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西方社会思想史》教学资源_课程试卷(多套)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40,文件大小:178.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2005-2010年课程试卷 试卷说明 本课程在平时作业和考核上同样贯彻支持读经典原着学习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原 则,期末考试所有题型全都采取任选答题方式(个别学期的命题论文外),旨在使学生有 机会将自己最有心得最有把握的知识和思考展现出来。考试主千部分围绕社会学经典原著 重点放在检查学生阅读理论原著、理解核心范畴及运用关键理论范式分析现实社会现象的 能力,而非测试其单纯背诵概念和理论的技能。考试大体有三方面要求:知识性要求,以 撰写社会思想史重要概念或命题的词典形式完成,此项目会有答题要点。理解性要求,以 阅读和阐释经典原著篇章为考核内容,此项目不宜有标准答案,关键是看学生能否讲出自 己最好的道理。运用性要求,给出素材,要求学生自主运用学习过的社会理论分析和评论 素材涉及的社会现象、事件或问题。此项目会有一个适用理论的目录或范围,教师评价并 不根据一个固定的立场或观点,而是考察,一是学生熟悉和掌握适用理论的功夫;二是将 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试卷1.2010年1月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口A卷口B卷 课程名称:西方社会思想史 课程代码:SocI130006.01 开课院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 姓名:学号: 专业 题号12 8总分 得分 、你从社会思想史上学到的观点、理论或方法(15%) 古希腊罗马时期 欧洲中古基督教社会思想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十七世纪自然法 十八世界启蒙运动

1 2005-2010 年课程试卷 试卷说明 本课程在平时作业和考核上同样贯彻支持读经典原著学习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原 则, 期末考试所有题型全都采取任选答题方式(个别学期的命题论文外),旨在使学生有 机会将自己最有心得最有把握的知识和思考展现出来。考试主干部分围绕社会学经典原著, 重点放在检查学生阅读理论原著、理解核心范畴及运用关键理论范式分析现实社会现象的 能力,而非测试其单纯背诵概念和理论的技能。考试大体有三方面要求:知识性要求,以 撰写社会思想史重要概念或命题的词典形式完成,此项目会有答题要点。理解性要求,以 阅读和阐释经典原著篇章为考核内容,此项目不宜有标准答案,关键是看学生能否讲出自 己最好的道理。运用性要求,给出素材,要求学生自主运用学习过的社会理论分析和评论 素材涉及的社会现象、事件或问题。此项目会有一个适用理论的目录或范围,教师评价并 不根据一个固定的立场或观点,而是考察,一是学生熟悉和掌握适用理论的功夫;二是将 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试卷 1. 2010 年 1 月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B 卷 课程名称:西方社会思想史 课程代码:SocI 130006.01 开课院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一、 你从社会思想史上学到的观点、理论或方法 (15%) ⚫ 古希腊罗马时期 ⚫ 欧洲中古基督教社会思想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十七世纪自然法 ⚫ 十八世界启蒙运动

●十九世纪市民社会理论 任选三个时期展开你的学习汇报,可以聚焦于某人的思想;亦可以思潮或流派为叙述脉 络;或任何你认为重要而想与我们分享的东西。 你从你的西方社会与文化典籍的阅读中学到的、想到的(20%) 你曾被要求读一本西方社会与文化著作并与全班分享。现在你有机会继续你的阅读分 享。你可以继续发挥你在本学期的 Presentation中的探究:你也可以与我们分享一篇新的文 献;或任何你认为足以展现你阅读成就的经验和思考。无论如何,你要让我们知道作者说了 什么?你说给我们听的理由是什么? 三、以下段落出自社会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的著作,无论你先前是否接触过,现在有机 会继续我们的阅读之旅。任选两段给予阐释、评论、发挥或批判。这里没有标准回答,只 须讲好你的道理(25%)。 亚里士多德 世上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区分,这不仅事属必需,实际上也是有利 益的;有些人在诞生时就注定将是被统治者,另外一些人则注定将是统治者。统治者和被统 治者的种类为数很多。被统治者的种类较良好,则统治者也就较优,一一例如对于人的管理 就优于管理牲畜。因为一方主治,另一方受命而行,两者合力,就可完成一项事业,合作的 两方较高,所完成的事业也就较高。一切事物如果由若干部分组合而成一个集体,无论它是 延续体『例如人身」或是非连续体「例如主奴结合」,各个部分常常明显地有统治和被统治 的分别。这种情况见于自然界有生命的事物,也见于无生命的事物:无生命事物,例如一支 乐曲,其中也一定存在某种主导『和辅佐」的原则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4页,商务印书馆,1996 塞内卡 我们要寻求一种真正的“好”,不是表面上的好:它是纯粹的、始 终如一的,它的深处隐藏着它的价值。这样一种“好”是值得我们追寻的。它并不在远处。 我们会找到它的。不过我们一定要懂得怎样去抓住它。我们现在暗中摸索的正是近在眼前的 东西,我们碰到的就是我们寻找的东西。斯多葛派的人全都同意这一点:我们要尊重自然 明智的意思就是不违背自然,按照自然的规范进行自我修养。幸福的生活,就是符合自己的 本性的生活!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精神健全,而且要经常保持健全:它必须坚强刚毅, 有良好教养,坚定不拔,必须能够适应情况,必须考虑到身体的需要,却又不为担心身体而 过分忧虑。总之,它必须注意一切属于身体方面的事情,却并不给予任何事物以过大的价值 它应当享受幸运的恩赐,却不为此当奴隶。……这样就会得到一种持久的心灵安宁,一种自 由,不为任何刺激和恐惧所动。要知道,肉体上的快乐是不足道的,短暂的,而且是非常有 害的,不要这些东西,就得到一种有力的、愉快的提高,不可动摇,始终如一,安宁和睦 伟大与宽容相结合。要知道,一切漫无约束的东西都是软弱的标志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第189-190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 莫尔 在乌托邦,金钱既不使用,人们也就不贪金钱。这就砍掉多少烦 恼啊!这就铲除了多少罪恶啊!谁不知道,金钱既然取消,欺騙、盗窃、抢劫、吵架、骚乱 喧闹、叛乱、暗杀、变节、放毒等虽然每天受到惩罚却只能施以打击而不能制止的罪行,就

