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西方社会思想史》学生作业_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8,文件大小:6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 学生考试论文选(选自2008年6月) 2008年6月考试第四题-命题论文: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15%) 下面的两则报道,叙述或评论的是两个独立的事件,但都涉及同一个问题,即“群体身 份的国家命名“,以此为标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 06黄天荡 不管是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聊天,肯定网络民意合法性、承认网民作为一个公民群体存 在,还是南非法院做出判决,认定南非华人归为黑人、享受黑人的福利和优待,都反映了 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事实,一个群体唯有经过国家(法律、领导人)的许可才能获得正式的 身份认同 从历史上看,对于人群的区分多是考虑地理、经济因素,或是由于共享某些生活经济而 形成了内在的凝聚力。最典型的便是马克思关于阶级区分的观点,以经济状况和在生产体系 中的作用来区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但随着时代发展,影响人群相互之间认同的因素越来 越多,简单地距离可以有驴友、版友、车友等等,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之间交际范围的扩大, 也反映了技术进步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新兴群体如果希望获得许可 必须经过国家的许可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需要国家许可才能肯定一个群体的合法存在呢?或者说,国家拥 有了哪些资源是保证一个群体身份认同所必须的呢? 考察国家与人的关系,我们必须回到韦伯所论述的官僚制。现在民族国家发展的趋势便 是韦伯语言的越来越有效率、越来越庞杂的官僚体系,官僚制成了唯一有效的统治体系,能 够合法地调动其控制的大量资源,决定每个公民的前途与命运。所以,胡总书记网上聊天的 一次小小尝试就有了很多的解读,因为这是一个象征,这代表了可能获得的资源,不管是宏 观上的合法性的认同,还是具体的普通官员上网了解民情的响应。而南非的事例则更为具体, 华人被归为黑人,直接的考量即是其背后所包含的种种优惠条件,优惠价格购买股票、优先 提拔到商界高层等等 而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官僚体系的不人性化,或者说,现代国家已经成为了具有某种 自主性的异化的存在。国家掌控原本由社会、由文化控制的领域,国家获得的资源是以牺牲 其它的领域为代价的。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以前中国的农民革命只要揭竿而起再自立为王

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 学生考试论文选 (选自 2008 年 6 月) 2008 年 6 月考试第四题 -命题论文: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 (15%) 下面的两则报道,叙述或评论的是两个独立的事件,但都涉及同一个问题,即 “群体身 份的国家命名“,以此为标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 06 黄天荡 不管是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聊天,肯定网络民意合法性、承认网民作为一个公民群体存 在,还是南非法院做出判决,认定南非华人归为黑人、享受黑人的福利和优待,都反映了一 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事实,一个群体唯有经过国家(法律、领导人)的许可才能获得正式的 身份认同。 从历史上看,对于人群的区分多是考虑地理、经济因素,或是由于共享某些生活经济而 形成了内在的凝聚力。最典型的便是马克思关于阶级区分的观点,以经济状况和在生产体系 中的作用来区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但随着时代发展,影响人群相互之间认同的因素越来 越多,简单地距离可以有驴友、版友、车友等等,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之间交际范围的扩大, 也反映了技术进步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新兴群体如果希望获得许可 必须经过国家的许可。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需要国家许可才能肯定一个群体的合法存在呢?或者说,国家拥 有了哪些资源是保证一个群体身份认同所必须的呢? 考察国家与人的关系,我们必须回到韦伯所论述的官僚制。现在民族国家发展的趋势便 是韦伯语言的越来越有效率、越来越庞杂的官僚体系,官僚制成了唯一有效的统治体系,能 够合法地调动其控制的大量资源,决定每个公民的前途与命运。所以,胡总书记网上聊天的 一次小小尝试就有了很多的解读,因为这是一个象征,这代表了可能获得的资源,不管是宏 观上的合法性的认同,还是具体的普通官员上网了解民情的响应。而南非的事例则更为具体, 华人被归为黑人,直接的考量即是其背后所包含的种种优惠条件,优惠价格购买股票、优先 提拔到商界高层等等。 而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官僚体系的不人性化,或者说,现代国家已经成为了具有某种 自主性的异化的存在。国家掌控原本由社会、由文化控制的领域,国家获得的资源是以牺牲 其它的领域为代价的。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以前中国的农民革命只要揭竿而起再自立为王

就可以宣告国家的成立,但现在,一个国家要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同必须经过一系列标准和体 系的考量。而群体认同的发展也同此理。另外,官僚体系的不人性化或者说“理性化”就意 味着其割裂了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不从实际背景出发而完全在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寻找支 撑。或许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觉得有点别扭,为什么华人要被归为黑人呢?并不是说黑人是歧 视性的词语,但为什么不能再增加一条黄种人的优惠条款呢?这就是官僚体系赤裸裸地挑战 人性的证据,合理但不合意 以上即是我关于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的一些思考,主要集中在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分析 上,请老师批评指正 06汤诗杰 国家给群体的身份进行命名,这种现象古今中外是屡见不鲜的,而关键在于这样的命名 具有何种的意义 意义意味着命名不单单是给个称号。这种命名之所以受到关注也是因为命名本身包含利 益的关系,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要解释为何命名具有这种利益相关性,就要理 解命名从另一角度来说就是说一次再定位 说到定位,我们马上可以想到用布迪厄的场域来解释这一现象。对于南非华人而言,法 院的一纸判决改变的是其在南非社会中就社会地位的场域上所处的位置,即从白人到黑人 从没有受过种族压迫的种族到受过种族压迫的种族,从而,使他们的处境彻底改善,而且不 仅位置改变,由于位置关系的改变他们手头用于决余的资本也发生了变化,按照布迪厄的分 发,这是质变,总量改变,但是由于规则的改变,他们手头的知识能力都随着群体身份的改 变而上了一个层次,在南非社会的场域中更有价值了 但在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这种命名得以可能,或者说它的效果得以可能的原因,也 即,在南非社会的场域中,少数民族归根结底是属于被支配的群体的,即政府和法院手上的 资源才是更高层次的,在这方面,南非华人的群体也是在看清这种关系的情况下走了一条正 确的改变规则的道路。正式国家权利的支配地位使得这样的命名与再定位得以可能,也得以 有真正的效果。 但是,我们又要反过来看,命名行为对于国家又有什么意义呢?即国家是否也和群体一 样,从命名行为中谋求什么?布迪厄也分析过,在场域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一方采取的常常是 保护的策略。那么可想而知,对于国家与政府而言,保护?不是?命名的团体,而是自己的 统治,华人收到的不公正待遇无疑是标榜种族平等的,南非民主政府的一块心痛,威胁着其

