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关于《易传》美学一文学思想的若干问题 立的美学意义,即“以美利利天下”并非“天”有意为之,乃其性理如此,自然而然,所以能成 其“大”。这一“美利”的特质已有上引马振彪氏所揭示,通于《老子》《中庸》的道理,笔者 用《论语》孔子的话作了补充,但是,都是就现象而言,并未深入到“天”即自然何以“不言 便为“大美”的理由。这一点,《庄子山木》借逆旅小子之口所说的话可能是有启示的。他 说:“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换言之即自美不美,而不自美为美。这正是《老子》“道 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思想的体现,却与“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 所利”之“美”神理相通。因此,《易传》“天·即自然之美集中体现了《老子》“道常无为而无 不为”的特点 《易传》所表明美的这一特点在后世得到充分的发扬。古代文论中一切崇尚自然清 真,反对雕琢伪饰的创作与批评倾向,都与此遥相关联。如《文心雕龙明诗》曰:“感物吟 志,莫非自然。”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太守良宰》诗曰:“清水出芙 蓉,天然去雕饰。”欧阳修《唐元结阳岩铭》曰:“君子欲著子不朽着有诸其内而见于外者,必 得于自然。颜子萧然卧于陋巷,人蓂见其所为而名高万世所谓得之自然也。”如此等等 都与《易传》美在自然无为的观念脉理相過:同时,我们还发现,虽然上所论及《易传》有以 美具功利性之一面的倾向,若与康德相反对,但在“不言所利”而得有美一点上,却与康德 的主张至少有形式上的相合。康德《判断力批判》云 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在它不具有一个目的的表象而在对象身上 被知觉时。① 又说 美的艺术是一种意境,它只对自然具有合目的性,并且,虽然没有目的,它仍 然具有促进心灵诸力的陶冶以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② 同样地,康德的这些论述与《易传》的语境用心肯定不同,但是,其以美的理想为一种在对 象身上可被感知的“合目的性的形式”,以艺术之美为“没有目的”而对“自然具有合目的 性”,并“仍然具有促进心灵诸力的陶冶以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的“意境”的观点,在哲 学上却通于《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认识,与《易传》“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 利”所包含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特征的表述,有相通乃至暗合之处 关于“阴柔”之为美 《坤∝言传》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 ①宗白华译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第17节 ②宗白华译:康德《判断力批判》下卷,第44节。 o1994-2010chinaAcademic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mtp://www.cnki.ner立的美学意义 ,即“以美利利天下”并非“天”有意为之 ,乃其性理如此 ,自然而然 ,所以能成 其“大”。这一“美利”的特质已有上引马振彪氏所揭示 ,通于《老子》《、中庸》的道理 ,笔者 用《论语》孔子的话作了补充 ,但是 ,都是就现象而言 ,并未深入到“天”即自然何以“不言” 便为“大美”的理由。这一点《, 庄子·山木》借逆旅小子之口所说的话可能是有启示的。他 说“: 其美者自美 ,吾不知其美也。”换言之即自美不美 ,而不自美为美。这正是《老子》“道 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思想的体现 ,却与“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不言 所利”之“美”神理相通。因此《, 易传》“天”即自然之美集中体现了《老子》“道常无为而无 不为”的特点。 《易传》所表明美的这一特点在后世得到充分的发扬。古代文论中一切崇尚自然清 真 ,反对雕琢伪饰的创作与批评倾向 ,都与此遥相关联。如《文心雕龙·明诗》曰“: 感物吟 志 ,莫非自然。”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太守良宰》诗曰“: 清水出芙 蓉 ,天然去雕饰。”欧阳修《唐元结阳岩铭》曰“: 君子欲著于不朽者有诸其内而见于外者 ,必 得于自然。颜子萧然卧于陋巷 ,人莫见其所为而名高万世 ,所谓得之自然也。”如此等等 , 都与《易传》美在自然无为的观念脉理相通。同时 ,我们还发现 ,虽然上所论及《易传》有以 美具功利性之一面的倾向 ,若与康德相反对 ,但在“不言所利”而得有美一点上 ,却与康德 的主张至少有形式上的相合。康德《判断力批判》云 : 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 ,在它不具有一个目的的表象而在对象身上 被知觉时。① 又说 : 美的艺术是一种意境 ,它只对自然具有合目的性 ,并且 ,虽然没有目的 ,它仍 然具有促进心灵诸力的陶冶以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② 同样地 ,康德的这些论述与《易传》的语境用心肯定不同 ,但是 ,其以美的理想为一种在对 象身上可被感知的“合目的性的形式”,以艺术之美为“没有目的”而对“自然具有合目的 性”,并“仍然具有促进心灵诸力的陶冶以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的“意境”的观点 ,在哲 学上却通于《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认识 ,与《易传》“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不言所 利”所包含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特征的表述 ,有相通乃至暗合之处。 二、关于“阴柔”之为美 《坤·文言传》: 阴虽有美“, 含”之以从王事 ,弗敢成也。地道也 ,妻道也 ,臣道也 ,地道无成 关于《易传》美学 —文学思想的若干问题 75 ① ② 宗白华译 :康德《判断力批判》下卷 ,第 44 节。 宗白华译 :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 ,第 17 节。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