2 ⚫ 十九世纪市民社会理论 任选三个时期展开你的学习汇报,可以聚焦于某人的思想;亦可以思潮或流派为叙述脉 络;或任何你认为重要而想与我们分享的东西。 二、 你从你的西方社会与文化典籍的阅读中学到的、想到的 (20%) 你曾被要求读一本西方社会与文化著作并与全班分享。现在你有机会继续你的阅读分 享。你可以继续发挥你在本学期的 Presentation 中的探究;你也可以与我们分享一篇新的文 献;或任何你认为足以展现你阅读成就的经验和思考。无论如何,你要让我们知道作者说了 什么?你说给我们听的理由是什么? 三、 以下段落出自社会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的著作,无论你先前是否接触过,现在有机 会继续我们的阅读之旅。任选两段给予阐释、评论、发挥或批判。这里没有标准回答,只 须讲好你的道理(25%)。 ⚫ 亚里士多德 世上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区分,这不仅事属必需,实际上也是有利 益的;有些人在诞生时就注定将是被统治者,另外一些人则注定将是统治者。统治者和被统 治者的种类为数很多。被统治者的种类较良好,则统治者也就较优,——例如对于人的管理 就优于管理牲畜。因为一方主治,另一方受命而行,两者合力,就可完成一项事业,合作的 两方较高,所完成的事业也就较高。一切事物如果由若干部分组合而成一个集体,无论它是 延续体『例如人身』或是非连续体『例如主奴结合』,各个部分常常明显地有统治和被统治 的分别。这种情况见于自然界有生命的事物,也见于无生命的事物;无生命事物,例如一支 乐曲,其中也一定存在某种主导『和辅佐』的原则。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 14 页,商务印书馆,1996 ⚫ 塞内卡 我们要寻求一种真正的“好”,不是表面上的好;它是纯粹的、始 终如一的,它的深处隐藏着它的价值。这样一种“好”是值得我们追寻的。它并不在远处。 我们会找到它的。不过我们一定要懂得怎样去抓住它。我们现在暗中摸索的正是近在眼前的 东西,我们碰到的就是我们寻找的东西。斯多葛派的人全都同意这一点;我们要尊重自然, 明智的意思就是不违背自然,按照自然的规范进行自我修养。幸福的生活,就是符合自己的 本性的生活!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精神健全,而且要经常保持健全;它必须坚强刚毅, 有良好教养,坚定不拔,必须能够适应情况,必须考虑到身体的需要,却又不为担心身体而 过分忧虑。总之,它必须注意一切属于身体方面的事情,却并不给予任何事物以过大的价值; 它应当享受幸运的恩赐,却不为此当奴隶。……这样就会得到一种持久的心灵安宁,一种自 由,不为任何刺激和恐惧所动。要知道,肉体上的快乐是不足道的,短暂的,而且是非常有 害的,不要这些东西,就得到一种有力的、愉快的提高,不可动摇,始终如一,安宁和睦, 伟大与宽容相结合。要知道,一切漫无约束的东西都是软弱的标志。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第 189-190 页,商务印书馆,1981 年 ⚫ 莫尔 在乌托邦,金钱既不使用,人们也就不贪金钱。这就砍掉多少烦 恼啊!这就铲除了多少罪恶啊!谁不知道,金钱既然取消,欺骗、盗窃、抢劫、吵架、骚乱、 喧闹、叛乱、暗杀、变节、放毒等虽然每天受到惩罚却只能施以打击而不能制止的罪行,就