就可以宣告国家的成立,但现在,一个国家要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同必须经过一系列标准和体 系的考量。而群体认同的发展也同此理。另外,官僚体系的不人性化或者说“理性化”就意 味着其割裂了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不从实际背景出发而完全在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寻找支 撑。或许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觉得有点别扭,为什么华人要被归为黑人呢?并不是说黑人是歧 视性的词语,但为什么不能再增加一条黄种人的优惠条款呢?这就是官僚体系赤裸裸地挑战 人性的证据,合理但不合意。 以上即是我关于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的一些思考,主要集中在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分析 上,请老师批评指正。 06 汤诗杰 国家给群体的身份进行命名,这种现象古今中外是屡见不鲜的,而关键在于这样的命名 具有何种的意义。 意义意味着命名不单单是给个称号。这种命名之所以受到关注也是因为命名本身包含利 益的关系,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要解释为何命名具有这种利益相关性,就要理 解命名从另一角度来说就是说一次再定位。 说到定位,我们马上可以想到用布迪厄的场域来解释这一现象。对于南非华人而言,法 院的一纸判决改变的是其在南非社会中就社会地位的场域上所处的位置,即从白人到黑人, 从没有受过种族压迫的种族到受过种族压迫的种族,从而,使他们的处境彻底改善,而且不 仅位置改变,由于位置关系的改变他们手头用于决余的资本也发生了变化,按照布迪厄的分 发,这是质变,总量改变,但是由于规则的改变,他们手头的知识能力都随着群体身份的改 变而上了一个层次,在南非社会的场域中更有价值了。 但在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这种命名得以可能,或者说它的效果得以可能的原因,也 即,在南非社会的场域中,少数民族归根结底是属于被支配的群体的,即政府和法院手上的 资源才是更高层次的,在这方面,南非华人的群体也是在看清这种关系的情况下走了一条正 确的改变规则的道路。正式国家权利的支配地位使得这样的命名与再定位得以可能,也得以 有真正的效果。 但是,我们又要反过来看,命名行为对于国家又有什么意义呢?即国家是否也和群体一 样,从命名行为中谋求什么?布迪厄也分析过,在场域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一方采取的常常是 保护的策略。那么可想而知,对于国家与政府而言,保护?不是?命名的团体,而是自己的 统治,华人收到的不公正待遇无疑是标榜种族平等的,南非民主政府的一块心痛,威胁着其

正常性,而中国日益广大的网民群体的力量在近年来的多次事件中得到体现,政府积极地进 行回应并承认其公民地位不能不说是巩固着自己的统治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已不再一统天下 的时段,可以规范与整合老大的可以算乌合之众的网民群体的感慨也只有公民责任与爱国心 了吧 总而言之,正确看待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利益关系的变动与政治上的双向需求都是要 考虑的因素,当然,在这两个案例中都没有体现另一点,即一种命名可能对其他群体造成利 益损害。这也是国家政策一定会考虑的一环,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的晋国神社与甲级战犯的 问题。 05张莉 “群里身份的国家命名”顾名思意就是国家承认或确认社会中某一群体的身份,这个“身 份”可以包括网民身份、公民身份等。这种确认或命名体现的其实是国家的控制力,国家对 这一部分群体的某种恐惧、忧患 比如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网民在线交流,是为了肯定网络民意合法性和承认网民之为一个 公民群体的存在。众所周知,网络是个沟通交流的巨大平台,各种身份、地位、种族的人在 上面可以畅所欲言。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名身份的可匿名性,使得网络中存在很多不 安定因素,网民身份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认定。国家承认网络民意的合法性,本质上是为了 实现其对该领域(网络)的控制,能够以软权力安抚稳定部分网民对当权者的不满情绪,从 而稳定秩序。而且在网络中,是各种“符号”的互动,网民在虚拟空间力用“字符”相互沟 通交流。 国家命名群体身这一行为实际上也体现出只是与权力同时存在的理论。国家为什么要特 意命名某一群体的身份呢?只有在这类群体被确认、被规定之后,才能真正认识他们。“群 体身份”是一个被构建起来的身份,这里有一个完整的陈述。首先,该群体中是由那些人构 成的?他们实施什么样的行为?他们的行为对社会有何影响?如何确认这一群体的影响? 这些问题都是包含在“群体身份”的承认过程中的,这是一种建构的知识,权力在其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而公民赋予国家承认其身份的合法性,反过来,就是承认国家政府的合法性,承认其权 力的正当运用。群体乐于接受这汇总“命名”,这种“社会控制”实际上体现了该群里对国 家权力的服从与认可。他们虽然处于无所不在的权力控制之下,但是他们是心甘情愿的。权 力并不总是消极的、强制的、暴力的,权力还可能是积极的、创造性的。国家对群体身份的

