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象与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认为自然科学是现象界的知识,而形而上学则是关于本体界或 物自身”的学问,两者界限分明。黑格尔不同意康德关于“物自身”不可知的看法,认为 哲学虽与具体科学不同,但它不能脱离具体科学,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经验总结,只有当它成 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经验的结果时,它才得到自己是评价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哲学对象的合理思想,从哲学与具体科 学关系的角度把哲学的对象确定为“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③也 就是“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①。这样就使哲学成为同具体科学相区别 具有自己确定研究对象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那么围绕这个对象进行研究的基问题是什 么呢?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系问题。” ①并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 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也就是两者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对此问题所作的 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凡承认物质第一性 精神第二性,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质派生的,就是唯物主义。相反,凡认为精 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精神派生的,就是唯心主义。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一切哲学观点和哲学体系要么属于唯物主义,要么 属于唯心主义,超越这两大派别之上的中立的哲学是没有的。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 是,“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 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 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②对此问题所作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可知论坚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 物,没有根本不可认识之物。不可知论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对立起来,抹杀二者同一性,认为 人根本不可能认识世界或不能彻底认识世界,它的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的 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中,第一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根本的,第二方面的内容是 从属的。对第一方面的回答是对第二方面回答的前提,只有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才能科学 地解决世界可知性的问题:反过来,也只有坚持真正的世界可知性,才能真正贯彻唯物主义 的基本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是由哲学研究的对象决定的。哲 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所要揭示的是世界万物的最一般本质,要达到此目的,必 须研究带有最大普遍性的现象,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归根到底无非有两 大类: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哲学要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就不能不首先对这两大类 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作出说明,这一点,对于任何一种意义上的哲学研究都有普遍的使用性, 区别仅在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方式各有特点。在远古时代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以灵魂和肉体、灵魂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形式出现的,只是到了近代才 以尖锐的形式针对着教会提了出来。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哲学家对理气关系、心物关系、形 神关系等的探讨,就具有哲学基本问题的性质。其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决定着哲学发展的方向和路线。哲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的出发点和理论前提对它的思维 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定着它的基本性质。例如,世界的本质、运动和静止、认识和 实践、真理和谬误等等一系列哲学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为依据的。 切哲学问题都必须提高到哲学基本问题上加以认识和解决。因此,这个问题也是哲学的最 高问题。最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践的基本问题。人们如何看待主观和客观、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是坚持从原则出发,其实都与这个问题有象与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认为自然科学是现象界的知识,而形而上学则是关于本体界或 “物自身”的学问,两者界限分明。黑格尔不同意康德关于“物自身”不可知的看法,认为 哲学虽与具体科学不同,但它不能脱离具体科学,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经验总结,只有当它成 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经验的结果时,它才得到自己是评价。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哲学对象的合理思想,从哲学与具体科 学关系的角度把哲学的对象确定为“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③也 就是“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 ①。这样就使哲学成为同具体科学相区别, 具有自己确定研究对象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那么围绕这个对象进行研究的基问题是什 么呢?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系问题。” ① 并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 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也就是两者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对此问题所作的 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凡承认物质第一性, 精神第二性,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质派生的,就是唯物主义。相反,凡认为精 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精神派生的,就是唯心主义。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一切哲学观点和哲学体系要么属于唯物主义,要么 属于唯心主义,超越这两大派别之上的中立的哲学是没有的。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 是,“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 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 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②对此问题所作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可知论坚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 物,没有根本不可认识之物。不可知论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对立起来,抹杀二者同一性,认为 人根本不可能认识世界或不能彻底认识世界,它的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的。 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中,第一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根本的,第二方面的内容是 从属的。对第一方面的回答是对第二方面回答的前提,只有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才能科学 地解决世界可知性的问题;反过来,也只有坚持真正的世界可知性,才能真正贯彻唯物主义 的基本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是由哲学研究的对象决定的。哲 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所要揭示的是世界万物的最一般本质,要达到此目的,必 须研究带有最大普遍性的现象,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归根到底无非有两 大类: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哲学要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就不能不首先对这两大类 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作出说明,这一点,对于任何一种意义上的哲学研究都有普遍的使用性, 区别仅在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方式各有特点。在远古时代,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以灵魂和肉体、灵魂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形式出现的,只是到了近代才 以尖锐的形式针对着教会提了出来。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哲学家对理气关系、心物关系、形 神关系等的探讨,就具有哲学基本问题的性质。其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决定着哲学发展的方向和路线。哲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的出发点和理论前提对它的思维 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定着它的基本性质。例如,世界的本质、运动和静止、认识和 实践、真理和谬误等等一系列哲学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为依据的。 一切哲学问题都必须提高到哲学基本问题上加以认识和解决。因此,这个问题也是哲学的最 高问题。最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践的基本问题。人们如何看待主观和客观、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是坚持从原则出发,其实都与这个问题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