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考试与评价方式 建立“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亦即过程评价: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 准;目标评价:以课程标准目标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能力评价:以学生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相关 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参照标准,探索期末网络考试评价新方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课堂参与50%+书面作业50%)3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网络考试成绩 50%。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有关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基本内容的分析,帮助学生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 识,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能力,正确分析和评价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从而达到提 高思想素质之目的。学习本课程,探索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形成“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 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具体目标 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系统教学,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 得丰富的历史知识,逐步实现三大目标。 第一,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十八大以来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 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学习 者应理论联系实际,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 题,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 践。 第二,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学习之 中,主动参与课程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较大提升,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现实社会遇到的各种现实热点问题。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以及党 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 个基本问题(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祖国完 全统一和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三,通过教学,学生能充分理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了解改革 开放30多年来,我们寻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振兴中华民族的历程,从而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 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 产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