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孔子研究2004年第6期 劣上却持调和的观点。他说“大都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①又说:“以蹊径之 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②据笔者所见,秦汉以降,在 关于艺术与现实优劣问题上能与《易传》相沟通的,只有《三国演义》的评改者毛宗岗一人。 笔者在《毛宗岗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贡献》一文中曾经论及 他(按指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指出“《三国》书,有巧收幻结之妙”后, 认为这是“造物者之巧也。幻既出人意外,巧复在人意中,造物者可谓善于作文 矣。今人下笔必不能如此之幻,如此之巧,然则读造物自然之文,而又何必读今 人臆造之文乎哉”。这里除了表示他重历史小说,轻非历史题材小说的倾向外 还蕴含了“造物自然”高于“今人臆造”的美学观念。这使我们联想到俄国十九世 纪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现实美永远高于艺术美的论断。朱光潜先生 在《西方美学史》中认为:“关于艺术和现实优劣的问题,车尔尼雪夫斯基可以说 是唯一重要的美学家,毫无保留地肯定现实高于艺术。”毛宗岗显然不是美学史 里重要的美学家,但他早在十七世纪就己孕育了这种美学观念的萌芽。③ 现在看来,毛宗岗这种以“造物自然之文高子“今人臆造之文”的美学观念,溯源就是《易 传》“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的思想。 (2)美是有功利性的。如上论自然为美同样的道理,“乾始”句之“美利”,无论是说 “美”之“利”还是说“利”之“美”,其实又都表明“美”是离不开“利”的。换言之,“美”不只 是一种形式,而且有功利性的内容。这与《论语叭佾》中孔子“尽美矣,又尽善矣”的美善 统一的理想大体一致。而我们知道,古近代西方对美是否具功利性有不同的看法。例如 康德认为“只有对于美的欣赏的愉快是唯一无利害关系的和自由的愉快。”④但是,《易 传》的这个思想却与古希腊苏格拉底美善统一的论述遥相呼应。苏氏说:“任何一件东西 如果它能很好的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否则它就同时是 恶的又是丑的。”⑤而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也说过“看到便利就起快感因为便利就是 种美。”⑥所以,尽管《易传》论美的语境与苏格拉底、休谟肯定是大不同的,但是其以美具 功利性一点,却与西方这两位分别是古近代的大家有相近、相似或相通之处 (3)美乃自然而然,无所为而为。虽然如上所论及,《易传》“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为 无可比拟,但是,能成其“大”还因为“乾为天”这样做了,却“不言所利”。这后一点仍有独 ①《画禅室随笔》卷三《答诗》。 ②《画禅室随笔》卷四《杂言》。 ③《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231页 ④宗白华译,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第5节,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⑤克赛诺封回忆录》卷三第八章,朱光潜译稿,转引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大学哲学 系美学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9页 ⑥《论人性》卷二第一章第八节,朱光潜译稿,转引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110页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mtp://www.cnki.ner劣上却持调和的观点。他说“: 大都诗以山川为境 ,山川亦以诗为境。”① 又说“: 以蹊径之 怪奇论 ,则画不如山水 ;以笔墨之精妙论 ,则山水决不如画。”② 据笔者所见 ,秦汉以降 ,在 关于艺术与现实优劣问题上能与《易传》相沟通的 ,只有《三国演义》的评改者毛宗岗一人。 笔者在《毛宗岗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贡献》一文中曾经论及 : 他(按指毛宗岗) 在《读三国志法》中指出“《三国》一书 ,有巧收幻结之妙”后 , 认为这是“造物者之巧也。幻既出人意外 ,巧复在人意中 ,造物者可谓善于作文 矣。今人下笔必不能如此之幻 ,如此之巧 ,然则读造物自然之文 ,而又何必读今 人臆造之文乎哉”。这里除了表示他重历史小说 ,轻非历史题材小说的倾向外 , 还蕴含了“造物自然”高于“今人臆造”的美学观念。这使我们联想到俄国十九世 纪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现实美永远高于艺术美的论断。朱光潜先生 在《西方美学史》中认为“: 关于艺术和现实优劣的问题 ,车尔尼雪夫斯基可以说 是唯一重要的美学家 ,毫无保留地肯定现实高于艺术。”毛宗岗显然不是美学史 里重要的美学家 ,但他早在十七世纪就已孕育了这种美学观念的萌芽。③ 现在看来 ,毛宗岗这种以“造物自然之文”高于“今人臆造之文”的美学观念 ,溯源就是《易 传》“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的思想。 (2) 美是有功利性的。如上论自然为美同样的道理 “, 乾始”句之“美利”,无论是说 “美”之“利”,还是说“利”之“美”,其实又都表明“美”是离不开“利”的。换言之“, 美”不只 是一种形式 ,而且有功利性的内容。这与《论语·八佾》中孔子“尽美矣 ,又尽善矣”的美善 统一的理想大体一致。而我们知道 ,古、近代西方对美是否具功利性有不同的看法。例如 康德认为“: 只有对于美的欣赏的愉快是唯一无利害关系的和自由的愉快。”④ 但是《, 易 传》的这个思想却与古希腊苏格拉底美善统一的论述遥相呼应。苏氏说“: 任何一件东西 如果它能很好的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 ,它就同时是善的 ,又是美的 ,否则它就同时是 恶的又是丑的。”⑤ 而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也说过“: 看到便利就起快感 ,因为便利就是一 种美。”⑥ 所以 ,尽管《易传》论美的语境与苏格拉底、休谟肯定是大不同的 ,但是其以美具 功利性一点 ,却与西方这两位分别是古、近代的大家有相近、相似或相通之处。 (3) 美乃自然而然 ,无所为而为。虽然如上所论及《, 易传》“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为 无可比拟 ,但是 ,能成其“大”还因为“乾为天”这样做了 ,却“不言所利”。这后一点仍有独 65 孔子研究 2004 年第 6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论人性》卷二第一章第八节 ,朱光潜译稿 ,转引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 110 页。 克赛诺封《回忆录》卷三第八章 ,朱光潜译稿 ,转引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大学哲学 系美学教研室编 ,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第 19 页。 宗白华译 ,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第 5 节 ,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 《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7 月版 ,第 231 页。 《画禅室随笔》卷四《杂言》。 《画禅室随笔》卷三《答诗》。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