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工程科学学报,第44卷,第X期 1.3数值模拟 (MD)、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模拟和孔隙网 孔隙网络模型(Pore network model,PNM)是一 络模型(PNM)的构建及其在微流动仿真模拟中 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并结合图像处理学、拓扑学、 的应用,通过成像技术(Micro CT、NMR和FIB- 几何学等,在微观尺度下进行多孔介质的微观 SEM等)获取多孔介质的基本孔隙特征,并按照模 网络构建、孔喉仿真模拟和分子间作用描述,且 型构造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MS、Fluent、 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复杂的多孔介质微观流动 Comsol和CFD-ACE等)完成构建并进行仿真模拟 规律的方法阿本部分主要介绍分子动力学模拟 (图3)62 Pore network model Imaging Model Software technology Molecular Continuous moder model Determine Statistical the model model MS Micro CT N-S equation Fluent NMR Comsol FIB-SEM H-Pequation MD LBM CFD-ACE 图3孔隙网络模型及应用软件分类巴姆 Fig.3 Pore network model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classification7.41 1956年Fatt7研究毛管压力特征时首次引入 更加关注细观尺度下多尺度效应、微可压缩性、 网络模型,Dullien等4s对他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和 界面效应和微观力作用等所带来的变化,特别是 完善.此后,国外许多学者对多孔介质网络模型的 在油气渗流、多孔介质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等领 构建和应用作了大量工作,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 域.本部分将对细观尺度下流体流动的几个主要 模拟各种不同的流动过程,包括相交换、化学反应 特征作详细论述 输运、非牛顿驱替和非达西流等1,9刈Ju等建 2.1多尺度效应 立了二维细观尺度多组分LBM水驱油模型,并比 目前对于单一尺度下流体流动的研究已经相 较了不可压缩流体密度比对两相驱替的影响 对成熟,然而对于分子尺度微观作用方面的研究 Xie等B]对润湿黏弹性流体进行了LBM建模,并 尚不完善.多尺度效应(细观-宏观)是在探寻流动 研究了3种不同的孔隙几何结构中液滴的运移、 过程中小尺度对大尺度的影响规律,完成宏观性 捕获等.Cai等2!利用MD模拟得到的单缝模型 能预测或通过微观结构设计改进材料性能所必须 孔隙中的输运扩散系数计算有效扩散系数.王金 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5) 勋等利用PNM研究了水驱油两相渗流规律,计 本文主要针对现代油气渗流过程中的多尺度 算了非稳态法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气液体系渗 问题进行评述.对于油气储层而言,其非均质性尤 吸过程的相对渗透率.Wang等P1为了预测页岩 为显著,特别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一一非常规储层 表观渗透率,将MD和PNM相结合,建立了一个 渗流过程存明显的多尺度特性.从多尺度划分上 多尺度的页岩气渗流模型.目前研究的网络模型 看,现代油气渗流过程横跨细观尺度和宏观尺度, 大多为准静态网络模型,考虑了毛管力的作用,忽 在不同尺度上具有不同的渗流模型,如表1所示 略了各种微观力的影响,也没考虑岩石骨架与流 宏观尺度的油气藏渗流主要以达西流和自由流为 体之间的界面作用,更无法真实地反映微观尺度 主,而对于细观尺度而言,其油气渗流呈现明显非 下流体的流动机制 线性规律,达西定律不再适用;于是研究人员针对 不同尺度多孔介质的渗流模型做了大量的实验和 2细观尺度下流体流动的主要特征 理论上的修正,目的是以满足当前非常规油气藏 随着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孔隙特 的开发需求.