不发生了?谁又不知道,恐惧、焦虑、烦恼、辛苦的操作、不眠的通宵,也会随金钱的消失 而消失?而且,贫穷似乎是仅仅缺乏金钱所造成,一旦金钱到处废除,贫穷也就马上减少以 致消失了。 莫尔《乌托邦》,第117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 霍布斯 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以致有时某人的体力 虽则显然比另一人强,或是脑力比另一人敏捷;但这一切总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 的差别大到使这人能要求获得人家不能像他一样要求的任何利益,因为就体力而论,最弱的 人运用密谋或者与其他处在同一种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就能具有足够的力量来杀死最强的 人 霍布斯《利维坦》,第92页,商务印书馆,1996年 卢梭 这时,人类的一切能力都发展了,记忆力和想象力展开了活动;自尊心加强了;理性活 跃起来了:智慧已几乎达到了它可能达到的最完善的程度。这时,一切天赋的性质都发挥了 作用,每个人的等级和命运不仅是建立在聪明、美丽、体力、技巧、功绩或才能等种种性质 上。只有这些性质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很快地具有这些性质或常常利 用这些性质。自己实际上是一种样子,但为了本身的利益,不得不显出另一种样子。于是, “实际是”和“看来是”变成迥然不同的的两回事。由于有了这种区别便产生了浮夸的排场 欺人的诡计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邪恶。另一方面,从前本是自由、自主的人,如今由于无数 新的需要,可以说已不得不受整个自然界的支配,特别是不得不受他的同类的支配。纵使他 变成了他的同类的主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却同时也变成了他的同类的奴隶:富有,他就需 要他们的服侍;贫穷,他就需要他们的援助;不穷不富也决不能不需要他们。于是他必须不 断地设法使他们关心他的命运,并使他们在实际上或在表面上感到为他的利益服务,便可以 获得他们自己的利益。这样,就使得他对一部分人变得奸诈和虚伪:对另一部分变得专横和 冷酷,并且,当他不能使一些人畏惧自己,或者当他认为服侍另一些人对他没有什么好处的 时候,他便不得不欺騙他所需要的一切人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124-125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 康德 人具有一种要使自己社会化的倾向;因为他要在这样的一种状态 里才会感到自己不止于是人而已,也就是说才感到他的自然禀赋得到了发展。然而他也具有 种强大的、要求自己单独化(孤立化)的倾向:因为他同时也发觉自己有着非社会的个性 想要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摆布一切,并且因此之故就会处处都遇到阻力,正如他凭他自己 本身就可以了解的那样,在他那方面他自己也是倾向于成为对别人的阻力的。可是,正是这 种阻力才唤起了人类的全部能力,推动着他去克服自己的懒惰倾向,并且由于虚荣心、权力 欲或贪婪心的驱使而要在他的同胞们——他既不能很好地容忍他们,可又不能脱离他们 中间为自己争得一席地位。于是就出现了由野蛮进入文化的真正的第一步,而文化本来 就是人类的社会价值之所在;于是人类全部的才智就逐渐地发展起来了,趣味就形成了,并 且由于连续不断的启蒙就开始奠定了一种思想方式,这种思想方式可以把粗糙的辨别道德的 自然禀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化为确切的实践原则,从而把那种病态地被迫组成了社会的 致性终于转化为一个道德的整体。没有这种非社会性的而且其本身确实是并不可爱的性质, 一每个人当其私欲横流时都必然会遇到的那种阻力就是从这里面产生的,一人类的全部

3 不发生了?谁又不知道,恐惧、焦虑、烦恼、辛苦的操作、不眠的通宵,也会随金钱的消失 而消失?而且,贫穷似乎是仅仅缺乏金钱所造成,一旦金钱到处废除,贫穷也就马上减少以 致消失了。 莫尔《乌托邦》,第 117 页,商务印书馆,1982 年 ⚫ 霍布斯 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以致有时某人的体力 虽则显然比另一人强,或是脑力比另一人敏捷;但这一切总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 的差别大到使这人能要求获得人家不能像他一样要求的任何利益,因为就体力而论,最弱的 人运用密谋或者与其他处在同一种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就能具有足够的力量来杀死最强的 人。 霍布斯《利维坦》,第 92 页,商务印书馆,1996 年 ⚫ 卢梭 这时,人类的一切能力都发展了,记忆力和想象力展开了活动;自尊心加强了;理性活 跃起来了;智慧已几乎达到了它可能达到的最完善的程度。这时,一切天赋的性质都发挥了 作用,每个人的等级和命运不仅是建立在聪明、美丽、体力、技巧、功绩或才能等种种性质 上。只有这些性质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很快地具有这些性质或常常利 用这些性质。自己实际上是一种样子,但为了本身的利益,不得不显出另一种样子。于是, “实际是”和“看来是”变成迥然不同的的两回事。由于有了这种区别便产生了浮夸的排场; 欺人的诡计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邪恶。另一方面,从前本是自由、自主的人,如今由于无数 新的需要,可以说已不得不受整个自然界的支配,特别是不得不受他的同类的支配。纵使他 变成了他的同类的主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却同时也变成了他的同类的奴隶:富有,他就需 要他们的服侍;贫穷,他就需要他们的援助;不穷不富也决不能不需要他们。于是他必须不 断地设法使他们关心他的命运,并使他们在实际上或在表面上感到为他的利益服务,便可以 获得他们自己的利益。这样, 就使得他对一部分人变得奸诈和虚伪;对另一部分变得专横和 冷酷,并且,当他不能使一些人畏惧自己,或者当他认为服侍另一些人对他没有什么好处的 时候,他便不得不欺骗他所需要的一切人。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 124-125 页,商务印书馆,1982 年 ⚫ 康德 人具有一种要使自己社会化的倾向;因为他要在这样的一种状态 里才会感到自己不止于是人而已,也就是说才感到他的自然禀赋得到了发展。然而他也具有 一种强大的、要求自己单独化(孤立化)的倾向;因为他同时也发觉自己有着非社会的个性, 想要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摆布一切,并且因此之故就会处处都遇到阻力,正如他凭他自己 本身就可以了解的那样,在他那方面他自己也是倾向于成为对别人的阻力的。可是,正是这 种阻力才唤起了人类的全部能力,推动着他去克服自己的懒惰倾向,并且由于虚荣心、权力 欲或贪婪心的驱使而要在他的同胞们——他既不能很好地容忍他们,可又不能脱离他们 ——中间为自己争得一席地位。于是就出现了由野蛮进入文化的真正的第一步,而文化本来 就是人类的社会价值之所在;于是人类全部的才智就逐渐地发展起来了,趣味就形成了,并 且由于连续不断的启蒙就开始奠定了一种思想方式,这种思想方式可以把粗糙的辨别道德的 自然禀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化为确切的实践原则,从而把那种病态地被迫组成了社会的一 致性终于转化为一个道德的整体。没有这种非社会性的而且其本身确实是并不可爱的性质, ——每个人当其私欲横流时都必然会遇到的那种阻力就是从这里面产生的,——人类的全部

