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教师对人类文明的传递是一种扩大的传递过程。教师要面对的不是 一位两位学生,而是面对着成千上万的、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总是将经过自 已内化了的知识文化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第二,教师对人类文明的传递过程又是对人类文明的加工、整理的过程。 教师要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知识的指导下,对选择过的知识经验重新加工、整理, 以便于使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之更适合于青少年一代的学习,更加适合 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教师在对人类文明传递的过程中又在进行着积极的创造。教师不仅 仅简单的将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教给学生,而且有一个内化加工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加入自己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教师们在总结教 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丰富着教育科学知识。 他们在不断的探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极大的丰富了人类对自身发展的认 识。 另外,教师们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工作,教师在教学中 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思考,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法,这也是一种创造。在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更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 在教学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科学研究,已成为科学发明创造的重要 力量。因此,没有教师就没有系统的人类文化的传播,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师是社会劳动能力的生产者。一个自然的人并不是社会的劳动力,人只 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和生产资 料相结合时,才能成为现实的劳动力。没有生产知识和技能的人,只能是潜在 的劳动力、可能的劳动力。教师通过其劳动将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 力。一方面,教师把人类已有的生产生活知识的精华传递给年轻一代,使得人 类科学义化的发展总是保持一个高起点。随着知识的激增、更新速度的加快, 要求教师对人类义化进行科学处理,将最适合于学生发展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独立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 渐的脱离教育的引导而进行独立的自我求知。离开了教师的引导,无论是知识 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发展都将收益有限。第三,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递文化知识、 发展学生能力的任务,而且发挥着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作用。正如《师说》上 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育过程中,不仅知识本身蕴含 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而且教育者言行本身作为隐性课程,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品德。教师就是通过对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来为我国的物质义明建设和精神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