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 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 乎其不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作新。”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 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 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 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 污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 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 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后,与后同,后放此。止者,所当止之 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 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 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治,平声, 后放此。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心者,身之所 主也。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 欺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 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此八者,大学之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 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 乎其不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作新。”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 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 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 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 污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 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 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后,与后同,后放此。止者,所当止之 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 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 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治,平声, 后放此。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心者,身之所 主也。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 欺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 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此八者,大学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