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专题二新传统主义思潮 课程教学目标 本专题内容为80年代产生的新传统主义,通过本部分讲解学习,使学生了 解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新传统主义者是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西化与中化这 些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了解和把握新传统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思想主张。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8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来临,以新儒家为主体的新传统主 义,逐浙在大陆兴起,新儒家作为一种政治文化思潮,意味着一种价值的整合与 重建。 一、“传统”及其歧义 传统是人类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 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沉淀。 传统包括一个社会在特定时刻所继承的建筑、纪念碑、景观以及保存在人们 记忆和寓言中的所有象征性事物。传统是人类创造的、赋予象征意义的所有产品 的复合整体。文化传统则是今天所拥有的作为心理结构一部分的精神资源。 二、新传统主义兴起的原因 新儒家在80年代的复兴主要以海外人物的策动和围内部分研究者的呐减与 传播作为主要表现形式。1980 一1985年杜维明教授在大陆较长时间的讲学活 动对新儒学的复兴起了推波助阑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探讨 儒家思想与现代化之亲和关系的思潮弥漫在学术界,也即形成儒学第三期发展。 1987年1月和8月在新加坡和中国分别召开了“儒家伦理与工业东亚的现 代化”国际研讨会和“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当时以研究新儒家为主题的书充 斥各大书店。1989年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召开的以“儒家思想与现代化”和 “儒学与未来社会”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方克立先生在1990年为现代新儒学辑 要丛书撰写总序,指出新儒学成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曾经受过彻底批判和否定的新儒学为代表的新传统主义 所奉守的“大传统”被重新呼唤出来,成为一道独特的政治文化景观,有深刻的 社会政治背景。 首先,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及其儒学神奇功能的神话效应起到 了催化剂的作用。新儒学的兴起是内外相互影响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 一种通过文化与价值重建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设想。 其次,1978年以来推行的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知识界对这一改革所带来的 负面影响进行文化和价值上的检讨。西方资本主义带来的个人主义、物质万能主 专题二 新传统主义思潮 课程教学目标 本专题内容为 80 年代产生的新传统主义,通过本部分讲解学习,使学生了 解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新传统主义者是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西化与中化这 些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了解和把握新传统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思想主张。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80 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来临,以新儒家为主体的新传统主 义,逐渐在大陆兴起,新儒家作为一种政治文化思潮,意味着一种价值的整合与 重建。 一、“传统”及其歧义 传统是人类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 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沉淀。 传统包括一个社会在特定时刻所继承的建筑、纪念碑、景观以及保存在人们 记忆和寓言中的所有象征性事物。传统是人类创造的、赋予象征意义的所有产品 的复合整体。文化传统则是今天所拥有的作为心理结构一部分的精神资源。 二、新传统主义兴起的原因 新儒家在 80 年代的复兴主要以海外人物的策动和国内部分研究者的呐喊与 传播作为主要表现形式。1980——1985 年杜维明教授在大陆较长时间的讲学活 动对新儒学的复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探讨 儒家思想与现代化之亲和关系的思潮弥漫在学术界,也即形成儒学第三期发展。 1987 年 1 月和 8 月在新加坡和中国分别召开了“儒家伦理与工业东亚的现 代化”国际研讨会和“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当时以研究新儒家为主题的书充 斥各大书店。1989 年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召开的以“儒家思想与现代化”和 “儒学与未来社会”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方克立先生在 1990 年为现代新儒学辑 要丛书撰写总序,指出新儒学成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20 世纪 80 年代,以曾经受过彻底批判和否定的新儒学为代表的新传统主义 所奉守的“大传统”被重新呼唤出来,成为一道独特的政治文化景观,有深刻的 社会政治背景。 首先,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及其儒学神奇功能的神话效应起到 了催化剂的作用。新儒学的兴起是内外相互影响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 一种通过文化与价值重建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设想。 其次,1978 年以来推行的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知识界对这一改革所带来的 负面影响进行文化和价值上的检讨。西方资本主义带来的个人主义、物质万能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