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师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劳动价值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师的基本素养 3、使学生明白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教学重点: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在新时期应具备的素养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进程: 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培养人来为社 会服务。这一活动中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大基本要素,这三 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在三者的关系中,形成了教师与学生、 教师与教育内容、学生与教育内容的各种矛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是诸种矛盾 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因而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以及二者在教育活动中的 相互作用,明确教育工作对教师的要求,对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地 进行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章阐述了教师的含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角色、教师劳动的特 点及教师的素养、教师个体专业化,旨在形成对教师职业的一个明确认识。同 时探讨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地位与作用等,以期使每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一 个正确的学生观。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新型师 生关系的策略。 第一节、教师概述 一、教师与教师职业 “教师”具有双重的含义,既是指一种社会职业角色,又是指这一角色的 承担者。教师职业就是由社会劳动分工关系所造成的社会职业,它的一个最鲜 明的特征就是它所被赋予的社会劳动任务:教育学生。一般认为,凡是受社会 的委托,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国民素质 的专业人员都可称之为教师。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上 1
来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属于教育者当中的一部分,而并非全体。本 章中,我们对教师的探讨是在狭义的层面上进行的。 教师职业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方面,是否属于专业,教师是否属于专业人 员,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教师职业是一个专门职 业,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因为职业是以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内容、形 式等标准划分的社会劳动集团。社会学家将其划分为专门职业与普通职业两 类。作为专门职业,国外有学者提出十项标准:(1)专业一般是一项必须的社 会服务:(2)这种服务不能靠常规的操作,而必须有专业人员按情况做出判断 和提出措施:(3)专业人员必须掌握某方面的系统知识:(4)这类系统知识一 般要通过高等教育才能获得:(5)专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具有足够的自主权: (6)专业人员往往有自己的专业组织:(7)专业人员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训 练:(8)专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上:(9)专业人员通常应该 对有关的政策有足够的影响力:(10)专业人员通常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且 获得较高的社会报酬。①另外,利伯曼(M.Lieberman)也对专门职业做出了定 义,他认为专门职业具有以下特征:(1)范围明确、垄断的从事于社会不可缺 少的工作:(2)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3)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4)从事 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5)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 富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6)非营利,以服务为动机:(7)形成了综 合性的自治组织:(8)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②无独有偶,口本 学者石村善助对专门职业所下的定义与利伯曼的有共同之处,他认为专门职业 是“通过特殊的教育和训练,掌握了业已经过证实的认识(科学或高深的知识), 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非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 出来的每个委托者的具体要求,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借以为社会利益效力的 职业”③。通过对以上的有关专业的规定列举可知,作为专门职业至少应包括 以下内容:一是需要完善的专门技术和特殊的智力,在进入该行业前要经过较 为长期的专门教育和训练:二是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 能:三是拥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或控制权,具有不受它专业支配的特权。 从以上对专门职业的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应当看到,教师的工作从多方 面可称得上是专门职业。例如:作为一名教师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并获得相应 ⊙申继亮:《教师职业及其发展》,《巾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第3期。 M.Lieberman:Education as profession,prentiee---Hall,1956.pp2-6. 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会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年版,第44页
的教师资格证后才能任职:从服务对象上来说,教师具有其特定的对象一一学 生,因此一切都要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重: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时具有较大的 自主权:教师具有其不同于其他职业的道德和专业精神:等等。正因为如此, 20世纪中叶以来,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才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1966年10月,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LO)和联合国教科义组织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过的《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 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 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事务:它还要求教师对所管理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 及共同的责任感。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 会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Teachers in a Changing World)”为主题,再次突出了教师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并再次明确 提出,应当把教师的工作看作一项专门职业,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别才 能,并且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研究才能得以维持。 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就是专业人员,正因为如此,在国际劳工组织 制定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教师被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 者”类别内。1986年6月21口,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教师被列入“专业技术人员”一类。 