国首部“民生规个问题印求是,2010,(7) 渍任编辑:曾超] C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责任编辑:曾 超] 等, 其共同特点都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切 身利益[ 12 ]。 这种民生的具体指向, 进一步明确并 丰富了民生的时代内涵。 为此, 党和国家出台了不 少政策措施, 推动特色民生建设, 努力使全体人民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 所居。 如就业, 作为民生之本, 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 以此作为事关民生、 事关全局的大事紧抓不放, 不 断深化就业体制改革,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 市场 调节就业以及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 实施积极的就 业政策。 2009 年,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 420 亿元, 比 2008 年增长 66.7%[ 13 ]。 为保持就业形势 稳定, 目前我国正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调整经 济结构扩大就业、 发挥劳动者与市场及政府促进就 业的合力、 加强和改善就业公共服务等措施, 更好 地解决就业问题, 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创造条件 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又如社会保 障, 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制度, 既是社会的 “安全 网”, 也是经济的调节器。 经过多年努力, 中国特 色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已逐步建立, 各项社会保障覆 盖范围不断扩大,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根据党的十 七大对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部署, 将 以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为基础, 以基本 养老、 基本医疗、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以慈 善事业、 商业保险为补充,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 系, 力争 2020 年实现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 体系基本建立, 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 14 ]的目 标。 实现这一目标, 关乎国运, 惠及全民, 造福当 代, 泽被子孙。 在重点解决上述就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等 民生问题的同时, 党中央还将科技、 人口、 生态环 境、 公共安全、 公民政治参与等逐步纳入民生视 野, 使之得到切实改善。 可以说, 党中央领导全国 人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 并多方面提出了民生经济、 民生 社会、 民生文化、 民生政治、 民生生态、 民生政府 等一系列新概念、 新观点, 民生范畴进一步拓展, 民生理论也不断丰富。 2010 年, 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研究制定 “十二五” 规划的建议中, 对民生目标更是提出了 全面要求, “十二五” 规划堪称我国首部 “民生规 划”。 其中提出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 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 加,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等五大经济社会发 展目标, 核心就是加强特色民生建设。 直到今天, 中央一直在就业、 社会保障等方面继续推出强力措 施, 这充分显示出中央改善民生的决心。 综上可见, 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民生建设中,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 进步, 人们不仅解决了一般性的衣、 食、 住、 行问 题, 而且正努力追求较高层次的物质生活、 精神文 化生活及社会政治生活, 民生内容更加丰富, 民生 建设不断扩展。 如今, 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党和 政府工作的重要主线, 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有党中央的高度重 视, 有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协作, 在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中, 民生必将得到全面改 善, 民生水平及质量必将得到切实提升, 以实现人 民共同富裕幸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夏 征 农.辞 海[Z].上 海 :上 海 辞 书 出 版 社 ,1999. 5116. [2][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4.161-162. [3][4]国务院办公厅调研室.为胜利实现“七五”计划 而奋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106、219. [6][7][8][9]袁秉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着 的马克思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55. [10]耿志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01. [11]“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问答编写组.“三个代 表”重要 思想学 习 问 答[M].北 京:人 民出版 社 , 2003.40-41. [12]唐 晋.论剑: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式民生[M].北 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3. [13][14]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 个问题[J].求是,2010,(7). 3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