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二讲汉语的基本语序对其语法化的制约 出,判断词“是”来自于它原来的指代词用法,其语法化的具体环境为(参见王力 1958: Li& Thompson 1977): (3)话题( TopIc),回指的“是”( anaphor)+说明( comment) 但是这种句法环境并不能直接导致判断词的产生。因为该篇章组织中的“话题”只 能是独立的判断(句子)或者复杂的名词短语,然而判断句中的主语则通常为代词 或者单纯名词。此外,在最早的时候,“说明”部分既可以是名词性短语,又可以 是动词性短语,两者具有同样的使用频率;然而判断句中的宾语通常都是名词性 的。因此我们认为,尽管上述假设是正确的,但是判断词“是”不能直接从该句法 环境中发展出,更不会是一蹴而就。出现“是”用于上述句法环境的最早文献之 是《左传》,然而直到公元前一世纪“是”才有判断词的用法。我们的兴趣焦点 为,判断词出现之前它使用的句法环境到底发生了哪些变换,促使它向判断词发 展,这是我们确立它产生的动因关键所在。 从人类语言发展的共性的角度来看,我们有三个理由相信判断词“是”是来自 于它原来的指代用法。第一、一个词语的语法化必须在特定的句法结构中进行,不 单纯是词义引申问题( Traugott forthcoming)。后文的分析将会看到,指代词 “是”用于回指的偏正结构和表达功能与后来的判断词的用法在结构和功能上相 似。第二、促使一个词语语法化的用法必须有足够高的使用频率(Bybe等1994 19-20)。第三,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看,很多语言的判断词都是来自指示代词,如 Hebrew, Palestinian arabic, Wappo, Swahili等语言(Li& Thompson1977 Mc Whorter1992)。总之,其它语言的类似现象,特别是人类语言的共同发展规律 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语法标记的来源。 那么判断词“是”最早见于什么时代呢?王力(1937,1990)概括“是”的 发展小史为:它始见于公元一世纪,两汉时期稳步发展,五世纪左右完全取代了旧 有的判断句形式。唐钰明(1992)的进一步考察又把判断词“是”的发展往前推了 些,认为东汉时期判断词“是”已经广泛使用,它产生的时间应该是战国末年或 者是西汉初年。 Peyraube& Wiebusch(194)报告,在公元前100年的文献中已经 见到判断词“是”的用法。理论上讲,对一个语法标记产生时间的确定是无法绝对 准确的。同时一个语法标记从一个词汇向一个语法标记的演化也是渐变过程,不同 学者对判断词的语法性质的认识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对它产生时间的探讨。总而言 之,判断词“是”出现于秦汉之交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冯春田(1985)和Yen(1986)则认为,判断词“是”源自它原来表示 正确”的形容词用法。理由为,判断词“是”与其原来的形容词用法的语法性质 是一样的,都是动词性的,且可以受副词修饰。形容词“是”向判断词的演变只是 词义引申现象。可是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这种解释的问题。形容词“是”和后来的 判断词在句法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对立:形容词后不能有名词宾语,然而判断词一般 要求一个名词宾语。这种说法无法解释这种句法差异。 Yen(1986)提出了另外一个假设:判断词“是”来自于原来形容词的用法, 这是受其反义词“非”的类推而来的。“非”经常位于一个名词性谓语之前来表示 否定,它通过类推使得相对的“是”也具有同样的功能。这一假设也遇到了几个问第二讲 汉语的基本语序对其语法化的制约 13 出,判断词“是”来自于它原来的指代词用法,其语法化的具体环境为(参见王力 1958;Li & Thompson 1977 等): (3)话题 (Topic),回指的“是” (anaphor)+说明 (comment) 但是这种句法环境并不能直接导致判断词的产生。因为该篇章组织中的“话题”只 能是独立的判断(句子)或者复杂的名词短语,然而判断句中的主语则通常为代词 或者单纯名词。此外,在最早的时候,“说明”部分既可以是名词性短语,又可以 是动词性短语,两者具有同样的使用频率;然而判断句中的宾语通常都是名词性 的。因此我们认为,尽管上述假设是正确的,但是判断词“是”不能直接从该句法 环境中发展出,更不会是一蹴而就。出现“是”用于上述句法环境的最早文献之一 是《左传》,然而直到公元前一世纪“是”才有判断词的用法。我们的兴趣焦点 为,判断词出现之前它使用的句法环境到底发生了哪些变换,促使它向判断词发 展,这是我们确立它产生的动因关键所在。 从人类语言发展的共性的角度来看,我们有三个理由相信判断词“是”是来自 于它原来的指代用法。第一、一个词语的语法化必须在特定的句法结构中进行,不 单纯是词义引申问题(Traugott forthcoming)。后文的分析将会看到,指代词 “是”用于回指的偏正结构和表达功能与后来的判断词的用法在结构和功能上相 似。第二、促使一个词语语法化的用法必须有足够高的使用频率(Bybee 等 1994: 19-20)。第三,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看,很多语言的判断词都是来自指示代词,如 Hebrew , Palestinian Arabic, Wappo, Swahili 等语言( Li & Thompson 1977; McWhorter 1992)。总之,其它语言的类似现象,特别是人类语言的共同发展规律 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语法标记的来源。 那么判断词“是”最早见于什么时代呢?王力(1937, 1990)概括“是”的 发展小史为:它始见于公元一世纪,两汉时期稳步发展,五世纪左右完全取代了旧 有的判断句形式。唐钰明(1992)的进一步考察又把判断词“是”的发展往前推了 一些,认为东汉时期判断词“是”已经广泛使用,它产生的时间应该是战国末年或 者是西汉初年。Peyraube & Wiebusch (1994) 报告,在公元前 100 年的文献中已经 见到判断词“是”的用法。理论上讲,对一个语法标记产生时间的确定是无法绝对 准确的。同时一个语法标记从一个词汇向一个语法标记的演化也是渐变过程,不同 学者对判断词的语法性质的认识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对它产生时间的探讨。总而言 之,判断词“是”出现于秦汉之交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冯春田(1985)和 Yen(1986)则认为,判断词“是”源自它原来表示 “正确”的形容词用法。理由为,判断词“是”与其原来的形容词用法的语法性质 是一样的,都是动词性的,且可以受副词修饰。形容词“是”向判断词的演变只是 词义引申现象。可是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这种解释的问题。形容词“是”和后来的 判断词在句法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对立:形容词后不能有名词宾语,然而判断词一般 要求一个名词宾语。这种说法无法解释这种句法差异。 Yen (1986)提出了另外一个假设:判断词“是”来自于原来形容词的用法, 这是受其反义词“非”的类推而来的。“非”经常位于一个名词性谓语之前来表示 否定,它通过类推使得相对的“是”也具有同样的功能。这一假设也遇到了几个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