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 责的专业人员”,随后又分别于1995年12月和2000年9月相即颁布了《教师 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通过资格认定来体现教师专业的 从业要求。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 同。 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专业。“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以 它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培养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教师是通过教书来育人的。 教师通过承担的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 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营造良好 的教学风气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书与育人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尽管 它可能会因为时代、社会、个体等差异而存在差别,但“教书育人”作为教师 职业的特殊性质区别于其他职业则是不变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专业地位远不如其他专业那样得到 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远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3
一 部分人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准专门职业”,如果硬要以专业的眼光来评价 教师工作,至少应解决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要求教师多才多艺,具备教 育机智,能够当机立断。肤浅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技术、缺乏作为一种专门 职业的那种独特性,是不能维持有别于其他专业的严密性的:(2)工作的内容 与展开程序事先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自由时间和工作的独立性要比其它专 门职业少:(3)教师的修业年限远比其它专门职业短:(4)许可资格容易获得: (5)出身阶层多是中流下层或下流上层者:(6)经济待遇底下。因此他们认 为“教师仅在非营利服务这一点上,符合专门职业的标准,在专业技术和长期 训练、特别的才能与素质这一点上,还逊于其他专门职业。”①应当说,这种 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我们承认教师职业是一个专门职业,但并非意味 着我们否认教师专业的继续发展。按照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万事万物都是处在 发展中的,教师职业也同样是这样的,这就是我们这章中所要提到的教师专业 发展。但不能够因为教师专业需要继续发展完善而否认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 二、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1、教师的社会地位 不同的职业由于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拥有不等量的社会地位资源以及对 社会的实际贡献不同,从而使不同职业之间产生了社会地位的高低差异。教师 职业的社会地位通常指的是教师职业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 源,主要包括: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教师职业的社会 权利以及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除受以上制约所有职业发展的因素影响外,教 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还与人们对教育地位的认识以及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和期望 有关。在古代社会,教育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属,教师的社会地位不稳定,而现 代教育的独立性增强,并占据社会的主体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也相应提高。 (1)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 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是指教师专业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教师社会地位 的客观基础。通常认为,职业的社会地位与职业的社会作用的大小呈正相关, 职业的社会作用越大,其社会地位也就越高。教师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巨大的。教师职业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保证人类的文化遗产能够传到下一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社会重任,在学生的发展中 起着引导作用,延续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师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 递者和创造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如此显 市川昭午:《作为专门职业的教师》,明治图书,1969年,第79页。 4
著,贡献如此巨大,以至于教师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 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承认,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永远不会被取代。 (2)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 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是指社会给予教师职业的从业者的物质报酬,包括工 资、奖金及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社会福利,经济待遇是社会对教师劳动价值 认可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种职业的经济待遇水平是由这种职业的劳动性质和劳 动形式决定的。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的劳动属于一种复杂的具有创 造性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 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既然这种劳 动力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 多的价值。”①因此,教师职业的从业者在社会总体劳动中的经济待遇水平应当 与其劳动的性质相符合,也就是说教师的经济待遇应相当于社会复杂劳动者的 经济待遇水平,虽然待遇不高并不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唯一因素,但经济收 入低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教师的经济待遇水平一直处 在一个低水平的盘旋状态,直到今天,随着人们对教育、对知识的不断重视, 教师的经济待遇也随之得到提高。一方面,教师的经济待遇已经成为体现教师 社会地位的直接表现,另一方面,它也成为影响教师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及教师 队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影响教师地位的诸要素中,应当格外重视 工资,确定教师工资要考虑两点:第一,应反映教师对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反 映教师的重要性以及从就位教职之口起肩负起来的一切责任:其次,应比支付 给需要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它职业的工资更为有力。”② (3)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 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是指法律赋予教师职业的从业者在履行职业时所拥 有的权利。某一职业的社会地位的高低与从业者所享有的社会权利的范围成正 相关。教师职业的从业者所享有的权利,除一般的公民权以外,还享有职业本 身所赋予的专业方面的自主权,例如:教育的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对学生实 施教育的权利:专业发展权,也即教师依法享有发展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的权 利:教师还具有参加学校管理和建设的权利,等等。 (4)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 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是对教师职业的从业者所提出的资格要求,它是在与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23业 2金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27页