才智就会在一种美满的和睦、安逸与互亲互爱的阿迦底亚式的牧歌生活之中,永远被埋没在 它们的胚胎里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第6-7页,商务印书馆,1996年 ●托克维尔 我最挑剔于美国所建立的民主政府的,并不像大多数欧洲人所指 责的那样在于它软弱无力,而是恰恰相反,在于它拥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我最担心于美国的, 并不在于它推行极端的民主,而在于它反对暴政的措施太少 当一个人或一个党在美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你想他或它能向 谁去诉苦呢?向舆论吗?但舆论是多数制造的。向立法机构吗?但立法机构代表多数,并盲 目服从多数。向行政当局吗?但行政首长是由多数选任的,是多数的百依百顺的工具。向公 安机关吗?但警察不外是多数掌握的军队。向陪审团吗?但陪审团就是拥有宣判权的多数, 而且在某些州,连法官都是由多数选派的。因此,不管你所告发的事情如何不正义和荒唐, 你还得照样服从。 相反,假如把立法机构组织得既能代表多数又一定不受多数的激 情所摆布,使行政权拥有自主其事的权利,让司法当局独立于立法权和行政权之外,那就可 以建立起一个民主的政府,而又使暴政几乎无机会肆虐 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上),第289-291页,商务印书馆,1996年。 密尔 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各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 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这就是说,对于文明群体的任一成员,所以能 够施用一种权力以反其意志而不失为正当,唯一的目的只是要防止对他人的危害。若说为了 那人自己的好处,不论是物质上的或者是精神上的好处,那不成为充足的理由……任何人的 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在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 利上则是绝对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 密尔《论自由》,第10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 韦伯 今天,作为“职业”的科学,不是派发神圣价值和神启的通灵者 或先知送来的神赐之物,而是通过专业化学科的操作,服务于有关自我和事实之间关系的知 识思考。它不属于智者和哲人对世界意义所作沉思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的历史环境中无可逃 避的事实,只要我们忠实于自己,我们便不可能摆脱这一事实。如果托尔斯泰再次从各位中 间站起来问:“对于‘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应如何料理自己的生命’这个问题,如果不由科 学来回答,那该由谁来回答?”……对于这样的问题,你只能说,让一位先知或圣徒来回答 吧。既然没有这样的人,或对他的先知先觉已失去信任,那么各位纵使拥有成千上万名教授 装扮成领国家薪水或地位特殊的小先知,试图在课堂上取代这位先知的角色,你仍然绝对无 法逼迫一个先知出现。你用这种方式所能够做的,不过是让年轻的一代再也得不到对一个关 键事实的充分了解,这个事实就是,这一代中间如此之多的人所期盼的先知根本就不存在 我相信,对于一个有真正宗教“感受力”的人,如果拿课堂上所有那些先知当做冒牌货,向 他和其他人掩饰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他注定要生活在一个既没有神,也没有先知的时代,这 对他绝无任何好处。我以为,他出于宗教呼唤的诚实,必定会拒绝这样的掩饰。 韦伯《学术与政治》,第45-46页,三联书店,2005年

