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 第7段,写了江南的微雨 第8段承接上文说到的雨,又写到了江南的雨雪 第9段写到了江南旱冬的晴和,将话题引到“散步”上来。 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照应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 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无羁的荡开。 《江南的冬景》里,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 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 景的主要特征。 第五段,写江南,不能不写到江南的河港湖泊。 四、研读重点段落(5-9),深入思考 1.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描写策略。读完这部分,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 是实景?哪些地方写的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 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找出这些诗文名句并体会: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替换 这些名句?如果替换以后,会不会影响文章的语言风格? 3.这篇散文写景时做到了语言风格与景物特征的和谐,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 1.第5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实写)。江南丰腴润泽的土地上,芦花、红叶 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 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 第7段,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虚写)。借助想像的力量,在不 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 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 意,绘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第8段写到了江南的雪(虚写)。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避实就虚地引 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 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 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 征相融合的结果,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 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 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 2.不能,作者借助诗句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早晨的雪景,巧借诗歌意 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江南雪景推向一个新的意境,增强了散文的意趣,也更能体 现出作者的心境闲适。 3.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行文风格,体会到,江南冬景的悠闲 和暖、作者心境的闲适和行文时的舒缓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 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 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 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 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 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附:文中引用的部分古诗 1.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 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皖 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 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2 第5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 第7段,写了江南的微雨。 第8段承接上文说到的雨,又写到了江南的雨雪。 第9段写到了江南旱冬的晴和,将话题引到“散步”上来。 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照应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 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无羁的荡开。 《江南的冬景》里,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 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 景的主要特征。 第五段,写江南,不能不写到江南的河港湖泊。 四、研读重点段落(5—9),深入思考 讨论: 1.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描写策略。读完这部分,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 是实景?哪些地方写的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 2.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找出这些诗文名句并体会: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替换 这些名句?如果替换以后,会不会影响文章的语言风格? 3.这篇散文写景时做到了语言风格与景物特征的和谐,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 1.第 5 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实写)。江南丰腴润泽的土地上,芦花、红叶、 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 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 第 7 段,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虚写)。借助想像的力量,在不 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 技巧,也能够较好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善于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 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 意,绘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第 8 段写到了江南的雪(虚写)。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避实就虚地引 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 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 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 征相融合的结果,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 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 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 境。 2.不能,作者借助诗句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早晨的雪景,巧借诗歌意 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江南雪景推向一个新的意境,增强了散文的意趣,也更能体 现出作者的心境闲适。 3.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行文风格,体会到,江南冬景的悠闲 和暖、作者心境的闲适和行文时的舒缓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 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 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 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 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附:文中引用的部分古诗 1.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 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皖 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 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