正常性,而中国日益广大的网民群体的力量在近年来的多次事件中得到体现,政府积极地进 行回应并承认其公民地位不能不说是巩固着自己的统治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已不再一统天下 的时段,可以规范与整合老大的可以算乌合之众的网民群体的感慨也只有公民责任与爱国心 了吧。 总而言之,正确看待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利益关系的变动与政治上的双向需求都是要 考虑的因素,当然,在这两个案例中都没有体现另一点,即一种命名可能对其他群体造成利 益损害。这也是国家政策一定会考虑的一环,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的晋国神社与甲级战犯的 问题。 05 张莉 “群里身份的国家命名”顾名思意就是国家承认或确认社会中某一群体的身份,这个“身 份”可以包括网民身份、公民身份等。这种确认或命名体现的其实是国家的控制力,国家对 这一部分群体的某种恐惧、忧患。 比如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网民在线交流,是为了肯定网络民意合法性和承认网民之为一个 公民群体的存在。众所周知,网络是个沟通交流的巨大平台,各种身份、地位、种族的人在 上面可以畅所欲言。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名身份的可匿名性,使得网络中存在很多不 安定因素,网民身份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认定。国家承认网络民意的合法性,本质上是为了 实现其对该领域(网络)的控制,能够以软权力安抚稳定部分网民对当权者的不满情绪,从 而稳定秩序。而且在网络中,是各种“符号”的互动,网民在虚拟空间力用“字符”相互沟 通交流。 国家命名群体身这一行为实际上也体现出只是与权力同时存在的理论。国家为什么要特 意命名某一群体的身份呢?只有在这类群体被确认、被规定之后,才能真正认识他们。“群 体身份”是一个被构建起来的身份,这里有一个完整的陈述。首先,该群体中是由那些人构 成的?他们实施什么样的行为?他们的行为对社会有何影响?如何确认这一群体的影响? 这些问题都是包含在“群体身份”的承认过程中的,这是一种建构的知识,权力在其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而公民赋予国家承认其身份的合法性,反过来,就是承认国家政府的合法性,承认其权 力的正当运用。群体乐于接受这汇总“命名”,这种“社会控制”实际上体现了该群里对国 家权力的服从与认可。他们虽然处于无所不在的权力控制之下,但是他们是心甘情愿的。权 力并不总是消极的、强制的、暴力的,权力还可能是积极的、创造性的。国家对群体身份的

命名同时体现出对该群体的关注,对该群体的关注,对该群体声音的聆听,这是一种积极的 社会控制,是权力的积极运用,也是国家与公民之间有效的互动 “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本身具有多个概念性问题,什么是群体身份?怎么确认群体? 如何定义身份?为什么群体身份需要国家命虽然这一系列问题在这里我暂不具体讨论。最重 要一点是这一系列问题都包含着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国家的权力,以及公民对国家权力的 服从,体现着国家权力在公共淋浴所发挥的作用 05刘芳琼 两则事件都涉及了同样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加以展开,具体论述群体身份的国家 命名对于群体的意义、国家命名群体身份的方法,以及国家命名群体身份的时效性。 首先,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对于群体的意义在于这使得这一群体获得了合法性。自然而然他 也就拥有了合理性。借助场域的理论,一旦该群体具有合法性。那么它所存在就是光明正大 的了。对于每一个场域而言,它本身是具有竞争的特性的。它鼓励居于其中的个人或者团体 去争取,保护自己的权力,以获得最大的利益。例如选文中被定义为黑人的南非华人就可以 享受黑人的社会福利上拥有的权力。 当一个群体获得了合法性的身份后,该群体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从 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其次,国家命名群体身份的方法。毫无疑问,此种方法有顺应民意法。这是最自然而然 的,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是民之所向的,也是最和平的:暴力法,是群体通过暴力手段向 国家权威提出威胁而迫使国家对其命名的。这种方法可能国家是居于被动地位的。但是否对 于该群体的命名是民之所向不能一言蔽之。胡锦涛对于网络群体的身份命名显然是顺应民意 法。另外,还有第三种国家命名群体身份的方法一一国家出于统治的需要,预先命名一个群 体,赋予其合法性,然后将其推向社会,是社会接受。 从上述的两则材料中可以发现,对于群体进行身份的命名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正式的 如南非华人获得黑人身份,是通过法律形式命名,非正式的如第一则材料,国家领导人的出 现而使其获得身份 最后,群体身份的时效性。一个群体在获得其身份后,是否就永远拥有了合法性呢?笔 者认为这由社会变迁以及该群体自身的发展所决定。在对于如美国等两党制国家,共和党执 政时获得群体身份而在民主党执政时可能就会被取消。颇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味道。与 此同时,这也取决于该群体自身的发展,举例而言,以义和团为例,当慈禧太后认为义和团

命名同时体现出对该群体的关注,对该群体的关注,对该群体声音的聆听,这是一种积极的 社会控制,是权力的积极运用,也是国家与公民之间有效的互动。 “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本身具有多个概念性问题,什么是群体身份?怎么确认群体? 如何定义身份?为什么群体身份需要国家命虽然这一系列问题在这里我暂不具体讨论。最重 要一点是这一系列问题都包含着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国家的权力,以及公民对国家权力的 服从,体现着国家权力在公共淋浴所发挥的作用。 05 刘芳琼 两则事件都涉及了同样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加以展开,具体论述群体身份的国家 命名对于群体的意义、国家命名群体身份的方法,以及国家命名群体身份的时效性。 首先,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对于群体的意义在于这使得这一群体获得了合法性。自然而然他 也就拥有了合理性。借助场域的理论,一旦该群体具有合法性。那么它所存在就是光明正大 的了。对于每一个场域而言,它本身是具有竞争的特性的。它鼓励居于其中的个人或者团体 去争取,保护自己的权力,以获得最大的利益。例如选文中被定义为黑人的南非华人就可以 享受黑人的社会福利上拥有的权力。 当一个群体获得了合法性的身份后,该群体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从 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其次,国家命名群体身份的方法。毫无疑问,此种方法有顺应民意法。这是最自然而然 的,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是民之所向的,也是最和平的;暴力法,是群体通过暴力手段向 国家权威提出威胁而迫使国家对其命名的。这种方法可能国家是居于被动地位的。但是否对 于该群体的命名是民之所向不能一言蔽之。胡锦涛对于网络群体的身份命名显然是顺应民意 法。另外,还有第三种国家命名群体身份的方法——国家出于统治的需要,预先命名一个群 体,赋予其合法性,然后将其推向社会,是社会接受。 从上述的两则材料中可以发现,对于群体进行身份的命名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正式的 如南非华人获得黑人身份,是通过法律形式命名,非正式的如第一则材料,国家领导人的出 现而使其获得身份。 最后,群体身份的时效性。一个群体在获得其身份后,是否就永远拥有了合法性呢?笔 者认为这由社会变迁以及该群体自身的发展所决定。在对于如美国等两党制国家,共和党执 政时获得群体身份而在民主党执政时可能就会被取消。颇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味道。与 此同时,这也取决于该群体自身的发展,举例而言,以义和团为例,当慈禧太后认为义和团

