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学习指导书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0,文件大小:843.86KB,团购合买
学习指导书按章编写,每章都包括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课堂讨论、知识点练习五部分。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从总体上指出了本章应达到的教学基本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概述了每章的基本理论内容、基本知识点;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是每章学习、复习时应把握的重点和难点;课堂讨论是锻炼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知识点练习通过对考试中常见题型的练习,以培养、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别、辨析、运用能力。 绪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司指导书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年2月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习指导书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 年2 月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3

3 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绪 论 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 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科学性 2、革命性 3、实践性 4、人民性 5、发展性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2、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 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 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 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学说,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 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无产阶级己经成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 4

4 绪 论 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 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科学性 2、革命性 3、实践性 4、人民性 5、发展性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2、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 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 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 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学说,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 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

台,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 科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 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一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 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以及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 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4)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 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 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 的关键所在。 课堂讨论 20世纪末的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 第一学人”(亦有译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或“千年第一伟人”的)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己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 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 第一,爱因斯坦第二。从互联网的分布和覆盖密度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这次BBC网上投票结果,主 要是反映了西方知识界、思想界精英层的评价和判断。但是,这个让我们很多“东方”人”匪夷所思“的事 实和消息却正印合了我近十多年来观察、思考的种种内心所得,内心所悟。 1986-1987年,我以《科技导报》副主编身份常驻美国波士顿。这里是美国哈佛、MIT等诸多著名学府 的聚集地。其间,这些一流大学不时有各种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会的活动公告。当时我就有一种 内心的震动一一马克思在西方,特别是在学界、思想界,不仅未因其曾向西方社会宣布“可怖”的“幽灵” 而被”拒而远之”,相反,他始终被尊为一位大思想家。他的著作、他的思想一直被关注,被研读,被研讨。 可以说,西方学界、思想界对人类思想、人类文明的那种无偏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给我以震动。由此, 我开始思索西方思想界何以如此看重、如此敬重马克思的深层缘由。 讨论: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还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练习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列宁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指的是( )。 A、剩余价值学说 B、政治经济学

5 台,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 科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 吸收人类在 l9 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 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以及 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 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4)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 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 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7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 的关键所在。 课堂讨论 20世纪末的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 第一学人”(亦有译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或“千年第一伟人”的)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 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 第一,爱因斯坦第二。从互联网的分布和覆盖密度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这次BBC网上投票结果,主 要是反映了西方知识界、思想界精英层的评价和判断。但是,这个让我们很多“东方”人"匪夷所思"的事 实和消息却正印合了我近十多年来观察、思考的种种内心所得,内心所悟。 1986-1987年,我以《科技导报》副主编身份常驻美国波士顿。这里是美国哈佛、MIT等诸多著名学府 的聚集地。其间,这些一流大学不时有各种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会的活动公告。当时我就有一种 内心的震动一一马克思在西方,特别是在学界、思想界,不仅未因其曾向西方社会宣布“可怖”的“幽灵” 而被"拒而远之",相反,他始终被尊为一位大思想家。他的著作、他的思想一直被关注,被研读,被研讨。 可以说,西方学界、思想界对人类思想、人类文明的那种无偏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给我以震动。由此, 我开始思索西方思想界何以如此看重、如此敬重马克思的深层缘由。 讨论: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还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练习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列宁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指的是( )。 A、剩余价值学说 B、政治经济学

C、唯物主义哲学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 )。 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的发现 6、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从它的( )讲的。 A、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B、阶级属性 C、研究对象 D、主要内容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运动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工业革命 D、阶级斗争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农民暴动 D、工人起义 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即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B、剩余价值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1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发展 1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统筹兼顾 D、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3、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 段话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D、哲学与无产阶级的关系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1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二、不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6

6 C、唯物主义哲学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 )。 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的发现 6、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从它的( )讲的。 A、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B、阶级属性 C、研究对象 D、主要内容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运动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工业革命 D、阶级斗争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农民暴动 D、工人起义 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即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B、剩余价值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1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发展 1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统筹兼顾 D、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3、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 段话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D、哲学与无产阶级的关系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1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二、不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两大发现是( A、劳动价值论 B、唯物史观 C、阶级斗争学说 D、剩余价值学说 4、我们党提出的“四个自信”指的是( )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5、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资本 主义制度。在30一40年代,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它们是( )0 A、巴黎公社起义 B、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英国宪章运动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两位人物是( )e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费希特 7、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有( )。 A、阶级性 B、科学性 C、客观性 D、革命性 8、学习马克思主义,要( A、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B、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C、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D、反对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就必须 学习(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 10、实现“中国梦”( A、必须走中国道路 B、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C、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D、必须提高GDP 三、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 2、存在就是被感知。(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4、由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 5、唯物主义都是对的,唯心主义都是愚蠢的。() 6、“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四、辨析题。请先判断正误,并阐述相关理由。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 修改。 观点错误。第一,这种说法表面上强调继承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实际上是封闭马克思 主义的发展,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第二,要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 7

7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两大发现是( )。 A、劳动价值论 B、唯物史观 C、阶级斗争学说 D、剩余价值学说 4、我们党提出的“四个自信”指的是( )。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5、从 19 世纪 30 年代起,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资本 主义制度。在 30—40 年代,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它们是( )。 A、巴黎公社起义 B、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英国宪章运动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两位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费希特 7、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有( )。 A、阶级性 B、科学性 C、客观性 D、革命性 8、学习马克思主义,要( )。 A、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B、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C、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D、反对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就必须 学习(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 10、实现“中国梦”( )。 A、必须走中国道路 B、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C、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D、必须提高 GDP 三、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 2、存在就是被感知。( )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4、 由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 ) 5、唯物主义都是对的,唯心主义都是愚蠢的。( ) 6、“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 四、辨析题。请先判断正误,并阐述相关理由。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 修改。 观点错误。第一,这种说法表面上强调继承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实际上是封闭马克思 主义的发展,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第二,要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

