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这里所说的“未来的哲学”是指世界未来的哲学。作者认为,世界未来的哲学很可 能走中国哲学的方向,这样,中国哲学就可能对世界哲学的重构有所贡献。 15.冯友兰先生把哲学的任务单纯地界定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教人以怎样成 为圣人的方法”,是不是过于简单了? 冯友兰先生一再提到“中国哲学的传统”,确实,“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 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用世界眼光来看,中国哲学的内容也不能说不 偏狭。拿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冯友兰先生所说的提高人生境界确实是哲学的一个任 务,但是把哲学的全部任务说成惟此而已,恐怕也不行。所以,说“哲学的任务之 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似乎才适当。 解题指导 、阅读课文,探讨下列问题。 1.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四种境界的内涵。 2.作者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本题对课文内容作整体性探讨,以便整体把握主要观点。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 四种境界的内涵,目的是求消化,各人可以有各人的表述 1.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 自然境界,是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 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 道德意义 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 人,他与宇宙同一。 2.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要使人 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二、研读下列语句,思考问题 1.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 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联系全文看,作者所说的“觉解”是什么意思?禅宗所说的“觉”有什么特定的含 义?) 2.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 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一句是什么意思?“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又是什么意思?) 3.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你怎样理解“既入世而又出世”?) 本题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研读文句,培养质疑思辨的能力这里所说的“未来的哲学”是指世界未来的哲学。作者认为,世界未来的哲学很可 能走中国哲学的方向,这样,中国哲学就可能对世界哲学的重构有所贡献。 15.冯友兰先生把哲学的任务单纯地界定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教人以怎样成 为圣人的方法”,是不是过于简单了? 冯友兰先生一再提到“中国哲学的传统”,确实,“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 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用世界眼光来看,中国哲学的内容也不能说不 偏狭。拿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冯友兰先生所说的提高人生境界确实是哲学的一个任 务,但是把哲学的全部任务说成惟此而已,恐怕也不行。所以,说“哲学的任务之一 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似乎才适当。 解题指导 一、阅读课文,探讨下列问题。 1.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四种境界的内涵。 2.作者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本题对课文内容作整体性探讨,以便整体把握主要观点。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 四种境界的内涵,目的是求消化,各人可以有各人的表述。 1.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 自然境界,是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 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 道德意义。 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 人,他与宇宙同一。 2.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 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二、研读下列语句,思考问题。 1.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 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联系全文看,作者所说的“觉解”是什么意思?禅宗所说的“觉”有什么特定的含 义?) 2.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 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 造。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一句是什么意思?“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又是什么意思?) 3.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你怎样理解“既入世而又出世”?) 本题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研读文句,培养质疑思辨的能力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