有能力对付西方的坚船利炮时,义和团被定义为国教,兴盛之极,而当慈禧太后最后改变统 治目标采取投降姿态时,义和团即刻成为非法社团,全国通缉 进一步而言,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与国家的关系如何呢?当国家足够强大时,国家占上 位,国家可以选择有利于其统治的群体,而当国家较弱时,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味 道。群体会通过暴力迫使国家承认其身份,这时群体居上位 06陈芸 前不久,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与众网民在线交流,这样一件前无古 人的事情自然被许多舆论和专家认为是一件颇有指示意味的标志性事件,有专家高呼此举是 正是给了网民作为一个公民群体的存在的身份地位,其实仔细体味这句话,不难发现它其实 暗含着公民群体身份需要国家来命名和正式认同的涵义。社会的民主化在统治者看不见的地 方孕育了不少草根阶段,而一旦这样一种具有相同行为方式的人们被大众认为是一个“群 体”,那他们的一举一动以及合法性都会逐渐落入被人考量或打探的范围 我想诘问的是,难道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团体如今都要通过这样一个“国家命名”的 类程序化过程才能获得承认和尊重吗?我们知道,认同分两种,一种是自我认同,另一种是 人外界对你的认同。自我认同不一定先于外界认同之前产生,但往往更易成为表明身份的坚 定力量。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网民所呈现出来的公民群体的力量其实早已壮大,早在胡锦涛本 次上网和网民交流之前,网民在互联网上所展示出的批判、监督之功能早已彰显无遗。“华 南虎照之谜”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早在三月份两会期间,网民通过各大论坛议政的 热潮也不可小视。 个需要被国家命名的群体必定有其不同常规的边缘性,特殊性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虽然我对于专家对予网民作为公民群体得到了存在的证明这一说法不太认同,觉得它有过度 放大国家力量的嫌疑,但是这一评论也确实揭露出网民,作为一个规模已达一亿多的群体 其在公共舆论,参政议政所表现出的力量已经得到了“官方”的重视,所以连国家元首也亲 自“下朝”与网民们交流,这种新技术时代下民意的表达将有可能纳入正轨,那个时候,网 民这一群体身份就岂止是被“命名”而是被列入正法了。 06林海音 身份的悲哀 一个群体的身份,要依靠国家权力或者象征着国家权力的方式才能得以确认,在我看

有能力对付西方的坚船利炮时,义和团被定义为国教,兴盛之极,而当慈禧太后最后改变统 治目标采取投降姿态时,义和团即刻成为非法社团,全国通缉。 进一步而言,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与国家的关系如何呢?当国家足够强大时,国家占上 位,国家可以选择有利于其统治的群体,而当国家较弱时,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味 道。群体会通过暴力迫使国家承认其身份,这时群体居上位。 06 陈芸 前不久,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与众网民在线交流,这样一件前无古 人的事情自然被许多舆论和专家认为是一件颇有指示意味的标志性事件,有专家高呼此举是 正是给了网民作为一个公民群体的存在的身份地位,其实仔细体味这句话,不难发现它其实 暗含着公民群体身份需要国家来命名和正式认同的涵义。社会的民主化在统治者看不见的地 方孕育了不少草根阶段,而一旦这样一种具有相同行为方式的人们被大众认为是一个“群 体”, 那他们的一举一动以及合法性都会逐渐落入被人考量或打探的范围。 我想诘问的是,难道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团体如今都要通过这样一个“国家命名”的 类程序化过程才能获得承认和尊重吗?我们知道,认同分两种,一种是自我认同,另一种是 人外界对你的认同。自我认同不一定先于外界认同之前产生,但往往更易成为表明身份的坚 定力量。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网民所呈现出来的公民群体的力量其实早已壮大,早在胡锦涛本 次上网和网民交流之前,网民在互联网上所展示出的批判、监督之功能早已彰显无遗。“华 南虎照之谜”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早在三月份两会期间,网民通过各大论坛议政的 热潮也不可小视。 一个需要被国家命名的群体必定有其不同常规的边缘性,特殊性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虽然我对于专家对予网民作为公民群体得到了存在的证明这一说法不太认同,觉得它有过度 放大国家力量的嫌疑,但是这一评论也确实揭露出网民,作为一个规模已达一亿多的群体, 其在公共舆论,参政议政所表现出的力量已经得到了“官方”的重视,所以连国家元首也亲 自“下朝”与网民们交流,这种新技术时代下民意的表达将有可能纳入正轨,那个时候,网 民这一群体身份就岂止是被“命名”而是被列入正法了。 06 林海音 身份的悲哀 一个群体的身份,要依靠国家权力或者象征着国家权力的方式才能得以确认,在我看