义,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 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 地坚持。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观点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这一 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百多年来马 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当时社会的某些具体问题的言论是过时了, 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的精髓并没有过时。 五、文献阅读与分析提示。 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1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 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一一摘自恩格斯:《恩格斯致威·桑巴特》 材料2 从马克思的理论是客观真理这一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同意的见解出发,所能得出唯一结论就是:沿着马 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越来越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 除了混乱和荒谬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一一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材料3 《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 间。…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 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 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 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一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有哪些?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分析提示: (1)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 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2)第一、科学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 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第二、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彻底的 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第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 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观 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第四、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 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五、发展性。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8

8 义,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 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 地坚持。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观点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这一 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百多年来马 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当时社会的某些具体问题的言论是过时了, 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的精髓并没有过时。 五、文献阅读与分析提示。 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 1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 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摘自恩格斯:《恩格斯致威·桑巴特》 材料 2 从马克思的理论是客观真理这一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同意的见解出发,所能得出唯一结论就是:沿着马 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越来越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 除了混乱和荒谬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材料 3 《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 160 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 间。……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 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 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 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有哪些?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分析提示: (1)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 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2)第一、科学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 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第二、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彻底的 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第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 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观 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第四、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 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五、发展性。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7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 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掌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联系 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运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 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基本派别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5、辩证法的历史形态 (二)物质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大意义 (1)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阶段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三)物质的存在形式 1、运动观 2、静止观 3、时空观 (四)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 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问题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1)意识的物质基础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1、含义 2、表现 9

9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 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掌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联系 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运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 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基本派别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5、辩证法的历史形态 (二)物质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大意义 (1)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阶段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三)物质的存在形式 1、运动观 2、静止观 3、时空观 (四)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 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问题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1)意识的物质基础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1、含义 2、表现

(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点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2、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其意义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形式和状态) 1、质、量、度的含义、意义 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特点、形式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和意义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方向和道路) 1、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及其关系 2、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和意义 3、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内容 4、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及意义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 1、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内容: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原。意义:哲学上划分唯 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内容: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0

10 (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点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2、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其意义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形式和状态) 1、质、量、度的含义、意义 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特点、形式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和意义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方向和道路) 1、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及其关系 2、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和意义 3、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内容 4、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及意义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 1、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内容: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原。意义:哲学上划分唯 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内容: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义:哲学上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集中表现在列宁给物质所下的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 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列宁物质的定义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列宁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下定义,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坚持物质第 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则,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复写、摄 影、反映,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共同本质,把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 念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在物质概念上坚持了辩证思维。 在实践上,列宁的物质定义为科学发展和一切实际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看,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主观世界特有的,但无论是感性 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外部现象,还是理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本质,都是客观存在。 ②从意识的主体差别性和客观根源来看,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表现了意识主体的 差别性、主观性,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可以用生理原因或社会原因得到解释。 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看,意识反映具有超前性、近似性,甚至是虚假的荒诞的观念,但从 根本上看,它们都有客观“原型”,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即使是错误、歪曲的反映也是如此。 4、意识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含义:意识的能动性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指导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和作用。表现: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③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 表现:④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生理活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并依赖 于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5、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其重大意义。 ①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 丧失了存在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 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根据:第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第二,新事物具有 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第三,社会领域的新生事物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③新生事 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④原理的意义:第一,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规律。第二,有助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 信念,第三,有助于正确区分和对待新生事物。 6、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②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 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方式。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矛盾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 化,为质变作准备:②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矛盾斗争性使旧的统一体瓦解,新的统一体产生,推动事物 由旧质变为新质。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 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①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②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 中心线索,其他规律和范畴都从侧面说明它:③它所揭示的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④它是唯 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总之,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联系、发展,把握全部唯 物辩证法的钥匙,是坚持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①辩证法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观点看世界:②辩 证法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形而上学则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即使承 认运动变化也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③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 11

11 意义:哲学上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集中表现在列宁给物质所下的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 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列宁物质的定义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列宁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下定义,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坚持物质第 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则,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复写、摄 影、反映,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共同本质,把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 念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在物质概念上坚持了辩证思维。 在实践上,列宁的物质定义为科学发展和一切实际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看,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主观世界特有的,但无论是感性 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外部现象,还是理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本质,都是客观存在。 ②从意识的主体差别性和客观根源来看,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表现了意识主体的 差别性、主观性,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可以用生理原因或社会原因得到解释。 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看,意识反映具有超前性、近似性,甚至是虚假的荒诞的观念,但从 根本上看,它们都有客观“原型”,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即使是错误、歪曲的反映也是如此。 4、意识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含义:意识的能动性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指导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和作用。表现: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③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 表现;④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生理活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并依赖 于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5、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其重大意义。 ①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 丧失了存在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 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根据:第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第二,新事物具有 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第三,社会领域的新生事物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③新生事 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④原理的意义:第一,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规律。第二,有助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 信念,第三,有助于正确区分和对待新生事物。 6、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②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 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方式。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矛盾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 化,为质变作准备;②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矛盾斗争性使旧的统一体瓦解,新的统一体产生,推动事物 由旧质变为新质。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 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①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②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 中心线索,其他规律和范畴都从侧面说明它;③它所揭示的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④它是唯 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总之,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联系、发展,把握全部唯 物辩证法的钥匙,是坚持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①辩证法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观点看世界;②辩 证法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形而上学则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即使承 认运动变化也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③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70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