4 才智就会在一种美满的和睦、安逸与互亲互爱的阿迦底亚式的牧歌生活之中,永远被埋没在 它们的胚胎里。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第 6-7 页,商务印书馆,1996 年 ⚫ 托克维尔 我最挑剔于美国所建立的民主政府的,并不像大多数欧洲人所指 责的那样在于它软弱无力,而是恰恰相反,在于它拥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我最担心于美国的, 并不在于它推行极端的民主,而在于它反对暴政的措施太少。 当一个人或一个党在美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你想他或它能向 谁去诉苦呢?向舆论吗?但舆论是多数制造的。向立法机构吗?但立法机构代表多数,并盲 目服从多数。向行政当局吗?但行政首长是由多数选任的,是多数的百依百顺的工具。向公 安机关吗?但警察不外是多数掌握的军队。向陪审团吗?但陪审团就是拥有宣判权的多数, 而且在某些州,连法官都是由多数选派的。因此,不管你所告发的事情如何不正义和荒唐, 你还得照样服从。 相反,假如把立法机构组织得既能代表多数又一定不受多数的激 情所摆布,使行政权拥有自主其事的权利,让司法当局独立于立法权和行政权之外,那就可 以建立起一个民主的政府,而又使暴政几乎无机会肆虐。 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上),第 289-291 页,商务印书馆,1996 年。 ⚫ 密尔 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各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 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这就是说,对于文明群体的任一成员,所以能 够施用一种权力以反其意志而不失为正当,唯一的目的只是要防止对他人的危害。若说为了 那人自己的好处,不论是物质上的或者是精神上的好处,那不成为充足的理由……任何人的 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在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 利上则是绝对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 密尔《论自由》,第 10 页,商务印书馆,1982 年 ⚫ 韦伯 今天,作为“职业”的科学,不是派发神圣价值和神启的通灵者 或先知送来的神赐之物,而是通过专业化学科的操作,服务于有关自我和事实之间关系的知 识思考。它不属于智者和哲人对世界意义所作沉思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的历史环境中无可逃 避的事实,只要我们忠实于自己,我们便不可能摆脱这一事实。如果托尔斯泰再次从各位中 间站起来问:“对于‘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应如何料理自己的生命’这个问题,如果不由科 学来回答,那该由谁来回答?”……对于这样的问题,你只能说,让一位先知或圣徒来回答 吧。既然没有这样的人,或对他的先知先觉已失去信任,那么各位纵使拥有成千上万名教授, 装扮成领国家薪水或地位特殊的小先知,试图在课堂上取代这位先知的角色,你仍然绝对无 法逼迫一个先知出现。你用这种方式所能够做的,不过是让年轻的一代再也得不到对一个关 键事实的充分了解,这个事实就是,这一代中间如此之多的人所期盼的先知根本就不存在。 我相信,对于一个有真正宗教“感受力”的人,如果拿课堂上所有那些先知当做冒牌货,向 他和其他人掩饰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他注定要生活在一个既没有神,也没有先知的时代,这 对他绝无任何好处。我以为,他出于宗教呼唤的诚实,必定会拒绝这样的掩饰。 韦伯《学术与政治》,第 45-46 页,三联书店,2005 年

试卷2:2009年6月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口A □B卷 课程名称:当代社会学理论 课程代码:S0CI130097.01 开课院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题号1 6 8总分 得分 关健词撰写(20%)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当代社会理论的各家各派,如互动论,功能主义,现象学 与常人方法学,批判理论,福柯,吉登斯,布尔迪厄等。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 以关键词的方式介绍上述学派和社会理论家中的任意5家的任何社会理论学说 示范:社会事实:涂尔千 或:理想型: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二,阅读笔记(10%) 本学期每一位学生至少阅读了一篇作为课程作业的社会理论原典,请由你自 己的阅读体会写一篇阅读笔记,告诉我们:1)作者说了什么?其核心概念或关 键论点是什么?2)你学到了什么?3)你的疑问或困惑是什么,如果有的话?4) 你想对作者说什么,如果有的话? 三,阅读评论(任选2段,20% 阋读下面的文字,告诉我们:1)作者说了什么?2)你认为作者这里说的蕴 含着怎样的人性观、社会观或方法论?属于哪一种社会理论的范式或传统?3) 你的质疑或评论。 ymbol ic interact ion i sm rests the last ana lys is on three simple premi ses. The first premise is human beings act toward things on the basis of the mean ings that the things have for them. The second premise

5 试卷 2:2009 年 6 月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008~2009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B 卷 课程名称:当代社会学理论 课程代码: SOCI130097.01 开课院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一,关键词撰写(20%)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当代社会理论的各家各派,如互动论,功能主义,现象学 与常人方法学,批判理论,福柯,吉登斯,布尔迪厄等。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 以关键词的方式介绍上述学派和社会理论家中的任意 5 家的任何社会理论学说。 示范:社会事实:涂尔干; 或: 理想型: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二, 阅读笔记 (10%) 本学期每一位学生至少阅读了一篇作为课程作业的社会理论原典,请由你自 己的阅读体会写一篇阅读笔记,告诉我们:1)作者说了什么?其核心概念或关 键论点是什么?2)你学到了什么?3)你的疑问或困惑是什么,如果有的话?4) 你想对作者说什么,如果有的话? 三, 阅读评论 (任选 2 段,20%) 阅读下面的文字, 告诉我们:1)作者说了什么?2)你认为作者这里说的蕴 含着怎样的人性观、社会观或方法论?属于哪一种社会理论的范式或传统?3) 你的质疑或评论。 1.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rests in the last analysis on three simple premises. The first premise is that human beings act toward things on the basis of the meanings that the things have for them. The second premise

