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五)多角化策略与相对吸收能力配合与事业经营绩效之关系 Lane& Lubat kin(1998)认为「绝对吸收能力」对一企业而言,吸收外界资源、能力固然重要,然而此种能 力会因企业所吸收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其提出「相对吸收能力」来补其不足。因此,本研究认为,资源 基础多角化策略不论是否移转了资源、能力,新事业往往会向透过一些方式如策略联盟,而有向其它组织学习 吸收资源的机会,若两组织间的一些特征相似,则企业在学习、吸收对方资源或能力的效果愈强,也愈能够建立 所需的竞争优势,进而创造高绩效。依据以上推论,建立本研究之假设五 历:多角化能略其事业相关程度与相对吸收能力配合所形成的四种袋略形态之事业经营叔微有显著差异,且 其经营效最高为/高收高相关策略最低者为/低吸收低相关策略 三、研究变量 (一)绝对吸收能力之衡量 Cohen& Levinthal(1989,1990)所定义的吸收能力为:「对于外界新知识的认知( recognize),再加以同化 ( assimilate),并且将此知识应用( apply)于商业目的上。 Brown(1994)认为组织的沟通气候( communication climate)也是影响吸收能力的因素之一,因此其认为当面对不确定的经营环境时,必须重视个别成员掌握各种信 息,以及消化、吸收信息的能力,同时更应该加以重视组织内部的沟通互动状况是否良好。因此本研究依据以上 学者观点归纳出吸收能力归纳出两个构面,即「组织整体吸收能力」以及「组织沟通气候」,并且进一步发展对于 绝对吸收能力的衡量问项,共二十个问项。在问项设计方面,采用 Likert5点尺度量表(1=很弱、2=弱、3=普通、 4=强、5=很强),以衡量公司主观的吸收能力 )相对吸收能力之衡量 Lane& Lubatkin(1998)认为相对吸收能力的高低决定于师生企业间特征的相似性,其特征包括:(1)师生企 业的基本知识背景:(2)师生企业的薪酬制度与组织结构:(3)师生企业主导逻辑。并且认为师生企业间此特征 愈相似,学生企业的相对吸收能力愈高。因此,本研究参考Lane& Lubatkin(1998)对于师生企业间特征相似性 的衡量,做为相对吸收能力的衡量,并描述如下 1.师生企业的基本知识背景相似性 所谓基本知识背景是指公司在此产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相关知识,而本研究以师生企业是否为同一产业来衡量 基本知识背景相似性,问项设计方面,1代表师生企业所处产业相同,0代表不相同 2.师生企业的薪酬制度与组织结构相似性 (1)薪酬制度相似性 Gomez- Me jia& Welbourne(1988)在其对于薪酬制度的研究中,将薪酬制度分为十七个策略性的构面 来衡量薪酬制度。本研究采用 Gomez- Me jia& Welbourne对于薪酬制度的衡量来决定师生企业间,薪酬制度 的相似性,共十七个问项,而问项设计则采用 Likert5点尺度量表(1=非常不相似、2=不相似、3=普通、4 相似、5=非常相似)。 (2)组织结构相似性 Child(1984)认为所谓的组织结构是指「当厂商分配工作、权责以及决定权时的正式以及集权程度」。 因此,本研究以正式化以及集权化来代表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且衡量其相似性,问项设计则采用 Likert5 点尺度量表(=非常不相似、2=不相似、3=普通、4=相似、5=非常相似)。衡量方式如下: A.集权化量表 Robbins(1996)认为集权化为「组织内部的权责配置方式」,即当组织愈不强调决策或参与程度,则 该组织的集权化程度愈高。本研究的集权化量表是采取 Robbins984年所发展的量表并加以修订而成, 共分为八题来衡量 B.正式化量表 所谓正式化,是指「组织内部的规则使用及工作特定化程度」(Hage& Aiken,1967),亦即组织愈 强调规则、规则愈明确、工作愈有明确的程序可以遵循时,该组织的正式化程度愈高。本研究「正式化 量表」系根据Hage& Aiken于1967的研究中,所编制之「规则监督程度」及「工作特定化程度」加以 修订而成。此外, Fredrickson(1986)认为公司的正式化程度会因阶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衡 量正式化时亦分别针对高阶管理者及中低阶管理者加以衡量,此量表共十题,其中五题是衡量高阶管理 者的正式化程度,另外五题则是衡量中、低阶管理着的正式化程度 3.师生企业主导逻辑的相似性 Lane& Lubatkin(1998)利用师生企业共同研发的次数来代表其面临组织共同问题( problem sets)的大 小,并且认为当师生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愈多,代表师生企业的主导逻辑愈相似。因此,本研究以师生企业 起研发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次数来衡量生企业主导逻辑的相似性,问项设计则采用 Likert5点尺度量表(1=非 常不相似、2=不相似、3=普通、4=相似、5=非常相似)。 (三)多角化相关程度之衡量 本研究采用 Robins& Wiersema所发展出的「产业间结构相等系数」来衡量多角化的相关程度,并将两 产业相关系数为正者归类为「相关多角化」,相关系数为负或零者归类为「非相关多角化」 (四)新事业经营绩效之衡量 客观经营绩效方面, Keats&Hitt(1988)认为资产报酬率ROA)是最广为使用的绩效衡量工具,且其与公 司的其它财务绩效指针具有相关:此外,使用ROA指针可以和其它有关策略研究的文章做直接比较( Robins& Wiersema:1995)。