针对非常规油气藏,马勇军与王瑞飞网、 征、界面效应及尺度问题等越来越复杂,研究人员 马铨峥等5阿]、邓佳5也针对不同非常规油气藏的1.3    数值模拟 孔隙网络模型(Pore network model,PNM)是一 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并结合图像处理学、拓扑学、 几何学等,在微观尺度下进行多孔介质的微观 网络构建、孔喉仿真模拟和分子间作用描述,且 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复杂的多孔介质微观流动 规律的方法[45] . 本部分主要介绍分子动力学模拟 (MD)、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模拟和孔隙网 络模型(PNM)的构建及其在微流动仿真模拟中 的应用 ,通过成像技术( Micro CT、 NMR 和 FIB￾SEM 等)获取多孔介质的基本孔隙特征,并按照模 型构造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 ( MS、 Fluent、 Comsol 和 CFD-ACE 等)完成构建并进行仿真模拟 (图 3) [5, 23] . Pore network model Model Imaging technology Micro CT NMR FIB-SEM Molecular moder Determine the model Statistical model MD LBM Continuous model N-S equation H-P equation Software MS Fluent Comsol CFD-ACE 图 3    孔隙网络模型及应用软件分类[27, 46] Fig.3    Pore network model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classification[27, 46] 1956 年 Fatt[47] 研究毛管压力特征时首次引入 网络模型,Dullien 等[48] 对他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和 完善. 此后,国外许多学者对多孔介质网络模型的 构建和应用作了大量工作,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 模拟各种不同的流动过程,包括相交换、化学反应 输运、非牛顿驱替和非达西流等[21, 49−50] . Ju 等[5] 建 立了二维细观尺度多组分 LBM 水驱油模型,并比 较了不可压缩流体密度比对两相驱替的影响. Xie 等[51] 对润湿黏弹性流体进行了 LBM 建模,并 研究了 3 种不同的孔隙几何结构中液滴的运移、 捕获等. Cai 等[22] 利用 MD 模拟得到的单缝模型 孔隙中的输运扩散系数计算有效扩散系数. 王金 勋等[52] 利用 PNM 研究了水驱油两相渗流规律,计 算了非稳态法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气液体系渗 吸过程的相对渗透率. Wang 等[23] 为了预测页岩 表观渗透率,将 MD 和 PNM 相结合,建立了一个 多尺度的页岩气渗流模型. 目前研究的网络模型 大多为准静态网络模型,考虑了毛管力的作用,忽 略了各种微观力的影响,也没考虑岩石骨架与流 体之间的界面作用,更无法真实地反映微观尺度 下流体的流动机制. 2    细观尺度下流体流动的主要特征 随着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孔隙特 征、界面效应及尺度问题等越来越复杂,研究人员 更加关注细观尺度下多尺度效应、微可压缩性、 界面效应和微观力作用等所带来的变化,特别是 在油气渗流、多孔介质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等领 域. 本部分将对细观尺度下流体流动的几个主要 特征作详细论述. 2.1    多尺度效应 目前对于单一尺度下流体流动的研究已经相 对成熟,然而对于分子尺度微观作用方面的研究 尚不完善. 多尺度效应 (细观−宏观) 是在探寻流动 过程中小尺度对大尺度的影响规律,完成宏观性 能预测或通过微观结构设计改进材料性能所必须 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53] . 本文主要针对现代油气渗流过程中的多尺度 问题进行评述. 对于油气储层而言,其非均质性尤 为显著,特别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非常规储层 渗流过程存明显的多尺度特性. 从多尺度划分上 看,现代油气渗流过程横跨细观尺度和宏观尺度, 在不同尺度上具有不同的渗流模型,如表 1 所示. 宏观尺度的油气藏渗流主要以达西流和自由流为 主,而对于细观尺度而言,其油气渗流呈现明显非 线性规律,达西定律不再适用;于是研究人员针对 不同尺度多孔介质的渗流模型做了大量的实验和 理论上的修正,目的是以满足当前非常规油气藏 的开发需求. 针对非常规油气藏,马勇军与王瑞飞[54]、 马铨峥等[55]、邓佳[56] 也针对不同非常规油气藏的 · 4 · 工程科学学报,第 44 卷,第 X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