that the mean ing of such things is der i ved from, or ar ises out of, the ocial interact ion that one has with one's fel lows. the third premise is that these mean ings are hand led in, and mod i fied through, an i nterpretat i ve process used by the per son in deal ing with the things he encounters From Herbert blum 2 The proper ob ject of social science then is ne ither the indivi dual, no groups as concrete sets of individua ls shar ing a similar location in social space but the relation between two real i ions of histor ical action, in bodies and in things. It is the double and obscure relation between habitus, i.e., the durable and transposable systems of schemata of percept ion appreciat ion and act ion that result from the institution of the soc i al in the body (or in biological individua l s), and fields,i.e systems of ob ject ive relations which are the product of the institution of the social in things or in mechan i sms that have the quas i real ity of physical ob jects; and of course, of everything that is born of this relation that is, social pract ices and representat ions, or fields as they present themselves in the form of real ities perce i ved and appreciated From Bourdieu 3. This is a mutual interpretat ive interp lay between social science and those whose activities compose its sub ject matter- a doub le hermeneut ic(诠释,或解释). The theories and find f the soc i a sciences cannot be kept who l ly separate from the universe of mean ing and act i on which they are about But, for r part, lay actors are soc i a theorists, whose theor ies he ip to const i tute the activities and institut ions that are the ob ject of study of spec ia l ized socia l observers or socia scientists From Giddens The individual is not to be conce ived as a sort of elementary nucleus a pr imitive atom, a mu l tiple and inert mater ial on which power comes to fasten or against which it happens to str ike and in so do ing subdues or crushes individuals. In fact, it is al ready one of the pr ffects of power that certain bodies, certain gestures, certain di scour ses, certain desires. come to be ident ified and const i tuted as individua Is. The individual, that is, is not the vis-a-vis of power it is, i bel ieve one of its pr ime effects. the individual is an effect of power, and at the same time or prec i se ly to the extent to which it is that effect it is the e lement of its articulat ion the individua l which power has constituted is at the same time its vehicle From Foucault

6 is that the meaning of such things is derived from, or arises out of, the social interaction that one has with one’s fellows. The third premise is that these meanings are handled in, and modified through, an interpretative process used by the person in dealing with the things he encounters. From Herbert Blumer 2. The proper object of social science, then is neither the individual, nor groups as concrete sets of individuals sharing a similar location in social space, but the relation between two realizations of historical action, in bodies and in things. It is the double and obscure relation between habitus, i.e., the durable and transposable systems of schemata of perception, appreciation, and action that result from the institution of the social in the body(or in biological individuals), and fields, i.e., systems of objective relations which are the product of the institution of the social in things or in mechanisms that have the quasi reality of physical objects; and, of course, of everything that is born of this relation, that is, social practices and representations, or fields as they present themselves in the form of realities perceived and appreciated. From Bourdieu 3. This is a mutual interpretative interplay between social science and those whose activities compose its subject matter- a double hermeneutic(诠释,或解释). The theories and findings of the social sciences cannot be kept wholly separate from the universe of meaning and action which they are about. But, for their part, lay actors are social theorists, whose theories help to constitute the activities and institutions that are the object of study of specialized social observers or social scientists. From Giddens 4 The individual is not to be conceived as a sort of elementary nucleus, a primitive atom, a multiple and inert material on which power comes to fasten or against which it happens to strike, and in so doing subdues or crushes individuals. In fact, it is already one of the prime effects of power that certain bodies, certain gestures, certain discourses, certain desires, come to be identified and constituted as individuals. The individual, that is ,is not the vis-à-vis of power; it is, I believe, one of its prime effects. The individual is an effect of power, and at the same time, or precisely to the extent to which it is that effect, it is the element of its articulation. The individual which power has constituted is at the same time its vehicle. From Foucault

试卷3:2009年1月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口B卷 课程名称:西方社会思想史(上) 课程代码:SocI13006.01 开课院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题号1 6 8总分 得分 一,简答题(每组任选1题,20%) 1A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所言“人是政治的动物”? 1B根据阿伦特,自外于城邦,过一种彻底的私人生活,意味着剥夺了对真正人的生活有本 质意义的什么东西? 2A为什么教会将奥古斯丁视为中世纪真正的导师? 2B如何理解阿奎那所言“天恩不夺走人性而只会使人性完满” 3A如何理解马基雅维利“将政治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3B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将神学从政治学中解放出来”? 4A用洛克的自然的自由和社会的自由的分别说解释“法无禁止即自由” 4B用社会契约论解释“法无授权即禁止” 阅读摘要(10%) 对你阅读过的本课程推荐文献撰写一篇摘要,以忠实于原著为第一要务。 三,阅读评论(1、4、5任选1段;2、3任选1段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参考每篇后的问题给出你的阐释和评论