来,这实是一种悲哀。 不管是网民还是南非华人,不管这些身份是不是能由他们来选择,能不能改变,但是无 疑是紧紧跟随、依附于他们的。伴随肉体的存在而存在。而正是这样一种我们自身能清楚认 识到,并且作为我们成为”社会人“的一种象征的身份,却不得自我肯定。而要外在力量的 保证,这种自我认同的不得保证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国家的无形力量。 这两类人群,可以说都是没有什么权力可及途径的弱势群体,由于处于身份合理性、合法性 的缺失,他们处于被各自所在的社会边缘化的状态。在校园里认识的一个南非华人姑娘曾经 对我说,”在南非,华人并不受优待,有时还受歧视,还不如来中国享受留学生的待遇“。 当一群人因为身份缺失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存坏境时,我们面对此景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国 家力量作用于个人的途径已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唯有得到国家的认同,我才能成为我, 我才有话语权,我的声音才能被认同,这是何等境地 可见,自启蒙精神而来的”人生而平等“已不复存在,人的身份高低,已成了国家作用 的对象,由国家说了算,社会体系、国家权力对人的塑造已达到了如此可怕的境界,照理来 说应该是无赋的人身权却已在国家理性的重压之下不能成为自己存在的依据。 人类主体的主动性大大丧失,让我想到了福柯笔下的”驯服“,结构主义的”塑造“。这种 由上至下的施舍性的认同给予与由上至下的声音反馈不得相互平行。这是国家制度的问题, 更是无处不在的理性化问题,而这个问题却也让我们看不到出路,国家理性的机器轰隆隆碾 过每一寸土地,个人的主体性无处发挥,不得抗争,而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保持国家秩序 的需要,柏拉图式的乌托邦是不可能存在的,马克思看到了理性主义的致命之处,但他提出 的革命化手段更是不能为我们所用。于是,只好有更多的边缘群体默默地忍受着身份的缺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期待着制度的完善可以终有一日泽福到他们一一诸不知,”制度的完善“又 是另一种国家权力的体现,另一种理性主题的表现啊,因为它陷入困境,却又只能求诸于它 得以解救。多么可笑。 基督教说,“人啊,或为你自己”。而我们能不能成为自己早已不是由我们说了算,若真 有上帝,大概也只能在天上默默摇头了吧。 06刘佳辰 以上两则报道揭示群体身份所面临的困境( dilemma):事实的存在与法理的存在之间 的张力 首先,是什么原因构成群体身份事实存在与法理存在之间的冲突?

来,这实是一种悲哀。 不管是网民还是南非华人,不管这些身份是不是能由他们来选择,能不能改变,但是无 疑是紧紧跟随、依附于他们的。伴随肉体的存在而存在。而正是这样一种我们自身能清楚认 识到,并且作为我们成为”社会人“的一种象征的身份,却不得自我肯定。而要外在力量的 保证,这种自我认同的不得保证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国家的无形力量。 这两类人群,可以说都是没有什么权力可及途径的弱势群体,由于处于身份合理性、合法性 的缺失,他们处于被各自所在的社会边缘化的状态。在校园里认识的一个南非华人姑娘曾经 对我说,”在南非,华人并不受优待,有时还受歧视,还不如来中国享受留学生的待遇“。 当一群人因为身份缺失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存坏境时,我们面对此景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国 家力量作用于个人的途径已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唯有得到国家的认同,我才能成为我, 我才有话语权,我的声音才能被认同,这是何等境地。 可见,自启蒙精神而来的”人生而平等“已不复存在,人的身份高低,已成了国家作用 的对象,由国家说了算,社会体系、国家权力对人的塑造已达到了如此可怕的境界,照理来 说应该是无赋的人身权却已在国家理性的重压之下不能成为自己存在的依据。 人类主体的主动性大大丧失,让我想到了福柯笔下的”驯服“,结构主义的”塑造“。这种 由上至下的施舍性的认同给予与由上至下的声音反馈不得相互平行。这是国家制度的问题, 更是无处不在的理性化问题,而这个问题却也让我们看不到出路,国家理性的机器轰隆隆碾 过每一寸土地,个人的主体性无处发挥,不得抗争,而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保持国家秩序 的需要,柏拉图式的乌托邦是不可能存在的,马克思看到了理性主义的致命之处,但他提出 的革命化手段更是不能为我们所用。于是,只好有更多的边缘群体默默地忍受着身份的缺乏,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期待着制度的完善可以终有一日泽福到他们——诸不知,”制度的完善“又 是另一种国家权力的体现,另一种理性主题的表现啊,因为它陷入困境,却又只能求诸于它 得以解救。多么可笑。 基督教说,“人啊,或为你自己”。而我们能不能成为自己早已不是由我们说了算,若真 有上帝,大概也只能在天上默默摇头了吧。 06 刘佳辰 以上两则报道揭示群体身份所面临的困境(dilemma):事实的存在与法理的存在之间 的张力。 首先,是什么原因构成群体身份事实存在与法理存在之间的冲突?

吉登斯把现代性称为”难以驾驱的庞然大物“,其复杂性远远超于传统的”民族-国家“的 治理范畴:其多维度性横跨政治、经济、均是诸多领域:其早已不被一根因地缘政治划定的 国界线所束缚,成为跨国的全球化问题。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把现代国家比作”利维坦“强 调的是其巨大的力量。从霍布斯到吉登斯的理论变迁,不难看出21世纪作为地缘政治代表 的行为体( actor)——现代国家所面临的困境。现代国家在法理基础上获得其统治的正当 性和合法性,其治理的难度愈加困难。无论是中国的网络民意还是南非华人群体早已是不可 辩驳地、不可否认地作为客观事实存在。但在现代国家的框架下,试试的存在并不等于获得 法理的合法性。法理的合法性不仅仅意味“国家命名”,更重要的是国家对其利益的肯定和 其作为合法群体法律身份的肯定。所以,构成群体身份事实存在与法理存在之间的冲突的本 质是一场利益的平衡。获得法理承认意味着一整套的利益保护机制 其次,为什么群体身份事实的存在不等于法理的存在? 这个问题牵涉到现代国家话语体系的掌握。根据福柯的“知识权力”论,权力通过生 套真理的话语体系,规定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不合法的,从而建立权 力的基础,规训整个社会。可见,话语体系由权力掌握,没有权利的认可,事实的存在并不 具备合法性。另一方面,根据福柯的后现代视角,权利的运行机制非静止,而是动态的,弥 散的,渗透的,权力的运行过程改变权力的方式,即为原文不具备合法性的经过机制运作可 以获得合法性。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胡锦涛与网民交流可以被认为是肯定网络民意的合法 性,南非法院在法律上承认南非华人获黑人待遇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国家掌握权力,权力产生一套关于合法性的话语权,所以才有两则 报道“群体身份与国家命名”的命题。也正因为如此,才产生群体身份事实存在与法理存在 间的张力 06戴晶磊 所谓的“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指的是国家通过某些手段认可存在于社会中的某个特定 群体的合法性,并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上述的两个例子均是有关于此的,前者是国家 领域通过与网民的交流肯定网民及网络民意,后者是通过立法赋予南非华人以一定权利,力 图消除人种间的隔阂。显然,两者命名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国家领导人代表国家来认 可,后者是借用法律途径,但是我并不认为这就真正认可了其“群体身份”,因为认可并不 是外在的程序制度化的过程,若要真正产生效力首先得大众观念上普遍认可。 以第一个案例为例,实则根本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认可。且不那其中的程序问题来说