基于以上理由,本研究利用公司的资产报酬率(ROA来衡量客观经营绩效,且调整成「相对4 (五)多角化策略与相对吸收能力配合与事业经营绩效之关系 Lane & Lubatkin(1998)认为「绝对吸收能力」对一企业而言,吸收外界资源、能力固然重要,然而此种能 力会因企业所吸收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其提出「相对吸收能力」来补其不足。因此,本研究认为,资源 基础多角化策略不论是否移转了资源、能力,新事业往往会向透过一些方式如策略联盟,而有向其它组织学习、 吸收资源的机会,若两组织间的一些特征相似,则企业在学习、吸收对方资源或能力的效果愈强,也愈能够建立 所需的竞争优势,进而创造高绩效。依据以上推论,建立本研究之假设五: H5:多角化策略其事业相关程度与相对吸收能力配合所形成的四种策略形态之事业经营绩效有显著差异,且 其经营绩效最高着为「高吸收高相关策略」,最低者为「低吸收低相关策略」。 三、研究变量 (一)绝对吸收能力之衡量 Cohen & Levinthal(1989,1990)所定义的吸收能力为:「对于外界新知识的认知(recognize),再加以同化 (assimilate),并且将此知识应用(apply)于商业目的上。Brown(1994)认为组织的沟通气候(communication climate)也是影响吸收能力的因素之一,因此其认为当面对不确定的经营环境时,必须重视个别成员掌握各种信 息,以及消化、吸收信息的能力,同时更应该加以重视组织内部的沟通互动状况是否良好。因此本研究依据以上 学者观点归纳出吸收能力归纳出两个构面,即「组织整体吸收能力」以及「组织沟通气候」,并且进一步发展对于 绝对吸收能力的衡量问项,共二十个问项。在问项设计方面,采用 Likert 5 点尺度量表(1=很弱、2=弱、3=普通、 4=强、5=很强),以衡量公司主观的吸收能力。 (二)相对吸收能力之衡量 Lane & Lubatkin(1998)认为相对吸收能力的高低决定于师生企业间特征的相似性,其特征包括:(1)师生企 业的基本知识背景; (2)师生企业的薪酬制度与组织结构; (3)师生企业主导逻辑。并且认为师生企业间此特征 愈相似,学生企业的相对吸收能力愈高。因此,本研究参考 Lane & Lubatkin(1998)对于师生企业间特征相似性 的衡量,做为相对吸收能力的衡量,并描述如下: 1.师生企业的基本知识背景相似性 所谓基本知识背景是指公司在此产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相关知识,而本研究以师生企业是否为同一产业来衡量 基本知识背景相似性,问项设计方面,1 代表师生企业所处产业相同, 0 代表不相同。 2.师生企业的薪酬制度与组织结构相似性 (1)薪酬制度相似性 Gomez-Mejia & Welbourne(1988)在其对于薪酬制度的研究中,将薪酬制度分为十七个策略性的构面 来衡量薪酬制度。本研究采用 Gomez-Mejia & Welbourne 对于薪酬制度的衡量来决定师生企业间,薪酬制度 的相似性,共十七个问项,而问项设计则采用 Likert 5 点尺度量表(1=非常不相似、2=不相似、3=普通、4= 相似、5=非常相似)。 (2)组织结构相似性 Child(1984)认为所谓的组织结构是指「当厂商分配工作、权责以及决定权时的正式以及集权程度」。 因此,本研究以正式化以及集权化来代表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且衡量其相似性,问项设计则采用 Likert 5 点尺度量表(1=非常不相似、2=不相似、3=普通、4=相似、5=非常相似)。衡量方式如下: A.集权化量表 Robbins(1996)认为集权化为「组织内部的权责配置方式」,即当组织愈不强调决策或参与程度,则 该组织的集权化程度愈高。本研究的集权化量表是采取 Robbins1984 年所发展的量表并加以修订而成, 共分为八题来衡量。 B.正式化量表 所谓正式化,是指「组织内部的规则使用及工作特定化程度」(Hage & Aiken, 1967),亦即组织愈 强调规则、规则愈明确、工作愈有明确的程序可以遵循时,该组织的正式化程度愈高。本研究「正式化 量表」系根据 Hage & Aiken 于 1967 的研究中,所编制之「规则监督程度」及「工作特定化程度」加以 修订而成。此外,Fredrickson(1986)认为公司的正式化程度会因阶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衡 量正式化时亦分别针对高阶管理者及中低阶管理者加以衡量,此量表共十题,其中五题是衡量高阶管理 者的正式化程度,另外五题则是衡量中、低阶管理着的正式化程度。 3.师生企业主导逻辑的相似性 Lane & Lubatkin(1998)利用师生企业共同研发的次数来代表其面临组织共同问题(problem sets)的大 小,并且认为当师生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愈多,代表师生企业的主导逻辑愈相似。因此,本研究以师生企业 一起研发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次数来衡量生企业主导逻辑的相似性,问项设计则采用 Likert 5 点尺度量表(1=非 常不相似、2=不相似、3=普通、4=相似、5=非常相似)。 (三)多角化相关程度之衡量 本研究采用 Robins & Wiersema 所发展出的「产业间结构相等系数」来衡量多角化的相关程度,并将两 产业相关系数为正者归类为「相关多角化」,相关系数为负或零者归类为「非相关多角化」。 (四)新事业经营绩效之衡量 客观经营绩效方面,Keats & Hitt(1988)认为资产报酬率 ROA)是最广为使用的绩效衡量工具,且其与公 司的其它财务绩效指针具有相关;此外,使用 ROA 指针可以和其它有关策略研究的文章做直接比较(Robins & Wiersema;1995)。基于以上理由,本研究利用公司的资产报酬率(ROA)来衡量客观经营绩效,且调整成「相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