其它专业的比较中得出的,是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内在要求。它可以有软性标 准,如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也可以有硬性标准,如教师资格证书等。在我国 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 质,具备国家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职 业的从业标准是教师职业学术性要求和从事专业活动的基本要求,世界各国都 有各自的对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 在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不断的提高,但仍然处于令人不满的现状,主 要是因为: (1)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不足,尽管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教育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教育效果的迟缓性,教师的劳动 需要通过学生的劳动加以体现,因而相当一部分人对教师的社会作用认识不 足,认为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人们 对教师职业的正确理解: (2)教师的整体师资队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不可否认,我国的师 资建设在近几十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有一部分教师的师德不高、专 业的水平不强等,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社会地位起着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社 会地位的提高,一方面,要依靠教育的力量使整个社会认识到教育的巨大作用, 从而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起“尊师重教”的风气,另一方面,教师一定要适应 学习化社会对自我提出的挑战,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和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 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 2、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可以从在社会发展中和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 分析。 (1)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作为社会义明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 的推动作用,这一作用是与教育活动的作用密切相连的。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 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进行世代之间的传递和交替,否则,人类社会的生产 和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更谈不上新的发展。这个文明的传递和交接的功能, 必须依靠教育,依靠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完成。离开了教师的承前启后的桥 梁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中断。 教师是人类义明的积极传播者和精心创造者。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 者,将前代人类的义明传递给后一代,在传递的过程中是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的。 6
第一,教师对人类文明的传递是一种扩大的传递过程。教师要面对的不是 一位两位学生,而是面对着成千上万的、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总是将经过自 已内化了的知识文化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第二,教师对人类文明的传递过程又是对人类文明的加工、整理的过程。 教师要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知识的指导下,对选择过的知识经验重新加工、整理, 以便于使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之更适合于青少年一代的学习,更加适合 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教师在对人类文明传递的过程中又在进行着积极的创造。教师不仅 仅简单的将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教给学生,而且有一个内化加工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加入自己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教师们在总结教 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丰富着教育科学知识。 他们在不断的探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极大的丰富了人类对自身发展的认 识。 另外,教师们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工作,教师在教学中 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思考,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法,这也是一种创造。在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更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 在教学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科学研究,已成为科学发明创造的重要 力量。因此,没有教师就没有系统的人类文化的传播,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师是社会劳动能力的生产者。一个自然的人并不是社会的劳动力,人只 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和生产资 料相结合时,才能成为现实的劳动力。没有生产知识和技能的人,只能是潜在 的劳动力、可能的劳动力。教师通过其劳动将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 力。一方面,教师把人类已有的生产生活知识的精华传递给年轻一代,使得人 类科学义化的发展总是保持一个高起点。随着知识的激增、更新速度的加快, 要求教师对人类义化进行科学处理,将最适合于学生发展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独立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 渐的脱离教育的引导而进行独立的自我求知。离开了教师的引导,无论是知识 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发展都将收益有限。第三,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递文化知识、 发展学生能力的任务,而且发挥着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作用。正如《师说》上 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育过程中,不仅知识本身蕴含 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而且教育者言行本身作为隐性课程,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品德。教师就是通过对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来为我国的物质义明建设和精神
