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ao Zedong Thought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我国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 政治理论课程,也是中国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通识必修课。开设这 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想信念,是体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本课程作为普通高校各专业通识必修课中的核心课程,与其它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 策》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先导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继课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 实践》、《形势与政策》等,先导课为本课程奠定了思想理论与历史专业基础知识,本课程为后继 课程准备了价值判断的相关知识。 (二)基本原则 本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理解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十八大以来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 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 国梦”的坚定信念。 本课程教学基本原则 适用性原则。本课程教学要贯彻合肥师范学院“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精神,深入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综合改革,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着力阐明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总结其历史基本理论与经验。同时,在阐述有关理论问 题时,还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教学,注重联系社会上热点、难点,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者感到困 惑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注重从正面分析问题。 应用性原则。 改革创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意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 决现实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操,增强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 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本课程32学时的教学实践课以参与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 能力,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全过程,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培养他们的创业能 力。 (三)设计思路 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本课程教学设计追求提高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价值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总体设计原则
本课程教学设计围绕着提高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价值目标,总体原则有三:其一是教学 结论与教学过程并重。传统教学重视结果忽视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理解为呆板单调的知识 背通和记忆,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其二是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传统教学方式强调系统性 和逻辑性,常常忽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学习变得索然无味。为了学生个人的能力、智慧获得更 好的发展,强调过程,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其三是赋予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新的 内涵,帮助学生树立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课程设置依据 政策依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 见》(教杜政[2005]5号文)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四年制本 科课程的一门通识必修课。 培养对象依据。大学生对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 律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渴求。因此,开设本课程既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知识的 认知能力,又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 课程内容结构 本课程由前言、十二个章节、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其中十二章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设一章,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和十八大以来最新理论 成果,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讲党的思想路线。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两个特殊内容,设三章,一章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经 验;一章讲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经验;一章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这三 章的内容是毛泽东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是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在探索中国建立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 继续对如何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探索,这个过程中既有新的发展,也有因为缺乏经验和 某些时候离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产生的重大失误。这三章是介绍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进程中 最重要时期的内容。 第三部分,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部分。这个部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相 对独立的内容:第一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建设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总依 据、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各列一章,也就是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三大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改 革开放理论;第二个方面设一章五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为一节;第三个方面设两章: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 包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这两章一章讲外交,一章讲内 政。作为一个组成部分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大背景。国 际上有一个时代主题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国内有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的问题,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本来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但又有国际因素,因此变得复杂化;第四个 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 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两章。 教材的第三部分是本教材的创新之处。就是强调贯彻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以及十八大以来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打通来阐述的原则,让 学生了解党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行的艰苦曲折探索的历程,了解这些理论成果及十 八大以来最新理论成果之间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详见下表: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课后作业 学 或手段思考题练习题
时 6讲授与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与式教学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6讲授 2讲授与参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与式教学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讲授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4讲授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讲授与参 第六章 总任务 与式教学 8 期中考试2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讲授 学时 16讲授与参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与式教学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4讲授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4讲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4讲授与参 第十一章靠力量理论 与式教学 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 4讲授 理论与实践比例 理论教学64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注:本课程实践教学统一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安排。 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总计64学时,4学分,共16教学周。 学时分配 参看本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安排在第三、四学期。 教学方式描述 1、开展专题教学,开启学生思路,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 成果,联系社会上热点、难点及大学生经常关注或者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设计若干题目展开讨论,有 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注重从正面分析问题。 2、采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教师不仅认真选择 相关的教学案例,而且还鼓励学生积极收集、编辑典型性案例,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分析 能力去思考、判断和选择,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对知识由简单获取变为主动探求,提高了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尝试“翻转课堂”,让学生“转变”角色,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选择1到2个学生感兴趣 的热点问题,分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教案,经过筛选,由学生主讲,教师总结点评,从而 使课堂教学氛围热烈,形式活泼,更重要的是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内容真正做不仅进 课堂、进教材,而且进头脑,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4、实践教学方面,32学时统一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之中,制定了《思想政治 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考试与评价方式 建立“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亦即过程评价: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 准;目标评价:以课程标准目标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能力评价:以学生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相关 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参照标准,探索期末网络考试评价新方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课堂参与50%+书面作业50%)3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网络考试成绩 50%。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有关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基本内容的分析,帮助学生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 识,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能力,正确分析和评价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从而达到提 高思想素质之目的。学习本课程,探索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形成“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 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具体目标 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系统教学,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 得丰富的历史知识,逐步实现三大目标。 第一,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十八大以来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 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学习 者应理论联系实际,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 题,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 践。 第二,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学习之 中,主动参与课程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较大提升,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现实社会遇到的各种现实热点问题。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以及党 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 个基本问题(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祖国完 全统一和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三,通过教学,学生能充分理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了解改革 开放30多年来,我们寻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振兴中华民族的历程,从而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 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 产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相互关系。 1.1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2提高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3扩展内容 毛泽东为什么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1.5学时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1基础知识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历史地位。 1.2提高内容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3扩展内容 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如何完整地把握毛泽东思想?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及形成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 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帮助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 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11.5学时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1基础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历史地位。 1.2提高内容 为什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能够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1.3扩展内容 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课堂讨论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及形成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 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帮助学生掌握邓小平理论 主要内容,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1基础知识 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2提高内容 准确把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1.3扩展内容 为什么要重新确立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掌握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 内容;认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1学时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 任务和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1.1基础知识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1.2提高内容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 1.3扩展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有哪些条件?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了解和掌握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 和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帮助学生掌握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1基础知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2提高内容 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1.3扩展内容 如何评价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包括新民主主义的目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 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2学时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1基础知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2提高内容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3扩展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用“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加以表达。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课堂讨论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认识到新民主主义 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中国革命起到重要指导意义。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2学时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理论依据。 11基础知识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2提高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3扩展内容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要求学生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的条件和必要性、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10.5学时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1基础知识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2提高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3扩展内容 区别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帮助学生掌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区别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1基础知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2提高内容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1.3扩展内容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道路的条件。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充分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的重大意义。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0.5学时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1基础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2提高内容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3扩展内容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其他理论成果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 矛盾的思想。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1.5学时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2提高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3扩展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两个历史时期。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搞清楚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0.5学时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1基础知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2提高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3扩展内容 一切工作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重要性。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弄清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必须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的重要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掌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内涵,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本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