吉登斯把现代性称为”难以驾驱的庞然大物“,其复杂性远远超于传统的”民族-国家“的 治理范畴;其多维度性横跨政治、经济、均是诸多领域;其早已不被一根因地缘政治划定的 国界线所束缚,成为跨国的全球化问题。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把现代国家比作”利维坦“强 调的是其巨大的力量。从霍布斯到吉登斯的理论变迁,不难看出 21 世纪作为地缘政治代表 的行为体(actor)——现代国家所面临的困境。现代国家在法理基础上获得其统治的正当 性和合法性,其治理的难度愈加困难。无论是中国的网络民意还是南非华人群体早已是不可 辩驳地、不可否认地作为客观事实存在。但在现代国家的框架下,试试的存在并不等于获得 法理的合法性。法理的合法性不仅仅意味“国家命名”,更重要的是国家对其利益的肯定和 其作为合法群体法律身份的肯定。所以,构成群体身份事实存在与法理存在之间的冲突的本 质是一场利益的平衡。获得法理承认意味着一整套的利益保护机制。 其次,为什么群体身份事实的存在不等于法理的存在? 这个问题牵涉到现代国家话语体系的掌握。根据福柯的“知识-权力”论,权力通过生 产一套真理的话语体系,规定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不合法的,从而建立权 力的基础,规训整个社会。可见,话语体系由权力掌握,没有权利的认可,事实的存在并不 具备合法性。另一方面,根据福柯的后现代视角,权利的运行机制非静止,而是动态的,弥 散的,渗透的,权力的运行过程改变权力的方式,即为原文不具备合法性的经过机制运作可 以获得合法性。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胡锦涛与网民交流可以被认为是肯定网络民意的合法 性,南非法院在法律上承认南非华人获黑人待遇。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国家掌握权力,权力产生一套关于合法性的话语权,所以才有两则 报道“群体身份与国家命名”的命题。也正因为如此,才产生群体身份事实存在与法理存在 间的张力。 06 戴晶磊 所谓的“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指的是国家通过某些手段认可存在于社会中的某个特定 群体的合法性,并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上述的两个例子均是有关于此的,前者是国家 领域通过与网民的交流肯定网民及网络民意,后者是通过立法赋予南非华人以一定权利,力 图消除人种间的隔阂。显然,两者命名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国家领导人代表国家来认 可,后者是借用法律途径,但是我并不认为这就真正认可了其“群体身份”,因为认可并不 是外在的程序制度化的过程,若要真正产生效力首先得大众观念上普遍认可。 以第一个案例为例,实则根本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认可。且不那其中的程序问题来说

总书记与网民之间的交谈只是将网民看做其所身处的群体一一广大人民来看待,并贯彻“以 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信条。因为一旦认可网民,便随即代表认可网络公意的合法性,即网 络作为一个类似“公共领域”的存在性。而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在“党管宣传”信念的指引 下,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不可能被轻易地打开缺口,形成网络世界内部真正民主,并对国家 的政策举措真正产生约東力的景象。国家也确实在制约着这样一个群体,比如通过删帖子, 屏蔽等途径。这直接导致了网络空间的越发局限,至少网民在一步步被淡出谈论政治的舞台 所以由此看来,即使是认可网民存在的合法性,甚至是以法律加以贯彻,那只是被“异化” 的网民群体,其作为网民的身份权限仍然收到限制,不可能也不能够将其作用完全发挥。 而对于“南非华人“问题也是如此,国家虽然法律认可并付诸实践,但是这并不是改变社会 意识形态上那种存在已久的观念,正如美国对待黑人问题,虽然也是通过落实多家法律认可 其身份性,但是隔离这仍然是社区中的普遍分布 所以,虽然国家认可了某些特殊群体的存在,但是这种权力的行使必然会导致来自民间 社会的强烈冲击,或是执政者自身内部的矛盾心理。问题的关键是此种认可命名不应只通过 强制形式,而更应针对社会上的广大群体,立法只是初步解决问题,其后更应该跟上有效的 政策加以完善,调节,或是依托社会的民间力量、组织、工会等协作,”命名“不应老是灌 输义务权力,而应宣传一种更具有时代性的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 而作为中国的“网民”问题,更应当是民主典型的广泛性传播问题,对于此,国家首先 应放下自己的矜持,在整个过程中全程进行积极有效推动 06何颖颖 即使在民族国家被有些思想家认为即将解体的今日,国家对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依旧是 不可低估的,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其背后实在意味着一种确认,更是一种接纳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网络公民的国家命名,在这里,网民的身份具有了一种合法性,而这 种合法性,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网络,是当今中国市民社会的代称,网络本身不过一 撮人而已,但是网络对于中国而言,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网络的国家命名即是中国市民社 会的国家命名,这种合法性的确认,便不同于网络与国家的关系了。网络与国家,网络到底 为卑,国家到底为尊,但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则是一种合法性的双向确认,国家的合法性来 自社会的认可,而社会的合法性也要来自于国家的确认。这不是单单对于网络认可的单方面 的施舍,这更是国家主动向社会寻觅合法性与支持的一种政治行为。所以胡锦涛的行为具有 很强的政治象征色彩

