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1)层次增多不仅有两年制的短期大学也有四年制的本科,而且有二到三年的研究生院等。 (2)短期大学迅速发展 (3)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4)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知识传播(教学)、知识创新(科研)、知识转化(社会服务,生产)被视为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功能 5终身敦育受到普遍重视 学习化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富勒、赫钦斯等一批欧美学者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的设想。《学会生存》一书全面归纳了这一设想的主要观点:全面反思现有学校教育:在教育系统外还应 有其他受教育途径:确认人在环境、家庭和社会中直接获得经验与接受系统学校教育的特点;教育与社会、 政治、经济组织在家庭和公民生活中互相渗透: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关键是去实施终身教育思想:特别倡导 发展非正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引进现代技术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 的和非正规的种种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终身教育思想是二战后在成人教育的经验基 础上形成的,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终身教育”的概念。自1970年保罗·朗格郎的《终身 教育引论》一书问世以来,终身教育在国际上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其主要思想是:第一,终身教育的 基本原则是它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一体化),它要求人的一生都变成接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使整个社会变 成有体系的教育场所,实现教育的社会化或社会的教育化。第二,强调教育的方法是个人和小组,而不是 课程和教师,教育应按兴趣进行,应用小组学习法,并广泛采用创造性、非指导性教育方法。第三,终身 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能够推动社会持续高速的发展,能够保证人的真正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真正实现 教育机会均等,使教育成为社会平等和民主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第二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902年清政府(主要制定人张之洞)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壬寅学制(《清定学堂章程》,它是近代第 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没有实施 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它 是施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学制 的方案,于1922年颁布了壬戊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它是中国近代以来教育史上实施最长影响最 大的一个学制。国民党统治时期,继承了壬戊学制,虽几经修改,但基本没有变动,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 全国解放初期。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学校教育制度 951年我国通过《关于给改革学制的决定》,施行了新的学制标志着我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无 权利、无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标志我国学制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新学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①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方针。②新学制 明确规定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院在学制中的地位,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 务的方针。③保证了一切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都有受革命的政治教育的机会 987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体系逐渐完善: 幼儿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法。在九年义务教育法 颁布以后,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在学制中得到强调:高中阶段实行职教与普通教育分轨;大学教育以四年本 科和二至三年的专科为主 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学校系统中的地位 义务教育: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指(小学阶段六年和初中阶段三年或小学阶段五年和初中阶段四年)13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1)层次增多 不仅有两年制的短期大学也有四年制的本科,而且有二到三年的研究生院等。 (2)短期大学迅速发展 (3)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4)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知识传播(教学)、知识创新(科研)、知识转化(社会服务,生产)被视为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功能。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学习化社会是 20 世纪 60 年代富勒、赫钦斯等一批欧美学者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的设想。《学会生存》一书全面归纳了这一设想的主要观点:全面反思现有学校教育;在教育系统外还应 有其他受教育途径;确认人在环境、家庭和社会中直接获得经验与接受系统学校教育的特点;教育与社会、 政治、经济组织在家庭和公民生活中互相渗透;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关键是去实施终身教育思想;特别倡导 发展非正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引进现代技术。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 的和非正规的种种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终身教育思想是二战后在成人教育的经验基 础上形成的,196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终身教育”的概念。自 1970 年保罗·朗格郎的《终身 教育引论》一书问世以来,终身教育在国际上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其主要思想是:第一,终身教育的 基本原则是它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一体化),它要求人的一生都变成接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使整个社会变 成有体系的教育场所,实现教育的社会化或社会的教育化。第二,强调教育的方法是个人和小组,而不是 课程和教师,教育应按兴趣进行,应用小组学习法,并广泛采用创造性、非指导性教育方法。第三,终身 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能够推动社会持续高速的发展,能够保证人的真正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真正实现 教育机会均等,使教育成为社会平等和民主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第二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902 年清政府(主要制定人张之洞)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壬寅学制(《清定学堂章程》),它是近代第 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没有实施。 1904 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它. 是施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学制 的方案,于 1922 年颁布了壬戊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它是中国近代以来教育史上实施最长影响最 大的一个学制。国民党统治时期,继承了壬戊学制,虽几经修改,但基本没有变动,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 全国解放初期。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学校教育制度 1951 年我国通过《关于给改革学制的决定》,施行了新的学制标志着我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无 权利、无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标志我国学制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新学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①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方针。②新学制 明确规定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院在学制中的地位,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 务的方针。③保证了一切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都有受革命的政治教育的机会。 1987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体系逐渐完善: 幼儿教育(幼儿园)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1986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法。在九年义务教育法 颁布以后,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在学制中得到强调;高中阶段实行职教与普通教育分轨;大学教育以四年本 科和二至三年的专科为主。 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学校系统中的地位 义务教育: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指(小学阶段六年和初中阶段三年或小学阶段五年和初中阶段四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