7 试卷 3:2009 年 1 月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B 卷 课程名称:西方社会思想史(上) 课程代码: SocI 130006.01 开课院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一,简答题(每组任选 1 题,20%) 1A 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所言“人是政治的动物”? 1B 根据阿伦特,自外于城邦,过一种彻底的私人生活,意味着剥夺了对真正人的生活有本 质意义的什么东西? 2A 为什么教会将奥古斯丁视为中世纪真正的导师? 2B 如何理解阿奎那所言“天恩不夺走人性而只会使人性完满”? 3A 如何理解马基雅维利“将政治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3B 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将神学从政治学中解放出来”? 4A 用洛克的自然的自由和社会的自由的分别说解释“法无禁止即自由” 4B 用社会契约论解释“法无授权即禁止” 二, 阅读摘要 (10%) 对你阅读过的本课程推荐文献撰写一篇摘要,以忠实于原著为第一要务。 三, 阅读评论 (1、4、5 任选 1 段;2、3 任选 1 段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参考每篇后的问题给出你的阐释和评论

1.文德尔班论文艺复兴的时代 中世纪精神所集中的坚强统一性在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被打破了,原始生命力挣断了历史强加 在各民族心灵上的共同的传统枷锁。这样,新时代就以民族生活的觉醒宣告了自己的开始, 精神领域的帝国时代也告终了;财富分散,生气勃勃和丰富多彩代替了中世纪所形成的集中 和统一。罗马和巴黎不再是西方文明的统治中心,拉丁语也不再是文明世界的唯一语言 如何理解“中世纪精神所集中的坚强统一性”?“民族生活的觉酲”意指怎样的历史过程? 何为“精神领域的帝国时代”? 2.哈贝马斯论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 the public sphere)首先意指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在该领域中,我 们能够形成某种类似于公共舆论的东西。凡是公民都享有参与该领域之活动的充分保障。不 同的私人个体通过交谈行为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公共团体。在他们之间的每一次交谈活动 中,都产生出公共领域之一部分。因此,他们既不像商业人士或专业人士在处理私人事务时 那样行事,也不像一个立宪秩序中的成员那样在国家科层组织的法令制约下活动…虽然国 家可说是政治的公共领域的执行机关,但它却并不是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诚然,国家权威 通常都被看作是“公共”权威,但它却主要是从政治的公共领域那里领承其促进全体公民之 福利这一任务的。只有当政治权威的运作有效地受制于全体公民皆能获取信息这一民主要求 时,政治的公共领域才能通过立法机构对政府施加制度化的影响 如何理解公共领域的活动,既不同于商业和专业领域中的私人事务,又不同于国家科层组织 的法令制约的活动?公共“权威”与公共领域的关系是怎样的? 3.查尔斯-泰勒论公共意见 这也就是公共意见的力量所在,它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新特点正好与民间社会相 配合:公共意见是完全在政治结构的渠道与公共空间以外发展出来的,因为公共意见同样独 立于欧洲社会的第二个权力核心—一教会。当然,政府已习惯了面对由教堂建构的宗教意见 的力量。但公共意见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将自己表达为社会的意见,而且并非通过官方的 建制的、层级的意识形态机关来阐述的。 为什么泰勒说这里谈论的公共意见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公共意见独立于教会是什么意 思?为什么将自己表达为社会的意见就是公共意见的新颖之处? 4、福柯论考古学和谱系学 所谓考古学,而非先验学,是指:批判并不试图发现有关一切知识和一切可能的道德行为的 普遍结构,而是力求去分析将我们的所思、所言和所为的一切都叙述为纷繁历史事件的种种 话语。批判所以是谱系学的,是在于它无意从我们现在之所是的形式中推断出什么是我们不 可为的和不可知的,而是从使我们成为我们之所是的偶然机缘中,分析出不再是我们之所是、 不再做我们之所做或不再思我们之所思的那种可能性。批判不再追求使一种形而上学成为可 能,并最终使之成为一种科学,而是竭尽全力地给自由事业以新动力 为什么考古学要分析话语,谱系学要考察偶然机緣?福柯通过这样的分析,旨在反对什么? 所谓不再是我们之所是的那种可能性究竟是怎样的可能性,是指本来可能有的,还是指向未 来的可能?