总书记与网民之间的交谈只是将网民看做其所身处的群体——广大人民来看待,并贯彻“以 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信条。因为一旦认可网民,便随即代表认可网络公意的合法性,即网 络作为一个类似“公共领域”的存在性。而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在“党管宣传”信念的指引 下,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不可能被轻易地打开缺口,形成网络世界内部真正民主,并对国家 的政策举措真正产生约束力的景象。国家也确实在制约着这样一个群体,比如通过删帖子, 屏蔽等途径。这直接导致了网络空间的越发局限,至少网民在一步步被淡出谈论政治的舞台。 所以由此看来,即使是认可网民存在的合法性,甚至是以法律加以贯彻,那只是被“异化” 的网民群体,其作为网民的身份权限仍然收到限制,不可能也不能够将其作用完全发挥。 而对于“南非华人“问题也是如此,国家虽然法律认可并付诸实践,但是这并不是改变社会 意识形态上那种存在已久的观念,正如美国对待黑人问题,虽然也是通过落实多家法律认可 其身份性,但是隔离这仍然是社区中的普遍分布。 所以,虽然国家认可了某些特殊群体的存在,但是这种权力的行使必然会导致来自民间 社会的强烈冲击,或是执政者自身内部的矛盾心理。问题的关键是此种认可命名不应只通过 强制形式,而更应针对社会上的广大群体,立法只是初步解决问题,其后更应该跟上有效的 政策加以完善,调节,或是依托社会的民间力量、组织、工会等协作,”命名“不应老是灌 输义务权力,而应宣传一种更具有时代性的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 而作为中国的“网民”问题,更应当是民主典型的广泛性传播问题,对于此,国家首先 应放下自己的矜持,在整个过程中全程进行积极有效推动。 06 何颖颖 即使在民族国家被有些思想家认为即将解体的今日,国家对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依旧是 不可低估的,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其背后实在意味着一种确认,更是一种接纳。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网络公民的国家命名,在这里,网民的身份具有了一种合法性,而这 种合法性,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网络,是当今中国市民社会的代称,网络本身不过一 撮人而已,但是网络对于中国而言,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网络的国家命名即是中国市民社 会的国家命名,这种合法性的确认,便不同于网络与国家的关系了。网络与国家,网络到底 为卑,国家到底为尊,但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则是一种合法性的双向确认,国家的合法性来 自社会的认可,而社会的合法性也要来自于国家的确认。这不是单单对于网络认可的单方面 的施舍,这更是国家主动向社会寻觅合法性与支持的一种政治行为。所以胡锦涛的行为具有 很强的政治象征色彩

同时,对于网民作为一个公民群体的确认,也是近年来我国处理国家与民间关系的策略 的体现。我国的政治民主化,反腐等做的还远远不够,下层人民自然有怨,但是从这次地震 来看,国家在面对改革与可能造成的动乱之间采取了比19年前更明智的做法。高层力求在 人民中建立一种与中央的非对抗关系,而将矛盾留在中层与基层国家机关,这是为什么温频 频以示亲民的理由之一,是亲民,亦是抚民。对于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将直接带来一种对国 家的认同感。本来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正了名,便是国家的人,这不仅仅是第二个例子中出 于方便的考虑,更是一种拉拢群体带来认同与信任的策略 对于命名,中国古代是最可为法的。天子封臣,有的就是赐以姓,赐以姓便是天子的家 人,这对于加强社会的统一与整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个人需要认同,而群体也西药认同,国家命名是给予群体一个身份的确认,只有有了这 种身份认同才更加有利于群体依照这种认同所给予的角色要求去行事。古之天子之臣,今之 与中央的非对抗关系,莫不利用了这个原理,以达到社会与国家的稳定 另外,对于群体的国家命名亦是一种对我国市民社会存在的默许,在抗震中,有不少志 愿者参与其中,为此,我觉得国家予以的确认还尚不够。在我国,市民社会的发展是不能脱 离国家的配合的,国家对于这一个群体的命名,将创造的是一个范式,是一个可以参与其中 的角色,而后来的群体则可以遵循这个规则来决定,来规范展开自己的行为 因此,我觉得对群体的国家命名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有利于群体健康,有法度的成长 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国家治理的稳定,赢得统治的合法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不可以无法度,有的法度是明,有的法度是暗,利用社会规律,认同 的规律亦是一种暗的法度,它规避了明的法度的对抗性,而又起了其规范的作用 05黄励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由于较相近的社会地位或社会生活而形成一个群体,但是这样的 群体并不一定具有地位上的合法性。通过人们不断的活动,并通过活动使自己的群体成为 个客观的被接受的存在,这个过程就说明了社会是人的产物。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亦具这样 种外部化和客观化的辩证过程的形象例子。 网民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的出现,是由于互联网使用技术普及的结果。人们开始不 断地将自己的意见通过网络的渠道发表出去,不管是否合理,都是一种将自身意志思想投射 出去的活动,这是一种外部化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不断地累积,使它成为一种普遍化的存 在。于是人们开始习惯并接纳这样一种舆论媒介,并将他作为一种客观真实的存在,网络民

同时,对于网民作为一个公民群体的确认,也是近年来我国处理国家与民间关系的策略 的体现。我国的政治民主化,反腐等做的还远远不够,下层人民自然有怨,但是从这次地震 来看,国家在面对改革与可能造成的动乱之间采取了比 19 年前更明智的做法。高层力求在 人民中建立一种与中央的非对抗关系,而将矛盾留在中层与基层国家机关,这是为什么温频 频以示亲民的理由之一,是亲民,亦是抚民。对于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将直接带来一种对国 家的认同感。本来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正了名,便是国家的人,这不仅仅是第二个例子中出 于方便的考虑,更是一种拉拢群体带来认同与信任的策略。 对于命名,中国古代是最可为法的。天子封臣,有的就是赐以姓,赐以姓便是天子的家 人,这对于加强社会的统一与整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个人需要认同,而群体也西药认同,国家命名是给予群体一个身份的确认,只有有了这 种身份认同才更加有利于群体依照这种认同所给予的角色要求去行事。古之天子之臣,今之 与中央的非对抗关系,莫不利用了这个原理,以达到社会与国家的稳定。 另外,对于群体的国家命名亦是一种对我国市民社会存在的默许,在抗震中,有不少志 愿者参与其中,为此,我觉得国家予以的确认还尚不够。在我国,市民社会的发展是不能脱 离国家的配合的,国家对于这一个群体的命名,将创造的是一个范式,是一个可以参与其中 的角色,而后来的群体则可以遵循这个规则来决定,来规范展开自己的行为。 因此,我觉得对群体的国家命名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有利于群体健康,有法度的成长, 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国家治理的稳定,赢得统治的合法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不可以无法度,有的法度是明,有的法度是暗,利用社会规律,认同 的规律亦是一种暗的法度,它规避了明的法度的对抗性,而又起了其规范的作用。 05 黄励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由于较相近的社会地位或社会生活而形成一个群体,但是这样的 群体并不一定具有地位上的合法性。通过人们不断的活动,并通过活动使自己的群体成为一 个客观的被接受的存在,这个过程就说明了社会是人的产物。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亦具这样 一种外部化和客观化的辩证过程的形象例子。 网民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的出现,是由于互联网使用技术普及的结果。人们开始不 断地将自己的意见通过网络的渠道发表出去,不管是否合理,都是一种将自身意志思想投射 出去的活动,这是一种外部化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不断地累积,使它成为一种普遍化的存 在。于是人们开始习惯并接纳这样一种舆论媒介,并将他作为一种客观真实的存在,网络民

