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有能力对付西方的坚船利炮时,义和团被定义为国教,兴盛之极,而当慈禧太后最后改变统 治目标采取投降姿态时,义和团即刻成为非法社团,全国通缉 进一步而言,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与国家的关系如何呢?当国家足够强大时,国家占上 位,国家可以选择有利于其统治的群体,而当国家较弱时,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味 道。群体会通过暴力迫使国家承认其身份,这时群体居上位 06陈芸 前不久,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与众网民在线交流,这样一件前无古 人的事情自然被许多舆论和专家认为是一件颇有指示意味的标志性事件,有专家高呼此举是 正是给了网民作为一个公民群体的存在的身份地位,其实仔细体味这句话,不难发现它其实 暗含着公民群体身份需要国家来命名和正式认同的涵义。社会的民主化在统治者看不见的地 方孕育了不少草根阶段,而一旦这样一种具有相同行为方式的人们被大众认为是一个“群 体”,那他们的一举一动以及合法性都会逐渐落入被人考量或打探的范围 我想诘问的是,难道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团体如今都要通过这样一个“国家命名”的 类程序化过程才能获得承认和尊重吗?我们知道,认同分两种,一种是自我认同,另一种是 人外界对你的认同。自我认同不一定先于外界认同之前产生,但往往更易成为表明身份的坚 定力量。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网民所呈现出来的公民群体的力量其实早已壮大,早在胡锦涛本 次上网和网民交流之前,网民在互联网上所展示出的批判、监督之功能早已彰显无遗。“华 南虎照之谜”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早在三月份两会期间,网民通过各大论坛议政的 热潮也不可小视。 个需要被国家命名的群体必定有其不同常规的边缘性,特殊性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虽然我对于专家对予网民作为公民群体得到了存在的证明这一说法不太认同,觉得它有过度 放大国家力量的嫌疑,但是这一评论也确实揭露出网民,作为一个规模已达一亿多的群体 其在公共舆论,参政议政所表现出的力量已经得到了“官方”的重视,所以连国家元首也亲 自“下朝”与网民们交流,这种新技术时代下民意的表达将有可能纳入正轨,那个时候,网 民这一群体身份就岂止是被“命名”而是被列入正法了。 06林海音 身份的悲哀 一个群体的身份,要依靠国家权力或者象征着国家权力的方式才能得以确认,在我看有能力对付西方的坚船利炮时,义和团被定义为国教,兴盛之极,而当慈禧太后最后改变统 治目标采取投降姿态时,义和团即刻成为非法社团,全国通缉。 进一步而言,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与国家的关系如何呢?当国家足够强大时,国家占上 位,国家可以选择有利于其统治的群体,而当国家较弱时,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味 道。群体会通过暴力迫使国家承认其身份,这时群体居上位。 06 陈芸 前不久,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与众网民在线交流,这样一件前无古 人的事情自然被许多舆论和专家认为是一件颇有指示意味的标志性事件,有专家高呼此举是 正是给了网民作为一个公民群体的存在的身份地位,其实仔细体味这句话,不难发现它其实 暗含着公民群体身份需要国家来命名和正式认同的涵义。社会的民主化在统治者看不见的地 方孕育了不少草根阶段,而一旦这样一种具有相同行为方式的人们被大众认为是一个“群 体”, 那他们的一举一动以及合法性都会逐渐落入被人考量或打探的范围。 我想诘问的是,难道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团体如今都要通过这样一个“国家命名”的 类程序化过程才能获得承认和尊重吗?我们知道,认同分两种,一种是自我认同,另一种是 人外界对你的认同。自我认同不一定先于外界认同之前产生,但往往更易成为表明身份的坚 定力量。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网民所呈现出来的公民群体的力量其实早已壮大,早在胡锦涛本 次上网和网民交流之前,网民在互联网上所展示出的批判、监督之功能早已彰显无遗。“华 南虎照之谜”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早在三月份两会期间,网民通过各大论坛议政的 热潮也不可小视。 一个需要被国家命名的群体必定有其不同常规的边缘性,特殊性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虽然我对于专家对予网民作为公民群体得到了存在的证明这一说法不太认同,觉得它有过度 放大国家力量的嫌疑,但是这一评论也确实揭露出网民,作为一个规模已达一亿多的群体, 其在公共舆论,参政议政所表现出的力量已经得到了“官方”的重视,所以连国家元首也亲 自“下朝”与网民们交流,这种新技术时代下民意的表达将有可能纳入正轨,那个时候,网 民这一群体身份就岂止是被“命名”而是被列入正法了。 06 林海音 身份的悲哀 一个群体的身份,要依靠国家权力或者象征着国家权力的方式才能得以确认,在我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