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超星·期刊 4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年1月30日第45卷第1期 需要进一步确认,它将有助于确定人畜共患传播模式。 目前研究显示,2019nCoV与蝙蝠 SARSr-COVI( bat-SL-CoVZC45)的同源性达85%以上。 23传播途径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2019-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 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叫。虽然病毒来源和人群间传播能力等许多细节仍然未知,但越来越多的病例似乎 是由人际传播引起的国围 2.4病因学及发病机制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2019nCoV为一种属于β属的新型 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 SARSI-CoV(SARS related coronavirus)和MERS-CoV( MERS related coronavirus)有明显区别。体外分离培养时,2019-nCoV在96h 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Ⅴ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约需6d2 病毒的来源、感染后排毒时间、发病机制等目前尚不明确口 2.5分子流行病学需要获得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地理上无关的临床分离株,以评估病毒突变的程度,并 评估这些突变是否表明对人类宿主的适应性。尚未发现病毒变异的证据叫。 2.6潜伏期和感染期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一般为3-7d,最长不超过14d。与 SRASI-COV 有很大不同,2019nCoV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2.7影响预后的因素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亦有发 病。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显示,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 例多见于老年人及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项纳入2019年12月16日一2020年1月2日期间在武汉市入院的首批41例确诊感染2019-nCoV的病例分 析发现,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2例,接受重症监护13 例,其中6例死亡1。 3疾病筛查及人群预防 31病例定义 3.1.1疑似病例符合以下临床表现任意2条,并具有任何一项流行病学史的患者。①临床表现:发热;具有 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②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d内有武 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d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 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聚集性发病或与2019nCoV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叫。 31.2确诊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①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 RT-PCR检测2019nCoV 核酸阳性切;②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2019-nCoV高度同源。 3.』.3聚集性病例疑似聚集性病例是指14d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等)发现1例确 诊病例,并同时发现1例及以上发热或呼吸道感染病例。 在上述情形下,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且病例间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 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则判定为聚集性病例11。 314密切接触者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8,包括:①与病例共同 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 屋中生活;②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 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③与病例乘 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患者的人员;该患者的同行人员(家 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患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④现场调查人员 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3.1.5可疑暴露者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物品和环境,且暴露时未 采取有效防护的加工、售卖、搬运、配送或管理等人员。 32人员预防 3.2.1密切接触者及可疑暴露者密切接触者及可疑暴露者均应有14d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与患者接 触或环境暴露的最后1d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 应立即就医。对偶然接触,低暴露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接触者,应实行接触监测,即进行日常活动的同 时,检查伴随的症状情况。详细内容见表32l4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年1月30日 第45卷 第1期 需要进一步确认,它将有助于确定人畜共患传播模式[11]。 目前研究显示,2019-nCoV与蝙蝠SARSr-CoV(bat-SL-CoVZC45)的同源性达85%以上[12]。 2.3 传播途径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2019-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 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12]。虽然病毒来源和人群间传播能力等许多细节仍然未知,但越来越多的病例似乎 是由人际传播引起的[8,13]。 2.4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2019-nCoV为一种属于β属的新型 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 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SARS related coronavirus)和MERS-CoV(MERS related coronavirus)有明显区别。体外分离培养时,2019-nCoV在96 h 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约需6 d[12]。 病毒的来源、感染后排毒时间、发病机制等目前尚不明确[14]。 2.5 分子流行病学 需要获得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地理上无关的临床分离株,以评估病毒突变的程度,并 评估这些突变是否表明对人类宿主的适应性[11]。尚未发现病毒变异的证据[14]。 2.6 潜伏期和感染期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一般为3~7 d,最长不超过14 d[10]。与SRASr-CoV 有很大不同,2019-nCoV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15]。 2.7 影响预后的因素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亦有发 病。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显示,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 例多见于老年人及有慢性基础疾病者[12]。 一项纳入2019年12月16日-2020年1月2日期间在武汉市入院的首批41例确诊感染2019-nCoV的病例分 析发现,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2例,接受重症监护13 例,其中6例死亡[16]。 3 疾病筛查及人群预防 3.1 病例定义 3.1.1 疑似病例 符合以下临床表现任意2条,并具有任何一项流行病学史的患者。①临床表现:发热;具有 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②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 d内有武 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 d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 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聚集性发病或与2019-nCoV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12]。 3.1.2 确诊病例 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①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2019-nCoV 核酸阳性[17];②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2019-nCoV高度同源[12]。 3.1.3 聚集性病例 疑似聚集性病例是指14 d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等)发现1例确 诊病例,并同时发现1例及以上发热或呼吸道感染病例。 在上述情形下,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且病例间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 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则判定为聚集性病例[8,18]。 3.1.4 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18],包括:①与病例共同 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 屋中生活;②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 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③与病例乘 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患者的人员;该患者的同行人员(家 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患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④现场调查人员 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3.1.5 可疑暴露者 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物品和环境,且暴露时未 采取有效防护的加工、售卖、搬运、配送或管理等人员[18]。 3.2 人员预防 3.2.1 密切接触者及可疑暴露者 密切接触者及可疑暴露者均应有14 d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与患者接 触或环境暴露的最后1 d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 应立即就医[19]。对偶然接触,低暴露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接触者,应实行接触监测,即进行日常活动的同 时,检查伴随的症状情况[20]。详细内容见表3[21]。 ChaoXing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