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教师是社会文明的体现者。示范性和感染性是教师劳动的一大特点,教师 只有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传播代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义明。在我国, 教师不仅是年轻一代美好心灵的塑造者,而且以其清苦而高尚的品德成为社会 学习的楷模。 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 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 代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的遗训的保存人,是过 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跃的环节。教师所从事的事业,从表面上来看虽然平凡, 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① (2)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 观点。一种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强调教师在学 生中的权威作用,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他还把学生比 喻为一只船,教师是船的舵手,船要在大海中乘风前进就必须依靠舵手来掌握 方向。也就是说学生心智的成长全仰仗于教师对教学方式、阶段和方法的指导, 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培养,主张教师应主宰整个教育过程,学生只需听从 教师的指令,被动的接受就行了。另一种观点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学 生中心说”,这种观点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是一个 积极主动的过程,教师不能对其主宰,只能顺应其发展,认为教学的一切活动 都要围绕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服务。 无论是“教师中心说”,还是“学生中心说”,都具有其片面性。教师中心 说看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却将学生的活动完全处于一种从属地 位,否定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中心说虽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独 立性得到了突显,却没能看到教师的作用,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降至从属地位。 两者都对问题缺乏辩证的分析。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 中起主导作用。首先,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总是知之较多,知之在先,而学生 是知之较少,知之在后,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成熟,只有经过教师的有计划、 有组织、有步骤的引导,才会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组织者和设计者。教育活动的确定,内容的安排,教育形式和方法的选 择,都要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决定。再次,教育活动主要由教师来实现。 凯洛夫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693页。 8
第四,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教师根据一定社会 制定的方针去培养人,使学生的身心发展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前进。最后,教 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师必须在符合这一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 承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作为教 师的教育对象具有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最终是要 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不是被调动起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总 是互为条件的,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无从发挥。同时,我 们在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的关系时,要保持两者之间 的必要张力,一定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教师的角色 所谓角色,原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是独立于演员个人而存在的行为和 形象。后来人们将其引入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特指一个人处于某一特定社会 群体中的身份,及其为身份所规定的行为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常常比喻生活中 某种类型的人物。个人的社会身份就是个人的社会职能、权利和责任,它规定 了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中包含有对人对 己的情操、态度和价值观等心理成分。当一个人行使自己社会身份规定的行为 规范和行为模式时,便充当着角色。①依此类推,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社会 大舞台上由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行为模式,不仅意味着充当教师的人所应当 完成的有关行为,而且意味着社会各界对教师所抱的期望,不仅是教师社会群 体的基础,也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教师角色是教师的地位、作用、与 专业特点的具体反映形式。一个善于扮演好自己角色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 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H.C.Lindgren)曾指出,一个教师“所要了解的 第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和他周围环境的心理因素和力量”,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 有些教师的工作低效,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角色理解的短缺和模糊,将 教师的丰富的工作内容做的过于单调了,将教师多维的工作看的过于简单了。 过去我们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时至今口重新明确教师的角 色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代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师?我们从人们对教师角色的隐喻入手加以 分析。 任何比喻都有值得肯定的,也有应该否定的的。像《别开生面的情书》就 傅道春主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4-95页。 9
证明比喻在一个方面成立,在另一个方面就有可能不成立。课程改革已经显露 出关于教师比喻带来的局限性。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对于重 构教师角色有重要意义。 隐喻 肯定的而 不足的地方 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 教师是蜡烛 泰献与给予 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 的欢乐 田园式的宽松环境 教育阶段顺序的啮定性,教 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 教师是园」 育缺乏的不可修复性,存在着淘 注意了学小的个性差异 汰制,有人为的强制性 强调了教师作用的发挥 暗示·种固定的统·的标 教师是人类 重要的职业,关注人类心 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整齐 灵魂的工程师 灵的发展 划·,批量牛产,易形成新的机 械运动 对学牛实施严格控制和师 牛关系过于紧张,缺乏亲和力, 教师像警察 维持必要的秩序,强调纪律性 着眼于学牛的问题与错误,挑别 多而鼓励少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教师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 反映,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有学者对教师角色作了以下划分:美国学者雷道(F.Redl)和华顿保 (W.Watenbery)认为,教师兼有以下十种不同的角色:(1)社会的代表:(2) 知识的源泉:(3)裁判员或法官:(4)辅导员:(5)学生优劣的观察者:(6) 认同的对象:(7)父母的替身:(8)团队的领导者:(9)朋友;(10)情感发 泄的对象。②还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的角色包括:人类义化的传递者:新生一 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教学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以上所列举的有关教师角色的提法,分别从教师所 承担的社会任务方面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论述,不过与现当代教育相一致,目 前较为认同的对教师角色的看法是: 1、知识的传授者角色 教学中要解决的最基本的矛盾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之 黄坚厚:《教师的多重角色》,《教育资料文献》,1978年第8期。 Ⅲ慧生、李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97页。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