意表达方式被人们所接纳并采用。同时,“网民”这样一个新名词也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 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还包含着合法性的概念。我认为合法性也是客观化的一种更为政治 化的表达。国家认同了网民这一群体,肯定网络民意的合法性,就是一种国家意志对社会事 实的客观化过程。因此,不论是个人层面的还是国家层面的“社会”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就如南非华人通过不懈努力获得黑人待遇的事件一样,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这一社会事实是 由人的外部化活动开始的。通过人们行动将意志外部化并将这种一直借由国家权威将其合法 化,这一系列过程都是人和社会的辩证过程。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是群体获得合法化的过程。这个合法化的过 程也是人们的客观化的过程。合法性是客观性的一种方式 05顾燕清 “身份”是什么?是某主体所有的并指向某一特定组织或社会结构的性质。例如:我 是一个“学生”,这一“身份”指向我的“学校”,并借由“我的学校”的存在,对他人认识 我起作用。材料中两个群体的“身份”,指向他们的“国家”。“命名“又是什么?只是简单 的为对象赋一个名字吗?从材料中可以发现,“命名“的含义远不止如此,它更是一种“承 认”,是一种“意义”的赋予。“命名”意味着,网民群体和南非华人群体从他们的国家那里 获得了“意义”,国家对公民的权力形成了国家队这种“意义”存在的必要性的控制权。“意 义”的获得最终导致恩可以获得国家所应许的相应的权利。 因此“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看似一个政治范畴的事件,但同样也可以将之理解为社会 互动的一种显现:社会中的权威部门对其社会成员拥有某些权力,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贡献” 致使社会通过权威部门向他们赋予“意义”一一一种指向他们的“身份”,社会成员通过建 立一套有指向性的“身份”,获取所指向的社会部门赋予的“意义”和权利。 这样的互动唉历史上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一个现代国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仰仗于这 样的互动。中国,如今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国历史各个阶段, 都经历着“痛并快乐”的过程一一民族融合。一个本来外在于疆域和政府统治的新民族,其 民族中的个体对民族整体有认同,此民族在其他民族看来也有一定属性,特征,但对于中国 整个国家来说,“身份”并不成立。而当国家认为对新民族的认同有益于国家的壮大和发展 时,它便给这一新民族“命名”,“命名”的民族可能是这个民族根本不认识的语言构成,也 可能是同一种语言却与他们“自称”的名字截然不同。但只要这“命名”是国家语言系统内 的,国家便用权力实现了对这一新民族的“身份”的确立。这一“身份”指向中国,使她成

意表达方式被人们所接纳并采用。同时,“网民”这样一个新名词也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 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还包含着合法性的概念。我认为合法性也是客观化的一种更为政治 化的表达。国家认同了网民这一群体,肯定网络民意的合法性,就是一种国家意志对社会事 实的客观化过程。因此,不论是个人层面的还是国家层面的“社会”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就如南非华人通过不懈努力获得黑人待遇的事件一样,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这一社会事实是 由人的外部化活动开始的。通过人们行动将意志外部化并将这种一直借由国家权威将其合法 化,这一系列过程都是人和社会的辩证过程。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是群体获得合法化的过程。这个合法化的过 程也是人们的客观化的过程。合法性是客观性的一种方式。 05 顾燕清 “身份”是什么?是某主体所有的并指向某一特定组织或社会结构的性质 。例如:我 是一个“学生”,这一“身份”指向我的“学校”,并借由“我的学校”的存在,对他人认识 我起作用。材料中两个群体的“身份”,指向他们的“国家”。“命名“又是什么?只是简单 的为对象赋一个名字吗?从材料中可以发现,“命名“的含义远不止如此,它更是一种“承 认”,是一种“意义”的赋予。“命名”意味着,网民群体和南非华人群体从他们的国家那里 获得了“意义”,国家对公民的权力形成了国家队这种“意义”存在的必要性的控制权。“意 义”的获得最终导致恩可以获得国家所应许的相应的权利。 因此“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看似一个政治范畴的事件,但同样也可以将之理解为社会 互动的一种显现:社会中的权威部门对其社会成员拥有某些权力,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贡献” 致使社会通过权威部门向他们赋予“意义”——一种指向他们的“身份”,社会成员通过建 立一套有指向性的“身份”,获取所指向的社会部门赋予的“意义”和权利。 这样的互动唉历史上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一个现代国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仰仗于这 样的互动。中国,如今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国历史各个阶段, 都经历着“痛并快乐”的过程——民族融合。一个本来外在于疆域和政府统治的新民族,其 民族中的个体对民族整体有认同,此民族在其他民族看来也有一定属性,特征,但对于中国 整个国家来说,“身份”并不成立。而当国家认为对新民族的认同有益于国家的壮大和发展 时,它便给这一新民族“命名”,“命名”的民族可能是这个民族根本不认识的语言构成,也 可能是同一种语言却与他们“自称”的名字截然不同。但只要这“命名”是国家语言系统内 的,国家便用权力实现了对这一新民族的“身份”的确立。这一“身份”指向中国,使她成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