8 1. 文德尔班论文艺复兴的时代 中世纪精神所集中的坚强统一性在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被打破了,原始生命力挣断了历史强加 在各民族心灵上的共同的传统枷锁。这样,新时代就以民族生活的觉醒宣告了自己的开始, 精神领域的帝国时代也告终了;财富分散,生气勃勃和丰富多彩代替了中世纪所形成的集中 和统一。罗马和巴黎不再是西方文明的统治中心,拉丁语也不再是文明世界的唯一语言。 如何理解“中世纪精神所集中的坚强统一性”?“民族生活的觉醒”意指怎样的历史过程? 何为“精神领域的帝国时代”? 2. 哈贝马斯论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the public sphere)首先意指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在该领域中,我 们能够形成某种类似于公共舆论的东西。凡是公民都享有参与该领域之活动的充分保障。不 同的私人个体通过交谈行为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公共团体。在他们之间的每一次交谈活动 中,都产生出公共领域之一部分。因此,他们既不像商业人士或专业人士在处理私人事务时 那样行事,也不像一个立宪秩序中的成员那样在国家科层组织的法令制约下活动……虽然国 家可说是政治的公共领域的执行机关,但它却并不是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诚然,国家权威 通常都被看作是“公共”权威,但它却主要是从政治的公共领域那里领承其促进全体公民之 福利这一任务的。只有当政治权威的运作有效地受制于全体公民皆能获取信息这一民主要求 时,政治的公共领域才能通过立法机构对政府施加制度化的影响。 如何理解公共领域的活动,既不同于商业和专业领域中的私人事务,又不同于国家科层组织 的法令制约的活动?公共“权威”与公共领域的关系是怎样的? 3.查尔斯-泰勒论公共意见 这也就是公共意见的力量所在,它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新特点正好与民间社会相 配合:公共意见是完全在政治结构的渠道与公共空间以外发展出来的,因为公共意见同样独 立于欧洲社会的第二个权力核心——教会。当然,政府已习惯了面对由教堂建构的宗教意见 的力量。但公共意见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将自己表达为社会的意见,而且并非通过官方的、 建制的、层级的意识形态机关来阐述的。 为什么泰勒说这里谈论的公共意见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公共意见独立于教会是什么意 思?为什么将自己表达为社会的意见就是公共意见的新颖之处? 4、福柯论考古学和谱系学 所谓考古学,而非先验学,是指:批判并不试图发现有关一切知识和一切可能的道德行为的 普遍结构,而是力求去分析将我们的所思、所言和所为的一切都叙述为纷繁历史事件的种种 话语。批判所以是谱系学的,是在于它无意从我们现在之所是的形式中推断出什么是我们不 可为的和不可知的,而是从使我们成为我们之所是的偶然机缘中,分析出不再是我们之所是、 不再做我们之所做或不再思我们之所思的那种可能性。批判不再追求使一种形而上学成为可 能,并最终使之成为一种科学,而是竭尽全力地给自由事业以新动力。 为什么考古学要分析话语,谱系学要考察偶然机缘?福柯通过这样的分析,旨在反对什么? 所谓不再是我们之所是的那种可能性究竟是怎样的可能性,是指本来可能有的,还是指向未 来的可能?

5黑格尔论市民社会的原则 具体的人作为特殊的人本身就是目的;作为各种需要的整体以及自然必然性与任性的混合体 来说,他是市民社会的一个原则 黑格尔将自然必然性与任性包含在市民社会的原则之中,他在肯定什么?市民社会的另一个 原则是什么?它与自然必然性与任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9 5.黑格尔论市民社会的原则 具体的人作为特殊的人本身就是目的;作为各种需要的整体以及自然必然性与任性的混合体 来说,他是市民社会的一个原则。 黑格尔将自然必然性与任性包含在市民社会的原则之中,他在肯定什么?市民社会的另一个 原则是什么?它与自然必然性与任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试卷4:2008年6月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口A卷口B卷 课程名称:当代社会学理论 课程代码:S0CI13009701 开课院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题号1 3 6 8|总分 得分 一,概念解释(每组任选1题,15‰ 1a Looking-glass self (cooley 1b The definition of the situat ion(Thomas) 1c The general ized other Mead) 2a Functional imperatives ( Parsons 2b Pattern var iables(Parsons) 2c Man fest and latent funct ions (Merton) 3a Stock of Know ledge at Hand(Schutz 3b Constructs of the second degree( schutz 3c Ethnomethodology (Garfinke D) 4a Reification (Luka (Gramsci) 4c Discipl ine( Foucaul t) 5a Habitus(Bourdieu) 5b Field(bourdieu) 5c Practical consciousness (Giddens) 阅读摘要(10%) 对你参与的小组阅读的文章撰写一篇摘要,可以是全篇的要点也可以是(你认定的)核心 观点的概要

10 试卷 4:2008 年 6 月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B 卷 课程名称:当代社会学理论 课程代码: SOCI130097.01 开课院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一,概念解释(每组任选 1 题,15%) 1a Looking-glass self (Cooley) 1b The 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 (Thomas) 1c The generalized other (Mead) 2a Functional imperatives (Parsons) 2b Pattern variables (Parsons) 2c Manifest and latent functions (Merton) 3a Stock of Knowledge at Hand (Schutz) 3b Constructs of the second degree (Schutz) 3c Ethnomethodology (Garfinkel) 4a Reification (Lukacs) 4b Hegemony (Gramsci) 4c Discipline (Foucault) 5a Habitus (Bourdieu) 5b Field (Bourdieu) 5c Practical consciousness (Giddens) 二, 阅读摘要 (10%) 对你参与的小组阅读的文章撰写一篇摘要,可以是全篇的要点,也可以是(你认定的)核心 观点的概要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40页,可试读14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