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题。首先,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形容词的“是”用于名词短语之前表示肯定。其次, 从标记理论的角度来看,虽然“是”和“非”形成一对具有反义关系的形容词,但 是语言中的肯定和否定的表达是不对称的,通常只有否定的一方才会被标记,肯定 的一方通常是无标记的。比如,现代汉语的“不”并没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肯定标 记。因此,Yen的说法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语法化理论认为,高使用频率是诱发一个词语语法化的必要条件之一。那么对 于一个多义词来说,使用频率最高的那个义项最有可能是它语法化的来源。“是 在语法化之前主要是作指示代词用的,而它的形容词用法只占10%左右(敖镜豪 1982:杨伯峻1980,1981; Peyraube& Wiebusch1994)。从这一方面来看,判断 词“是”也是最有可能来自其指代词的用法。 Feng(1993)从形式语言学的角度对判断词“是”的出现提出了自己的假设。 他的观点可以简单概括如下。古汉语里,回指“是”和其后的说明部分之间有一个 语音停顿( pause)。在公元一世纪之前,副词只能出现在回指“是”和说明部分之 间,但是后来副词前移到“是”之前,把回指的“是”由原来的话题位置推到的这 个语音停顿的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是”被语法化为一个判断词。其过程可以用 下列形式表示 1. Adv 是[ Pause+ Comment 2. Adv [是]+ Comment 上式中的方括号代表的就是所谓的“语音停顿”,后来为判断词“是”占据。这种 论断也存在着严重的漏洞。首先,为什么副词会从回指“是”后向前移,作者没有 解释。我们后文的分析将说明,副词的前移只是“是”词性改变的一个征兆,显示 它由名词性变成动词性的,并不是它语法化的动因。其次,如果Feng的假设是对 的话,那么历史上应该发生这样两件事:副词前移发生在前,判断词用法出现在 后。但是历史事实恰好相反:“是”的判断词用法在公元前200年的文献已经出 现,真正的副词前移公元100年以后才慢慢出现。最后,认为回指“是”和说明部 分之间有一个语音停顿也是不可靠的。冯这样认为的根据是,那时的话题和说明部 分常常有一个语气词“者”。如果以这个标准来判断的话,恰好得出相反的结论: 回指“是”和说明部分是没有停顿的,因为那时的语法不允许在它们之间插入任何 语气词。 总之,目前的研究已经明确“是”的来源和最早出现的时间。本章则集中讨论 是”语法化的动因和具体发展步骤。 23古今汉语判断句式的特点 判断句是最常见的句式之一,主语和宾语之间具有等同、类属等语义联系,或 者宾语是描写主语的性质、价值等方面的属性。现代汉语和英语的判断句都是用 个判断词来连接主语和宾语。正如文章开头所指出的,两汉之前的汉语的判断句则 是运用句末语气词的手段。明白前后句式上的差别有助于历史的考察。 两汉之前的汉语缺乏一个连接主语和宾语的判断词,那时的主宾语之间没有任 何语法标记。有时紧随主语之后出现语气词“者”或者“也”,指示一个较长的停14 题。首先,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形容词的“是”用于名词短语之前表示肯定。其次, 从标记理论的角度来看,虽然“是”和“非”形成一对具有反义关系的形容词,但 是语言中的肯定和否定的表达是不对称的,通常只有否定的一方才会被标记,肯定 的一方通常是无标记的。比如,现代汉语的“不”并没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肯定标 记。因此,Yen 的说法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语法化理论认为,高使用频率是诱发一个词语语法化的必要条件之一。那么对 于一个多义词来说,使用频率最高的那个义项最有可能是它语法化的来源。“是” 在语法化之前主要是作指示代词用的,而它的形容词用法只占 10%左右(敖镜豪 1982;杨伯峻 1980,1981;Peyraube & Wiebusch 1994)。从这一方面来看,判断 词“是”也是最有可能来自其指代词的用法。 Feng (1993) 从形式语言学的角度对判断词“是”的出现提出了自己的假设。 他的观点可以简单概括如下。古汉语里,回指“是”和其后的说明部分之间有一个 语音停顿 (pause) 。在公元一世纪之前,副词只能出现在回指“是”和说明部分之 间,但是后来副词前移到“是”之前,把回指的“是”由原来的话题位置推到的这 个语音停顿的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是”被语法化为一个判断词。其过程可以用 下列形式表示。 1. Adv. _____ 是 [ ]pause + Comment 2. Adv. _____ [是] +Comment 上式中的方括号代表的就是所谓的“语音停顿”,后来为判断词“是”占据。这种 论断也存在着严重的漏洞。首先,为什么副词会从回指“是”后向前移,作者没有 解释。我们后文的分析将说明,副词的前移只是“是”词性改变的一个征兆,显示 它由名词性变成动词性的,并不是它语法化的动因。其次,如果 Feng 的假设是对 的话,那么历史上应该发生这样两件事:副词前移发生在前,判断词用法出现在 后。但是历史事实恰好相反:“是”的判断词用法在公元前 200 年的文献已经出 现,真正的副词前移公元 100 年以后才慢慢出现。最后,认为回指“是”和说明部 分之间有一个语音停顿也是不可靠的。冯这样认为的根据是,那时的话题和说明部 分常常有一个语气词“者”。如果以这个标准来判断的话,恰好得出相反的结论: 回指“是”和说明部分是没有停顿的,因为那时的语法不允许在它们之间插入任何 语气词。 总之,目前的研究已经明确“是”的来源和最早出现的时间。本章则集中讨论 “是”语法化的动因和具体发展步骤。 2.3 古今汉语判断句式的特点 判断句是最常见的句式之一,主语和宾语之间具有等同、类属等语义联系,或 者宾语是描写主语的性质、价值等方面的属性。现代汉语和英语的判断句都是用一 个判断词来连接主语和宾语。正如文章开头所指出的,两汉之前的汉语的判断句则 是运用句末语气词的手段。明白前后句式上的差别有助于历史的考察。 两汉之前的汉语缺乏一个连接主语和宾语的判断词,那时的主宾语之间没有任 何语法标记。有时紧随主语之后出现语气词“者”或者“也”,指示一个较长的停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