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适应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 所属教研室:法学(思修)教研室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basis of law) 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40理论学时(2.5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国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旨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好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 课程,它是其他三门思政理论课的先导课程,与其他三门思政理论课一起,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 课程体系,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二)基本原则 1.“三贴近”原则。本课程教学将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广 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贴近社会热点、难点,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 经常关注或者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注重从正面 分析问题。 2.知行统一原则 加强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是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过程,学习本课程要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践 履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与遵守规范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 我激励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学习只有联系实际,才会生动而具体。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因 此,应密切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民 主法治建设的实际,密切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加深大学生对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理解。 (三)设计思路 1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本课程教学改革追求提高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价值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本课程教学改革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师范性、应用型”和“三新三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着提高大学 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价值目标,总体原则有三:其一是教学过程与结论并重的原则。传统教学重视结果忽视过 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理解为呆板单调的知识背诵和记忆,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其二是强调认知与情感 的统一。传统教学方式强调系统性和逻辑性,常常忽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学习变得索然无味。为了学生个人的 能力、智慧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其三是赋予情感、态度、价值 观三个要素新的内涵。帮助学生学生树立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 理念。 2.课程内容结构 本课程主要由绪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治观教育四个主体部分共计六章组成。 详见下表: 课后作业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学时 或手段 思考题 练习题 题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绪论 新时代 讲授与参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 与式教学 任 6 第一章 讲授与参 人生的青春之问 与式教学 4 第二章 讲授与参 坚定理想信念 与式教学 4 讲授与参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与式教学 讲授与参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式教学 讲授与参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与式教学 10 讲授与参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与式教学 3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计40理论学时,2.5学分。理科生教学安排在第一学期,文科生安排在第二学期。实践8 课时统一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开设。 4教学方式描述 构建慕课和“参与式”教学方式,同时辅以案例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在教学 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倡自主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5.考试与评价方式 建立“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亦即过程评价: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 准;目标评价:以课程标准目标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能力评价:以学生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相关理论和 实际问题为参照标准。 考试分网络考试和试卷考试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 平时成绩=考勤30%+课堂参与20%+作业50%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 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 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环境;教育 学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揭示人的本质,探讨人生意义,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 治观念,正确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学习之中,主动参 与课程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较大提升,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思想 道德或法律方面的问题,自觉加强知行合一修养,由他律走向自律,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以及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 班人。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绪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
命和时代责任。 1.2提高内容 通过绪论的讲解,使大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及意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国 家发展的相互关系,把握新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努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1.3拓展内容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的内在关系。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的要求是什 么? 2.2分析中国梦与青春梦、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辩证关系。 2.3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 用? (三)学时分配 4学时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掌握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了解世界观与人生 观的关系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阐述。 1.2提高内容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进而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3扩展内容 介绍中外著名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的不同观点。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2.1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2.2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三)学时分配 2学时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掌握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就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通过积极的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确立乐观向上、开 拓进取的人生态度,理解人生价值的标准、评价与实现的条件。 1.2提高内容 掌握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对人生的指引作用,理解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3扩展内容 理解人活着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应该做些什么?如果平平淡淡地生活一辈子是不是说明自己的一生没有价 值?怎样才能创造和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2.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2.3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三)学时分配 2学时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知识 掌握处理各种人生矛盾的方法,立志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2提高内容 认清错误人生观的实质与危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大学生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确立进取的 人生态度,创造人生的美好价值。 1.3扩展内容 大学生在确立人生观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人生面对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 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指明当代大学生成就出彩人生的正确方向和道路。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著作,梳理中 西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人生观。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演讲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演讲题目: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三)学时分配 2学时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掌握理想与信念的内涵及辩证关系,明确理想信念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2提高内容 理解理想与信念的特征,了解信念的不同层次。 1.3扩展内容 了解理想信念教育在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大学生将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 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学习进步同祖国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让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 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演讲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演讲题目:我的理想 (三)学时分配 1学时
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树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掌握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点。 1.2提高内容 掌握崇高理想信念的科学性质和崇高价值,深刻认识坚定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1.3扩展内容 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刻认识树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追求共 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爱国主义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2.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2.2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三)学时分配 1学时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明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应肩负的责任,在为实现中 国梦而奋斗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2提高内容 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明确“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充分认 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3扩展内容 通过课内外讲授和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夫托尔斯泰、爱迪生、弗莱明、居里夫人、毛泽东、周恩 来、钱学森、李四光、童第周、叶诸沛等人物生平事迹,充分理解理想信念对一个人成才成功的巨 大作用。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2.1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2.2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2.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2.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三)学时分配 2学时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掌握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以及重要意义,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深刻理解 中国精神的历史底蕴和丰富内涵。 1.2提高内容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在当代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 神。要紧密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紧扣弘扬中国精神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关系;要深入阐释弘扬 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精神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学 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现实意义,激发他们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贡 献力量,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弘扬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1.3扩展内容 一是可以纵向拓展,补充近代以来中国梦历史演进进程中怎样生成和铸就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引导学生以历 史的大视野来深刻理解中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之魂的重大历史意义;二是结合当今世界和中国现实,引 导学生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梦想成真的关键时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来深刻认识弘扬新时代中国 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三是紧扣大学生成长成才实际,从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内在一致性中激发其弘扬中国精神、担 当民族复兴使命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讨论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讨论题目: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三)学时分配 1学时 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三、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科学把握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弘扬爱国主义 精神,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做新时代的坚定爱国者。 1.2提高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认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深刻矛盾以及为什么还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 的关键是将报国之志、报国之情转化为效国之行,也就是如何在实践中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做一个忠诚的 爱国者,引导和帮助学生树拉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理性看待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矛 盾和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坚定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3扩展内容 了解爱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区别;深刻剖析否定党史、国史、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以及抹黑革命先烈、 诋毁英雄人物等现象,有理有据地还原历史真相、澄清错误认识、戳穿历史谎言,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从根 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讲清楚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严重危 害。从经济全球化冲击主权观念、消解国家意识的现象入手,阐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和普遍性, 驳斥爱国主义过时论、主权让渡论、人权高于主权论、无国界论等错误观念,结合各国人民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历 程和爱国主义最新实践,讲清楚强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极端重要性。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2.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与时代要求是什么?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三)学时分配 2学时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二、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深刻理解时代精神的科学内涵,正确理解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掌握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内容,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1.2提高内容 了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主要体现,知道伟大的时代精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 每一步实践过程中的精神风貌。 1.3扩展内容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在当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应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 代挑战,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 上,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讨论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讨论题目: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三)学时分配 1学时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 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2提高内容 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