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阅读教学模式探究课题教案 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 教学札记 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本 文就是一篇战地通讯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同:用事实说话。 异: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尽、具体、形象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从结构上看,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组成,通讯 跟一般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 独特的结构形式 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在语言上,消息简洁朴素。通讯具体详细 3.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五、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 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 人故事 2.图解课文, (1)按记叙的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年9月19-20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 上牺牲了,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母亲 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珍爱 的结婚的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2)按文章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 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是全文 的核心 第一层(8-13)炮火余生,发现烈士。 第二层(14-26)冒着炮火,掩埋烈士。 第三层(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 第三部分(32-42)老妇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红军战士。 第四部分(43-44)再现并赞美蜡烛的火焰。 六、精读课文,感悟老妇人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亮点欣赏) 1.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 怎样产生的? 事件感人、人物感人(选材上、写法上如突出环境、突出蜡烛等细 节)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事件感人的因素: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一一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一一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一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阅读教学模式探究课题教案 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 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本 文就是一篇战地通讯。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同:用事实说话。 异: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尽、具体、形象。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从结构上看,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组成,通讯 跟一般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 独特的结构形式。 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在语言上,消息简洁朴素。通讯具体详细。 3. 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五、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 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 人故事。 2.图解课文。 (1)按记叙的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 年 9 月 19-20 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 上牺牲了,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母亲 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珍爱 的结婚的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2)按文章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 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是全文 的核心。 第一层(8-13)炮火余生,发现烈士。 第二层(14-26)冒着炮火,掩埋烈士。 第三层(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 第三部分(32-42)老妇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红军战士。 第四部分(43-44)再现并赞美蜡烛的火焰。 六、精读课文,感悟老妇人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亮点欣赏) 1.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 怎样产生的? 事件感人、人物感人(选材上、写法上如突出环境、突出蜡烛等细 节)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 事件感人的因素: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教学札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